如果你坐进一辆售价不到十五万的深蓝S05,下雨天、傍晚时分,耳边还残留着车门关闭的“砰”一声,手指点在屏幕上,车机界面腾地亮起,导航、车辆状态、甚至家里冰箱温度都一目了然。你目光掠过中控大屏,有点好奇又忍不住多按两下。车辆提示:“高速NOA已激活,请放心驾驶。” 你突然想,如果2015年谁跟我说,十万出头能买到一台长轴距、带着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还能跟手机无感互联的智能SUV,我可能会觉得他和科幻小说作家走错了节目。
深蓝S05的上市,把智能平权的口号从PPT拽进了马路。这车定价11.99万—14.99万元,全系标配的高阶智驾系统,盯着的是中国市场最卷、最敏感、也是最大众的15万级主流市场。你以为买个15万的SUV还得过几年才用上这些配置?现在,S05看起来像是用降维打击的方式,打破了合资SUV长期摆出来的“高配即高价”套路——谁还记得曾经选装一套高速NOA要按斤称钱?
环顾四周,新能源市场一天一个样,智能化配置俨然成了卡位赛上的大杀器。按照清单,S05 5R5V12U的硬件组合不是数字口令——而是每台S05身上的实打实装备:5毫米波雷达、5×800万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比亚迪元PLUS要领航智驾?还得加8000。S05标配全给你,感觉就像火锅店所有牛羊肉都免费续盘,结账还打个折。央企新能源销量冠军这个title,听起来挺官僚,背后其实是中国式规模的经济学——年销50万都不是梦,梦在明天就醒。
说到底,“智能平权”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宣传部做策划时取的好听名号。但我更愿意扒拉幕后,看看企业算的那本帐——把全系最贵的芯片和雷达一股脑塞进去了,是不是赔本赚吆喝?其实不是。成本摊薄、规模硬上、供应链横扫一切不服气的冗余,背后全体工程师熬夜的黑眼圈,才是S05敢定价的底气。你以为的科技平权,其实是产业升级推进到每一个毛细血管的必然结果。
当然,S05这一步并非孤注一掷,它是深蓝三剑客里“走量”的担当。S07更高端,L07再拔尖一点。智能配置“入门即高配”,定位上直截了当,目标用户也是明晃晃一群“预算有限但想楽し新鲜科技”的年轻人和新司机,根本不打那些还想要心跳刺激的老派汽油机市场的主意。这样一来,品牌形象迅速丰满——智能电动全家桶,入门、进阶到高阶,全有你的选项。这种打法,和过去买洗衣机电视冰箱要排队选配置完全不是一个逻辑。
对手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L06的3nm旗舰芯片和激光雷达下放,已经在暗示S05的技术后备箱还很满。理想、小鹏、华为乾崑,谁不是一边出顶配芯片一边讲智能化故事?3nm芯片能不能让车机更不卡,激光雷达是不是噱头,这些甚至不在品牌BBQ环节里被拿出来秀。但深蓝S05如果未来哪天说,“兄弟们,我们的芯片也升级了”,你应该也不会讶异。毕竟行业趋势这东西,谁也挡不住。时间问题。
聊到底,汽车终究是用的。智能化再多,3C超充的痛快,长轴距的舒适,还有那一圈小窗交互、手机互联,归根结底都要落到一个“用”字上。作为一名多多少少有强迫症的前法医,我的口头禅一直是:“所有的细节,最终都会指向事实。”车企讲科技平权,归根结底是要用细节服务用户——用科技把智能变成日常的“唾手可得”,而不只是大屏幕上的参数游戏。
不过,理想归理想,现实还是得要点冷水。智能平权并不等于市场平权。S05是不是能够“打遍同级无敌手”?我看未必。中国汽车市场的复杂程度,决策路径堪比一桩走火入魔的推理案。消费者理性时会看成本配置、技术平台、售后服务;冲动时,品牌logo可能比芯片制程还管用。你搞个智能化下放,别人下一步玩个空间、舒适、外观,很快主战场就又换个方向。就像法医解剖室换刀片一样,工具升级了,但碰到复杂疑案,你能不能一刀见血,还得看经验和判断。
站在现阶段看,S05确实让15万级市场的智能标杆发生了质变。你要是问我,“深蓝S05的智能平权,是不是就此打遍无敌手?”理性判断,强者入场带来的是行业变量,却不是终极答案。从S05到全行业,更多的是倒逼竞品跟进,逼着市场二次洗牌。等到智能都成了标配,战场就会转移,科技普惠就会变成用户的日常刚需。
新一代智能汽车的普及,还会带来哪些我们没想到的连锁反应?比如,智能平权真的是终极公平,还是又一轮技术溢价下的“相对剥夺感”?当智能驾驶进入寻常百姓家,行业会怎样定义新的价值高地?这个答案现在没人说得准。你要愿意,倒是可以等明年再换车时,用自己的购车清单再解剖一次“平权”到底指向哪里——技术、体验、品牌,还是用户被卷入智能浪潮时的另一场“主观幸福感”,反正法医也只能割断表象、翻翻底色。谁说不是呢?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