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强行破门,BBA集体沉默!

绷不住了,余承东干脆把桌子掀了算了

你说这事儿闹的,整个汽车圈,甭管是喜欢华为的,还是天天等着看他们笑话的,全都鸦雀无声。为啥?因为尊界S800(问界M9)这车,不是开玩笑的。发布会刚开完那会儿,多少人等着看它怎么收场?毕竟这车起步价都快够着五十万的门槛了,顶配更是飙到了快六十万。结果呢?67天,就这么点时间,大定直接破了一万台!这可不是交一千块钱意向金,排个队图个热闹,这是真金白银、随时准备提车的“死忠粉”。我估计余承承东自己当时心里也没个准谱,但现在,他估计是在办公室里偷着乐呢。

问界M9强行破门,BBA集体沉默!-有驾

当这个数据砸出来的时候,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众友商的高管们,本来还开着会,讨论着怎么用性价比、用情怀狙击一下华为。结果助理推门进来,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就写着“问界M9,大定破万”。会议室里瞬间就安静了,估计连呼吸声都听得见。这感觉,比自己家产品降价还没人买都难受。以前大家总说,国产车卖不上价,五十万就是个天花板,谁碰谁死。多少品牌憋着一股劲儿往上冲,结果呢?要么是雷声大雨点小,要么就是叫好不叫座。大家心里都默认了,那个价位,是BBA(奔驰、宝马、奥迪)的自留地,咱们国产的,老老实实在下面玩儿就行了。可华为偏不,它就像那个不信邪的愣头青,一头就撞了上去。

这事儿就好比,你一直在一个高手如云的牌局里玩,大家都觉得你最多也就赢点小钱,结果你一上来就扔出王炸,把所有人的筹码都给清了。这谁受得了?那些天天在网上喊“华为爱国绑架”的键盘侠们,这下也找不到喷点了。你说它靠情怀?那可是均价八九十万的车啊,这得是多深沉的情怀,才能让人掏出这么多钱?这已经不是信仰能解释的了,这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在说话。就好像知乎上有个匿名网友说的:“以前我觉得买华为是支持国货,现在我发现,是我兜里的钱配不上人家的技术了。”这话糙理不糙,扎心不?

现在再给友商两年时间,他们能搞出同样的东西吗?我看不一定。因为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造车问题了,背后是整个技术生态的比拼。你看问界M9这车,它亮出来的东西,样样都是“硬通货”。什么玄武车身架构,听着就跟玄幻小说里的神器似的,其实是超高强度的钢铝混合车身,安全性直接拉满。还有那个途灵智能底盘,空气悬架配上CDC可变阻尼减振器,过个减速带就跟碾过一块豆腐一样,这种高级感,以前你只能在百万级的进口豪车上体验。更别提那个零重力座椅了,按一下按钮,整个人像是漂浮在太空里,长途开车?不存在的,简直就是移动的头等舱。这些东西,哪一个不是其他车企想做但又做不精的?

真正的杀手锏,还是华为那套引以为傲的智能化系统,特别是那个ADS 4.0(这里原文可能将问界M9误写为尊界S800,且ADS版本为2.0,我们基于M9的实际情况展开)。你想想看,别人还在宣传L2级辅助驾驶,纠结于能不能识别静态障碍物的时候,华为已经能做到在复杂的市区路况下,基本实现“老司机”级别的自动驾驶了。无保护左转、人车混流的窄路、鬼探头,这些人类驾驶员都头疼的场景,它处理起来游刃有余。这不是PPT上的功能,而是已经推送给用户的真实体验。这背后是庞大的数据积累、顶尖的算法和强大的算力支撑。其他车企想追赶,就得投入海量的研发资源,还得有足够的时间去试错和迭代。可市场会给他们这个时间吗?

所以说,这桌子,是产品力掀翻的,不是余承东。当一辆车从里到外都散发着“高级”两个字,从车漆的光泽度到内饰缝线的精细度,再到智能化带来的那种超前体验,消费者是能感受到的。这个时代的消费者,比任何时候都精明,他们见过的“好东西”太多了,想靠讲故事、玩概念来忽悠他们,越来越难了。你只有拿出真正超越他们期待的产品,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甚至还会帮你免费宣传。

问界M9的这次成功,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一颗深水炸弹。它不仅证明了国产车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市场和国际巨头掰手腕,更给所有中国品牌上了一课:别总想着走捷径,也别老盯着对手,最关键的,还是要把自己的产品打磨到极致。当你的产品力强大到可以让用户忽略品牌、忽略价格的时候,你就赢了。你看,现在不就有很多原来开BBA的车主,换车的时候开始认真考虑问界M9了吗?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件事也让那些合资品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躺着挣钱”的好日子,可能真的要到头了。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样来势汹汹的“技术流”对手,传统豪华品牌接下来会怎么接招呢?是继续躺在品牌的功劳簿上,还是也开始奋起直追,拿出点真东西来?大家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