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疯了?特斯拉要自己造芯片
“台积电建晶圆厂要五年?对我来说跟永远没区别!” 埃隆・马斯克对着巴伦资本的投资人抛出狂言,直言要自建超大规模晶圆厂 “TeraFab”,把三星、台积电这些行业巨头抛在身后。这位惯于挑战 “不可能” 的企业家,这次把矛头对准了芯片供应链 —— 毕竟当特斯拉每年要 1 亿到 2000 亿颗 AI 芯片,而供应商的节奏跟不上时,狂人只能自己动手。
一、被逼急了:芯片不够,FSD 和机器人要 “断粮”
马斯克的焦虑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被实实在在的需求逼出来的。特斯拉的芯片需求正呈爆炸式增长:FSD 自动驾驶技术普及需要车载 AI 芯片,Optimus 人形机器人量产离不开算力核心,即将明年二季度投产的 Cybercab 自动驾驶出租车更是 “吞芯大户”。
更关键的是数量级的鸿沟。马斯克估算的 “1 亿至 2000 亿颗” 年需求,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拆解后全是硬需求:按每辆自动驾驶车配 10 颗 AI 芯片算,1000 万辆车就需要 1 亿颗;若加上机器人与数据中心,2000 亿颗的峰值需求并非夸张。可台积电和三星的产能根本跟不上 —— 前者赴美建厂要到 2025 年才投产,新建晶圆厂的五年周期,在马斯克眼里就是 “等不起的煎熬”。
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喊着自建芯片厂了,但这次显然是动了真格。毕竟当前 AI 芯片市场本就供不应求,我们此前分析过,三星给内存芯片涨价 30%-60%,AI 服务器抢产能让消费电子都受牵连,特斯拉要是不自己布局,未来真可能面临 “有车无芯” 的窘境。
二、狂言背后:特斯拉造芯早有伏笔
别看现在喊得凶,特斯拉早就在芯片领域悄悄 “练内功” 了。今年 9 月马斯克就高调宣布,AI5 芯片完成设计评审,堪称 “史诗级产品”,还放话紧随其后的 AI6 芯片要挑战英伟达 H200 的地位。这两款芯片可不是纸上谈兵:AI5 由台积电代工,2026 年底就要量产;AI6 交给三星,未来要装在 Cybercab 和 Optimus 上。
更关键的是战略转向。今年 8 月特斯拉叫停了 Dojo 芯片项目,把所有芯片人才都集中到 AI5 和 AI6 上,从 “双线作战” 改成 “单点突破”。马斯克自己都说:“分散资源搞两种芯片是昏招,现在集中力量干一件事,才是正确选择。” 这种聚焦,为自建晶圆厂埋下了重要伏笔 —— 有了芯片设计能力,缺的就是制造环节的控制权。
从财务上看,特斯拉也在攒 “弹药”。2025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自由现金流有 40 亿美元,虽然今年资本支出约 90 亿美元,但已明确 2026 年要大幅增加投入,重点就包括 AI 和 Optimus 项目。这钱怎么花?建晶圆厂恐怕就是重要去向之一。
三、现实打脸:五年工期要缩到两年?难如登天
马斯克想 “两年建好晶圆厂” 的豪言,刚说出口就被行业泼了冷水。资深分析师丹・尼斯泰特直接泼冷水:“根本不可行”,这话戳中了芯片行业的三大死穴。
首先是钱烧不起。建一座先进晶圆厂就是 “吞金兽”: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一期花了 400 亿美元,投产时间还比计划晚了一年。特斯拉要建 “超大规模” 的 TeraFab,成本只会更高。要知道,特斯拉 2024 年全年净利润也就约 140 亿美元,就算把 2026 年的资本支出全砸进去,恐怕也只够打个基础。
其次是人才挖不来。芯片制造可不是造车,需要上万名掌握光刻、蚀刻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师。台积电光研发团队就有 3 万人,三星更是深耕半导体几十年,特斯拉就算高薪挖人,也凑不齐能快速投产的核心团队。就像让顶级厨师去造火箭,隔行如隔山。
最后是技术绕不开。先进芯片制造需要几千项专利,从光刻机到制程工艺,处处都是壁垒。台积电的 3 纳米工艺积累了十年,三星追了八年才勉强赶上,特斯拉想一步登天?恐怕会像当年苹果自研基带一样,处处碰壁。
更别说行业规律的制约。芯片行业有个 “摩尔定律陷阱”,不仅技术迭代快,建厂周期更是硬杠杠 —— 从奠基到设备安装、工艺调试,再到量产良率达标,五年已经是行业最快速度。马斯克想把五年缩到两年,简直是要打破物理规律。
四、更优解:是自建工厂还是 “绑定” 巨头?
其实马斯克不是没更好的选择,只是狂人不愿低头。行业普遍认为,注资台积电、三星才是务实路数 —— 既不用自己从零开始,又能优先拿到产能。
台积电早就用行动表了态。为了服务大客户,不仅赴美建厂,还专门给特斯拉预留了 AI 芯片代工产能。要是特斯拉愿意追加投资,完全能缩短供货周期,就像苹果给台积电投钱换优先产能一样。三星更积极,已经拿下了特斯拉 AI6 芯片的代工订单,得州工厂 2025 年投产正好能接上需求。
反观自建工厂的风险,实在太大。当年英特尔想建先进晶圆厂,都因为良率问题推迟了两年;中芯国际花了八年才突破 7 纳米工艺,特斯拉凭什么能两年速成?退一步说,就算工厂建好了,要是 AI5、AI6 芯片卖不动,这些设备就成了废铁,那可是实打实的亏损。
还有个隐藏风险:供应链协调。我们之前分析过,现在 AI 抢产能导致内存芯片涨价,要是特斯拉把精力放在造芯片上,反而忽视了电池、车规级零件的供应,那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五、写在最后:狂人冒险背后的行业信号
马斯克要自建晶圆厂的狂言,与其说是计划,不如说是给供应商的 “施压信”—— 潜台词就是 “你们再不快点,我就自己干了”。这种施压或许真能起效,毕竟特斯拉是台积电、三星的重要客户,没人想丢了这笔生意。
但这事更值得深思的是芯片行业的现状:AI 需求爆发式增长,传统供应链却跟不上节奏。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内存芯片因为 AI 抢产能涨价 30%-60%,现在 AI 芯片又面临短缺,特斯拉的困境其实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对马斯克来说,就算最终没建成 TeraFab,这场 “表演” 也值了 —— 要么逼供应商加速扩产,要么向市场秀出特斯拉的 AI 野心,稳住股东信心。但对行业来说,这敲响了警钟:未来的科技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供应链速度的竞争。
至于特斯拉最终会不会真的自己造芯片?恐怕就像马斯克说的 “1 亿到 2000 亿颗” 需求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狂人从来不怕折腾 —— 毕竟在造火箭、搞自动驾驶之后,造芯片不过是又一场 “疯狂的冒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