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启停“爆雷”!美国大量老车车主被困:发动机无法启动

最近美国环保署署长在社交平台上直接“开炮”,说自动启停这玩意儿就是给车企发的一块“气候参与奖章”——听着挺环保,实际用起来,车主都快被逼疯了。红灯一亮,发动机“咔”一下就灭了,绿灯亮起你踩油门,它却躺在那儿装死,连重启都做不到,人直接困在路口动弹不得。你说气不气?更离谱的是,这种情况不是个例,本田220万辆车被调查,问题就出在这儿。

你说这功能当初为啥要推?初衷是好的:堵车时发动机空转费油又排碳,自动熄火省点油,环保还能帮车企过排放测试。实验室里数据确实漂亮,油耗能降个5%到10%,极端拥堵甚至砍掉25%。可问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咱们普通车主天天在城市里走走停停,这系统倒好,比你还积极,动不动就“罢工”,搞得人开车像在玩心跳。

自动启停“爆雷”!美国大量老车车主被困:发动机无法启动-有驾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夏天开着空调,红灯一停,冷风立马没了,车内温度蹭蹭往上涨;刚起步,发动机“哐当”一声重新点火,车身猛抖一下,副驾的老婆孩子都被吓一跳。这不是省油,这是自虐啊!而且频繁启停对电瓶压力山大,普通电瓶扛不住,厂家只好上更贵的增强型电瓶,这笔钱最后还不是咱们消费者掏?日本媒体算过一笔账,十年下来省的油钱,刚好够换几次电池,等于白忙活。

更让人“劝退”的是,很多车还不让永久关闭这功能。你嫌烦想关掉?对不起,系统默认开启,顶多每次上车手动关一次。这哪是智能科技,简直是强制消费体验。明明是为了环保,结果搞得车主怨声载道,甚至为了关掉它,去网上买屏蔽器、刷隐藏菜单,这不是打谁的脸?

那为什么车企还死磕这个“反向发明”?很简单,政策压力太大。国内有“双积分”,美国有碳积分,只要车上装了启停,油耗测试就能“偷懒”——怠速时间清零,数据立马变好看。有些车型靠这招,百公里油耗能“虚降”0.3L以上。车企轻轻松松拿到合规标签,何乐而不为?可问题是,实验室的光鲜,换不来路上的舒心。

自动启停“爆雷”!美国大量老车车主被困:发动机无法启动-有驾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糟心的是安全问题。NHTSA已经对大批本田车型展开调查,原因是车辆在红灯后无法重启,车主只能打电话叫救援。想象一下,早晚高峰,你卡在十字路口,车打不着,后车狂按喇叭,那种尴尬和焦虑,谁懂?这不是小毛病,这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低速挪车时,车还没完全停稳,启停系统就判定“可以熄火”,结果动力突然中断,倒车入库差点撞墙,想想都后怕。

那么,自动启停就没救了吗?当然不是,关键是要“带电”。你看现在混动车,无论是油电混动还是48V轻混,启停体验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为啥?因为它们背后有电机撑腰。比如丰田的THS系统,或者奥迪的MHEV Plus,发动机熄火时,空调照样靠电力维持,启动时电机顺滑介入,几乎感觉不到震动。这才是真正的“无感启停”。

自动启停“爆雷”!美国大量老车车主被困:发动机无法启动-有驾

拿宝马的部分48V轻混车型来说,停车熄火再启动,安静得就像从来没停过。而且这些系统还能支持短距离纯电行驶,比如低速过停车场,发动机根本不用工作。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的启停就像是“裸奔式节能”——没有电气化支持,全靠机械硬扛,体验能好才怪。

再看看竞品对比。本田一直坚持用传统启停,虽然省油数据不错,但用户抱怨“抖得像拖拉机”;大众部分车型允许深度设置关闭,算是比较人性,但启动顿挫依然明显;而比亚迪的DM-i车型,发动机只在高效区间工作,大部分时间靠电驱动,根本不需要频繁启停,用户体验直接“支棱起来”。

说到底,自动启停本身没错,错的是它被用错了地方。在没有电动化加持的燃油车上,它就是一个“省小钱、吃大亏”的妥协方案。想要真正兼顾节能与舒适,还得靠混动或电动技术。未来几年,随着新能源渗透率越来越高,这种“伪智能”配置大概率会慢慢被淘汰。毕竟,没人愿意为了省几块钱油钱,天天跟自己的车斗智斗勇。

自动启停“爆雷”!美国大量老车车主被困:发动机无法启动-有驾

现在回头想想,自动启停是不是有点像那个“老咕噜棒子”——技术老旧,勉强续命,早该退休了?车企与其花心思在怎么让启停更“听话”,不如把钱投在三电技术和整车电气化上。消费者要的不是“看起来环保”,而是真正好开、省心、又省钱的车。

自动启停“爆雷”!美国大量老车车主被困:发动机无法启动-有驾

所以问题来了:这样的自动启停,你还会买账吗?如果是你,面对一辆带强制启停的燃油车和一辆价格稍高但体验丝滑的轻混车,你会怎么选?你觉得未来的启停技术,还有必要存在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