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理想i6配21.4英寸后排巨屏,9分半充满电跑500公里,40万BBA车主夜不能寐?

25万理想i6配21.4英寸后排巨屏,9分半充满电跑500公里,40万BBA车主夜不能寐?

在理想超充站,看着i6从10%充到80%只用了9分半钟,旁边一台40多万的BBA燃油车主人正排队加油。他瞅了一眼我这边的充电显示屏——补充500公里续航,完成。再看看自己油表上那根快见底的指针,表情有些复杂。这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微妙之处,25万的车可能正在重新定义什么叫性价比。

后排影院级体验,孩子安静了三小时

i6后排那块21.4英寸吸顶屏确实够大胆。朋友第一次坐进来,直接来了句“这是要把电影院搬进车里?”4K分辨率配杜比全景声,连Switch都能接上去玩。

25万理想i6配21.4英寸后排巨屏,9分半充满电跑500公里,40万BBA车主夜不能寐?-有驾

更绝的是那个电动皇后座椅,可以躺平到140度。副驾座椅前移后,右后座基本就成了一个包厢。上周末带侄子出门,小家伙在后面安安静静看了三小时动画片,全程没闹过。以前长途出行最怕的就是孩子在车上待不住,现在这个问题似乎有了解决方案。

中控台下面那个冷暖双用冰箱也挺实用,12升容量,夏天冰镇饮料,冬天热牛奶。温度范围从-6℃到50℃,基本覆盖了日常需求。有次堵车两小时,就靠着冰箱里的冷饮撑过来的。

充电速度,可能真的会改变用车习惯

800V高压平台配5C超快充,这个组合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如何?理想官方数据是9分半钟从10%充到80%,实际测试下来,液冷超充桩确实能接近这个速度。

关键是这种速度可能会改变用车习惯。以前开电车跑长途,得提前规划充电点,计算续航里程。现在的话,服务区喝杯咖啡、上个厕所的功夫,车就充得差不多了。这种便利性可能比参数表上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25万理想i6配21.4英寸后排巨屏,9分半充满电跑500公里,40万BBA车主夜不能寐?-有驾

理想计划建4000座超充站,平均60公里一座。如果真能实现这个布局密度,纯电车的长途出行体验确实会有质的改变。当然,现在还只是规划,具体落地情况还得观察。

风阻系数0.22,高速续航的小心机

0.22的风阻系数,比Model Y还低0.01。别小看这个数字,120km/h时速下能影响12公里续航。对于经常跑高速的用户来说,这种细节优化或许比那些花哨功能更实用。

设计上借鉴了高铁车头的思路,机舱盖降低15mm,主动进气格栅,流线型激光雷达模块。整体看起来确实比较流畅,没有那种纯电车常见的突兀感。

25万理想i6配21.4英寸后排巨屏,9分半充满电跑500公里,40万BBA车主夜不能寐?-有驾

实际高速测试中,续航达成率能到78%,这个数字在同级车中算不错的。毕竟现在电价也不便宜,能省一点是一点。

智驾硬件堆料,但软件才是关键

双Orin-X芯片加128线激光雷达,硬件规格确实拉满了。508TOPS的算力,360度无死角感知,参数表很好看。

但智驾体验好不好,硬件只是基础。理想在这方面起步相对较晚,算法调校和数据积累还需要时间验证。现阶段的城市NOA能稳定工作就已经不错了,期望值不用设得太高。

25万理想i6配21.4英寸后排巨屏,9分半充满电跑500公里,40万BBA车主夜不能寐?-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激光雷达在恶劣天气下的表现确实比纯视觉方案要好一些。浓雾天气中,128线激光雷达能探测80米外的车辆,比96线方案多出30米反应距离。这种差距在关键时刻可能很重要。

25万定价的市场算计

最核心的还是价格。25-30万这个区间,竞争对手不少:Model Y、小米YU7、问界M7等等。i6的配置表确实丰富,720公里续航、标配激光雷达、豪华座椅,同价位少见。

但消费者买车,配置只是一方面。品牌认知、产品稳定性、售后服务,这些隐性因素同样重要。理想虽然在增程SUV领域口碑不错,但纯电动对他们来说还是相对新的领域。

市场接受度如何,还得看实际销量。理想内部对i6的月销目标设定在9000-10000辆,如果能达成,确实会在这个价位形成不小的冲击。

25万理想i6配21.4英寸后排巨屏,9分半充满电跑500公里,40万BBA车主夜不能寐?-有驾

写在后面

汽车行业现在变化太快,去年还觉得不可能的配置,今年就成了标配。理想i6的出现,可能会让25万价位的选择更加复杂。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理性。再漂亮的配置表,也得等实车交付后才知道真正表现。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竞争越激烈,我们的选择空间就越大,这总是好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