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国产车市这两年真是戏多得很?才扭头一看,排位榜上名次就换了好几轮。最近这事儿是问界M9重新抢回了大尺寸SUV的老二位置,顺手还把横空出世的乐道L90给挤下去了。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但问题来了:“冠军位置到底有多重要?第二第三又意味着什么?谁才能笑到最后?”我跟你聊聊我的想法。
首先,来点基本盘。国产车这年头,已经不是卷不卷的问题,是卷得让人目瞪口呆——交付量的争夺堪比春晚的收视率。问界M8、M9和乐道L90等这一票车,每周榜单都像打仗一样。M8这阵子因为高温技改,交付量有些下滑,不过一转眼又恢复了,其中最能打的M8还连着周交付5000+,绝对是一哥地位。
但你别看乐道L90刚出来就横插一杠,以2400多台的交付成绩瞬间把M9的老二位置给抢了。这事儿其实挺典型,说明国产车新面对的市场,拼的已经不是单纯造车水平,而是技术革新和供应链效率。乐道L90能瞬间冲高,一部分说明大家对新品牌和新技术愿意“尝鲜”。但M9很快又夺回位置,也说明品牌与口碑积淀不是白来的——消费者其实内心很现实,谁既能给面子又能给里子,谁就能抢回门面。
所以说到底,冠军符号到底有没有决定性?我觉得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汤”的年代了。咱们都知道,周交付量这东西水分挺大,有时候为了营销,各家都能玩数字游戏。榜单之争更像是打擂台——我当老大,下周你当老大——来回小版西游记。但实际你追我赶,对用户体验和品牌成长,反倒是好事。
咱说回M8。M8纯电版只是刚上市,大定两小时破7000,这速度够惊人吧?胃口被吊起来的用户,谁还愿意慢慢等。现在比的是技术的迭代飞快,产品更新也快。不愁没人买,就怕没人惦记。能做到周周5000+交付量,这就说明起码在现在,消费者对未来驱动和智能化这块,M8还是给足了安全感。
但热闹归热闹,这行里谁能长期坐稳?我觉得不是交付量最多那家,而是谁能耐得住寂寞,谁就能撑到最后。表面上看,一台车销量再大,也是吃快餐。但中国车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比如腾势N9,最近大家一直说它“稳定”,交付没大起没大落。你说它是不是在憋大招?还是慢热型?没人敢断言,但稳是一种态度——很多中国品牌就是靠这种稳一步步走出来的。
再看理想。理想i8眼看着马上就要追上L9了,一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架势。咱们在国产手机市场也见过,年轻品牌往往更容易抓住新用户的心。理想i8能追上甚至未来赶超L9,其实也说明一点:只要有突破,总能撬动原本的格局。品牌老大哥怎么可能永远舒舒服服吃席,后浪就算再晚来一波,也能把你的板凳掀起来。
所以,榜单到底值不值得当回事?企业当然重视,这是面子,更是屁股(位置)。但你要说真实消费者会因为某台车一周上榜就马上心动,真不至于。车这个东西,跟国产手机、高铁票没法比。买前无数犹豫、对比,买后就得用三五年,谁也不会只看个榜单。可是企业为什么喜欢你追我赶?很简单,大家都知道——没有流量就没有销量,榜单就是免费的巨大广告牌。
那为什么说“奖状重要,卷完还得回家过日子”?我觉得中国用户其实很务实。当然,你榜上有名,产品过硬,交付别拉胯,我才敢掏腰包。但要长期赢得人心,还真得靠不断的技术进步和用户服务。M8、M9现在一时风头无两,但乐道、腾势这些后起之秀到底只是流星,还是新恒星,没人敢下结论。只有持续证明自己,才能让消费者一直记住你。
另外我倒挺佩服国产车这股“修炼内功”的劲头。你以为现在造车简单?技术不行,用户一用就知道缺点,几万人同步吐槽。“智能化”“续航”“空间”“安全”,样样都是考验,车厂背后得拼了命提前布局。所谓交付,不只是停车场里多摆两辆车,得让买家提车不等待、用车无糟心,才算本事。M8去年高温技改,顶着高温把生产节奏调整好,这才扛住压力继续当老大——真打仗没两把刷子,等着凉凉吧。
最后我们再回头想想,这些榜单和名次,到底对普通人有什么意义?说实话,粉丝买账、媒体热炒,但你要是买车,也不会只是“上周交付第二名”。大家其实更在意一个字,“值”——花几十万,配置、体验、后续服务,样样都得细琢磨。技术能不能持续更迭,开几年还是不是新潮,这些才是硬通货。
总结一句吧,中国车市如今就是千军万马卷过独木桥,一时风头可能遮天,但能稳定输出的才有资格笑到最后。榜单交付量是把双刃剑,既能激发企业拼劲儿,也容易让大家迷失方向。冠军没有用,做用户心中的冠军才是最重要。别被表面的排名迷惑,中国品牌正在越来越懂市场,谁能耐住“火候”,谁就能真正吃上“热豆腐”。
你说是不是这么回事?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