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Vision O亮相,旅行车新看点,大众ID.7 Tourer对比分析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旅行车一直“不死”?在这么多汽车类型里头,要漂亮,有轿跑,要空间,有SUV,偏偏旅行车这种看起来像是两头都没占着的家伙,就是一直有自己的铁杆拥趸。有人说它“居家”,有人觉得它“有范儿”,有人说它是“穷人的豪车”。那到底,旅行车的倔强是倔在什么地方?

这不,斯柯达最近把自家的Vision O概念车的消息一曝光,立马就让人忍不住又开始琢磨起来——旅行车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斯柯达还想继续下这么大本儿,翻出新花样?

咱就先看看这车。当大众还在纠结传统外观的时候,斯柯达干脆一刀走到底——整了一辆比大众ID.7 Tourer还要拉风的电动旅行车。你说这是什么逻辑?要知道大众ID.7 Tourer已经是德国车里边最“正”的那一挂了。斯柯达偏偏和它玩反了:没曲线,没中规中矩的进气格栅,连门把手都跟身体藏得连一条缝都不给你。这一切都像在说:我就是要不一样,你咬我啊?

咱有时候就在想,设计师是不是也有点轴?他非要让你明白,旅行车能时尚、能锋利、能未来范儿,就是不愿活在传统里头。现在汽车设计好多时候一股脑往“流线”里靠,那斯柯达这个Vision O的“技术循环面罩”,硬生生整出个纯粹的极简主义,好像在跟全世界说:我就不信,旅行车还不能玩设计潮流。

说到底,旅行车这个细分市场,它从来不是大众货。你在路上随手一瞧,以前旅行车是公务员或小资家庭的标配,放到现在,越来越多电动SUV抢了“空间”这个卖点,旅行车其实快变成一种“品味”的象征了。这可不是夸张,近些年你发现没,买旅行车的人都变得挺挑剔,既要大空间,还只要颜值高,再来点科技,还别太贵。这问题不是摆明了赶鸭子上架吗?你让车企咋选?

Vision O这车,尺寸看着没那么激进。车身有4850mm,比Octavia Combi大,但比Superb Combi短一点儿,宽度还比它俩都强,1900mm,这一块妥妥地把中型到中大型旅行车的气势给撑出来了。可是它高度只1500mm,跟轿车又差不太多——关键这高是因为电池盒厚,电动车的一个通病。你说为了纯电动化,空间和设计必须得让步,这其实也是旅行车倔强的一种体现:我要大空间,还得电气化,结果最后你车顶差点儿快碰着脑袋了。

大车轮、低折痕、极细灯带,这一套潮牌元素你看着好像互联网公司办公室,但用到一辆旅行车身上,我总觉得有种反差感。你仔细品品,谁说实用和时髦不能共存?旅行车不就是最能共存的那个细分类型?它既不用像SUV那样装作“越野能手”,也不用像轿车那样装出严肃脸。这个理念要是放到一辆电动旅行车身上,其实很有点玩儿味儿。

全景车顶、后风挡直接拉到车尾,又是自杀门、又是玻璃一体化设计,这些玩意能不能量产其实谁都知道十有八九不会“原味”落地。你但凡对汽车工业有点了解,懂得右后门自杀式铰链那就是设计师精分想出来给媒体看的。可斯柯达就想让你看见:电动旅行车可以很大很爽很酷很空灵。这看着纯粹是往营销话题上靠,但却确实有份“倔强”:谁说我空间大就只能样子土?我还可以空间大得漂亮。

关键问题还在内部,Vision O概念车的机舱都快变成太空舱了。中控那块巨屏,你别说啥实用不实用,光这块长达1.2米的横幅显示屏,直接把传统汽车那点“握感”和“按钮感”打包往垃圾桶里扔。消费者其实分两种:一种迷科技,恨不得所有开车体验都在智能化;另一种念旧,坚信按钮和旋钮才是真家伙。斯柯达没把实物控制都砍了,还留下风扇、空调这些物理键位,这就是在给保守派一个安慰剂,说到底,这种妥协也是倔强的一种表达——我不愿完全抛开过去。

可问题就来了,电动旅行车真的有未来吗?你看现在纯电车型都在追求SUV化,进击空间,没人再说“旅行车=带着家人去远方”,反而是“电动SUV=带着电池下个城市充电”。斯柯达Vision O这波试水,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真看中了电动旅行车这个细分市场?这个答案目前还没有,毕竟厂家嘴一闭,就是“概念车”,等量产时你能保留几个原汁原味细节?

大家总拿旅行车说事,很多人觉得它“看着好像只属于欧州,只有德国人或者北欧人才能理解“”,可我不这么想。旅行车的存在是对汽车消费趣味的一种反抗。你想啊,所有人都奔着空间去了,最后你发现空间、设计、节能、科技之间,永远是矛盾统一体。旅行车恰好是个“妥协”的产物,但也能变成极端个性的代表。你有想象力、你有生活方式、你有不愿和别人一样的倔强,最后就选了旅行车。这可不光是标新立异,它更像是偏执的表达。

至于斯柯达Vision O和大众ID.7 Tourer关系,我看他们其实是走的两条路。一个求创新,一个求安全,最后都绕不开大众集团给的电动平台。你说二者会共享MEB架构,还是下一个SSP?消费者其实不关心。你关心的是这车能不能既有新鲜感,又不是光为了“概念车新闻”。你总不能天天开新闻下班吧?

斯柯达Vision O亮相,旅行车新看点,大众ID.7 Tourer对比分析-有驾

现在所有车企都在说要加快电动化,要实现碳中和。可Octavia和旅行车的情怀还能剩下多少?老Octavia卖的爆,从燃油到混动到现在要玩电动,身价变了,生活场景变了,买家变了,就唯一没变的,是那种想“空间里边还能藏点趣味”的人始终还在。哪怕电动旅行车最后只剩下五六千辆销量,人家该出的新概念还是要出——你说这是技术的进步,还是情怀的残留?

斯柯达Vision O亮相,旅行车新看点,大众ID.7 Tourer对比分析-有驾
斯柯达Vision O亮相,旅行车新看点,大众ID.7 Tourer对比分析-有驾

有时候我在想,旅行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倔强。面对SUV一统江湖,电动化和空间优化共同冲击着传统家轿,各品牌就算艰难,也要在各自传统上留下一点锚。这种锚,不见得真能改变消费者习惯,但它绝对能给汽车工业添点自我怀旧的念想。不然大家都造电动SUV,等有朝一日你只剩下一种“高脚盒子”,那汽车这个行业还有啥意思?

斯柯达Vision O这辆概念车,说白了,一半是市场试探,一半是自我宣誓。它告诉你:旅行车还是有自己独特的空间,不管你变电动还是变环保,始终有人在角落里坚持实用和品位并存的“倔强”。至于最终能不能跑进现实,量产车型能保留多少概念元素,这得看你是把旅行车看作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仅仅当作纯粹的商品。车企做的是态度,消费者买的是情绪,这中间的矛盾,有点像每一个人在生活里头遇到那些既想创新又离不开旧习惯的小瞬间。

斯柯达Vision O亮相,旅行车新看点,大众ID.7 Tourer对比分析-有驾
斯柯达Vision O亮相,旅行车新看点,大众ID.7 Tourer对比分析-有驾

最后你问我,Vision O到底能让旅行车焕发新生吗?我只能回你一句:不死的东西,是靠念头活着。旅行车,就是这样一个念头。你信它,它就永远不死。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