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马斯克也没想到,尹同跃的奇瑞9月在英国就卖破一万辆

2025年9月,英国汽车销售数据公布的那一刻,整个行业都屏住了呼吸,奇瑞这个来自安徽的中国品牌,单月销量竟然突破了1.2万辆! JAECOO J7一款车就卖出了6489辆,欧萌达系列贡献了4323辆,再加上奇瑞品牌本身的近1300辆,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某些在欧洲扎根几十年的老牌车企。 你能想象吗? 一个曾经在欧洲市场“无人问津”的品牌,如今却成了销量黑马。

连马斯克也没想到,尹同跃的奇瑞9月在英国就卖破一万辆-有驾

为什么奇瑞能在英国市场取得这样的突破?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策略? 有人说是因为价格便宜,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让我们从多品牌战略开始说起。 奇瑞没有用同一个品牌打天下,而是推出了JAECOO、欧萌达等子品牌,每个品牌都有明确的定位。 JAECOO偏向硬派越野风格,欧萌达则主打都市时尚,这种差异化策略避免了内部竞争,反而形成了协同效应。

数据显示,2025年5月,JAECOO 7单月注册量就达到了7449辆,欧萌达5也卖出了3095辆。 这种多品牌布局不是偶然的,奇瑞早在进入欧洲市场之初就意识到,单一品牌难以覆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例如,JAECOO J7的设计灵感部分借鉴了路虎极光的元素,这种外观上的调整明显迎合了欧洲消费者的审美偏好。 而欧萌达系列则更注重科技感和年轻化,全系标配10.25英寸中控大屏和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连马斯克也没想到,尹同跃的奇瑞9月在英国就卖破一万辆-有驾

你可能会问,多品牌战略会不会导致资源分散? 实际上,奇瑞通过共享平台和技术降低了成本。 JAECOO和欧萌达虽然品牌独立,但底层技术架构是相通的,比如都采用了奇瑞的插电混动系统。 这种“一平台多品牌”的模式,既保证了产品的多样性,又控制了研发和生产成本。 2023年,奇瑞在英国市场迎来转折点,旗下子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迅速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多品牌战略,奇瑞的本土化创新也是关键因素。 为了应对欧盟对中国汽车征收的21%关税,奇瑞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立了生产基地。 这个工厂不仅是奇瑞在欧洲的第一个乘用车生产据点,还将零部件本土化率提升至52%-55%。 这一举措直接让单车成本降低了约3200欧元,JAECOO J7的起售价因此定为29435英镑,比直接从中国进口便宜了一大截。

连马斯克也没想到,尹同跃的奇瑞9月在英国就卖破一万辆-有驾

但成本优势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品牌认可度的提升。 “欧洲制造”的标签让许多原本对中国品牌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放下了戒心。 奇瑞在西班牙的工厂不仅生产汽车,还拉动了当地就业,据报道,该工厂雇佣了超过500名本地员工。 这种本土化生产策略不仅避开了高额关税,还让奇瑞更容易获得欧洲消费者的信任。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些中国品牌在欧洲难以立足? 往往是因为它们只是简单地把国内产品出口到海外,而没有针对当地市场进行适配。 奇瑞则不同,它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聘请了320名本土工程师,其中67人来自宝马、奔驰等知名车企。 这些工程师专门负责底盘调校和智能驾驶系统的本地化适配,确保车辆更符合欧洲人的驾驶习惯。

连马斯克也没想到,尹同跃的奇瑞9月在英国就卖破一万辆-有驾

技术上的深耕也是奇瑞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欧洲市场,奇瑞采取了燃油与新能源“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一方面,JAECOO J7插电混动版拥有56英里的纯电续航,综合续航高达745英里,完美解决了欧洲用户对续航焦虑的担忧。 另一方面,奇瑞并没有放弃燃油车市场,而是凭借在内燃机技术上的积累,满足那些尚未准备好转向电动车的消费者需求。

2025年1-4月,奇瑞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24,629辆,同比增长140.7%。 但在欧洲,奇瑞意识到新能源转型需要时间,因此选择了渐进式路径。 例如,JAECOO J7提供了纯燃油和插电混动两种版本,起售价相差不到5000英镑,这种灵活的产品组合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空间。 相比之下,一些全面转向电动化的品牌反而在欧洲市场遇到了阻力。

连马斯克也没想到,尹同跃的奇瑞9月在英国就卖破一万辆-有驾

奇瑞的适应性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延伸到服务层面。 为了降低购车门槛,奇瑞与法国巴黎银行合作推出“0首付”购车方案,直接将购车成本降低40%。 这一政策尤其吸引了预算有限的年轻群体,比如25-35岁的消费者,他们追求科技感却对价格敏感。 此外,奇瑞提供7年整车质保,远超欧洲主流品牌的3-5年标准,这种长期承诺增强了用户信心。

售后服务网络的扩展同样不容忽视。 目前,奇瑞在欧洲的经销商网络已超过70家,并计划在2026年扩展至140家。 这种快速布局确保了用户购车后能及时获得支持,比如维修和保养服务。 举个例子,在英国,奇瑞的经销商覆盖了主要城市,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也设立了服务点,这种精细化运营让欧洲消费者感受到了“无压力”购车体验。

连马斯克也没想到,尹同跃的奇瑞9月在英国就卖破一万辆-有驾

但奇瑞的成功不是孤例,它反映了中国汽车品牌的集体崛起。 2025年9月,不仅奇瑞在英国销量破万,比亚迪也卖出了1.13万辆,同比增长880.1%,甚至超过了特斯拉。 英国作为欧洲第二大汽车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 与欧盟不同,英国并未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额外关税,这为中国品牌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

中国车企正在从简单的产品出口向“全价值链出海”升级。 奇瑞计划新增法国和德国市场,届时其在欧洲的市场覆盖将达到19个。 这种扩张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前期试水后的数据驱动决策。 例如,奇瑞在西班牙的工厂产能逐步释放,2025年预计能生产5万辆汽车,这部分产能将供应整个欧洲市场。

连马斯克也没想到,尹同跃的奇瑞9月在英国就卖破一万辆-有驾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在英国的销量已达6430辆,超越了铃木、吉普等老牌车企。 这种增长势头不仅源于产品力,还得益于品牌营销的本地化。 奇瑞在欧洲推出了针对性的广告 campaign,比如在社交媒体上投放JAECOO J7的越野测试视频,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 同时,奇瑞参与当地车展和环保活动,提升了品牌形象。

但挑战依然存在。 欧洲市场竞争激烈,德系和日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奇瑞能否持续保持增长? 答案可能在于其持续创新的能力。 例如,奇瑞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巨大,L2级系统已成为标配,而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正在测试中。 2025年,奇瑞在欧洲推出了OTA在线升级服务,让车辆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定期更新功能。

连马斯克也没想到,尹同跃的奇瑞9月在英国就卖破一万辆-有驾

供应链的优化也是关键。 奇瑞在欧洲建立了零部件采购网络,本地化率提升后,不仅降低了成本,还缩短了交付时间。 据报道,从下单到提车,奇瑞在欧洲的平均等待时间已缩短至2周,而一些传统品牌则需要1个月以上。 这种效率提升直接转化为消费者满意度。

金融政策的灵活性同样功不可没。 除了“0首付”,奇瑞还推出了低利率贷款和租赁方案,比如月付199英镑就能开走一辆欧萌达5。 这种金融创新降低了拥车门槛,尤其吸引了都市年轻群体。 市场调研显示,在英国,超过30%的奇瑞买家选择了金融方案,而非全款购车。

但最令人惊讶的是奇瑞对细节的把握。 比如,针对英国多雨的天气,奇瑞对车辆底盘进行了防锈处理;针对欧洲狭窄的街道,优化了转弯半径。 这些微调看似小事,却直接影响驾驶体验。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比喻道:“我们鼓励海外团队像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小孙悟空,去了解当地人的真实需求。

这种精细化运营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贯穿于整个销售链条。 奇瑞在欧洲推出了数字化展厅,消费者可以通过VR设备预览车辆,甚至定制颜色和配置。 2025年,奇瑞在英国试点了“线上订车、线下提车”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价格更透明。

中国品牌的集体出海正在改变欧洲市场格局。 名爵、比亚迪、长城等品牌也在加速布局,2025年9月,中国品牌在英国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10%。 这种趋势不仅源于成本优势,更得益于技术积累和品牌建设。 奇瑞在欧洲的研发中心每年投入数亿欧元,用于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车型。

但竞争从未停止。 欧洲本土品牌如大众、标致正在加大电动化投入,而奇瑞则通过差异化竞争保持优势。 例如,JAECOO J7主打“越野+新能源”概念,填补了市场空白。 欧萌达则聚焦都市通勤,以智能配置吸引科技爱好者。 这种精准定位让奇瑞避免了与巨头的正面冲突。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奇瑞在欧洲的累计销量已超过8万辆,市场份额突破2%。 这种增长速度在汽车行业堪称罕见。 但奇瑞没有放慢脚步,反而加快了网络扩张。 在英国,奇瑞的经销商数量已从2023年的30家增加到2025年的70家,覆盖了90%的人口区域。

消费者反馈也印证了奇瑞的成功。 英国汽车媒体《Auto Express》在评测JAECOO J7时指出:“这款车在性价比和科技配置上超越了同价位的日系车型。 ”用户评价中,高频词包括“可靠”、“智能”、“价格合理”。 这些口碑效应进一步推动了销量。

但奇瑞的欧洲之旅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10年,奇瑞就尝试进军欧洲,却因品牌认知度低而折戟。 直到2023年,通过产品升级和本地化策略,才真正打开局面。 这种曲折历程说明,中国品牌出海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

未来,奇瑞计划在欧洲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比如纯电动的Exlantix系列。 但眼下,它的焦点仍是巩固现有市场。 2025年,奇瑞在西班牙工厂启动了二期扩建,产能将提升至年产10万辆。 同时,奇瑞与当地供应商合作,将电池和电机的本土化率进一步提高。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0%。 这种爆发式增长引发了行业讨论:是否意味着全球汽车格局正在重构? 奇瑞的案例表明,中国品牌不再只是价格的竞争者,而是价值的创造者。

但挑战依旧。 欧洲法规日益严格,比如2025年实施的碳排放新标,要求车企加速电动化。 奇瑞通过插电混动技术过渡,既满足法规,又照顾用户习惯。 此外,欧洲消费者对品牌历史和文化底蕴有较高要求,奇瑞则通过赞助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提升软实力。

在售后服务方面,奇瑞设立了24小时多语言客服中心,解决用户问题。 例如,在英国,奇瑞推出了移动服务车,能为用户提供上门保养。 这种创新服务模式减少了用户的时间成本,增强了粘性。

供应链的韧性也是成功要素。 2025年,全球芯片短缺持续,奇瑞通过多源采购和库存管理保证了生产。 在欧洲,奇瑞与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确保了关键零部件的稳定供应。

但最核心的仍是产品力。 奇瑞在欧洲推出的车型均通过了严格的安全测试,比如欧萌达5获得了Euro NCAP五星评级。 这种质量背书让消费者打消了对中国品牌的疑虑。 同时,奇瑞注重设计语言国际化,聘请了欧洲设计师参与车型开发。

市场策略的灵活性同样关键。 奇瑞在欧洲不同国家采取差异化打法,比如在北欧主推新能源车,在南欧侧重燃油车。 这种区域化运营避免了“一刀切”的陷阱。

行业分析师指出,奇瑞的成功模式可能被其他中国品牌借鉴。 但复制并非易事,它需要深厚的本土化积累和资金投入。 2025年,奇瑞在欧洲的营销预算超过3亿欧元,用于广告、渠道和培训。

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助推了奇瑞的崛起。 后疫情时代,欧洲用户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而奇瑞的产品正好契合这一趋势。 例如,JAECOO J7的大空间和低油耗,满足了家庭用户的需求。

但奇瑞并未满足于现状。 2025年,它在欧洲推出了用户共创计划,邀请消费者参与产品改进。 比如,通过社交媒体收集对智能驾驶功能的建议,并在OTA更新中实现。 这种互动增强了品牌亲和力。

欧洲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因中国品牌的涌入而重塑。 2025年,奇瑞在英国的单月销量破万只是一个开始,更多挑战和机遇还在后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