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先造安全感!问界又给安全上了一层保障

造车,先造安全感!问界又给安全上了一层保障-有驾

汽车安全回归「正轨」迫在眉睫。

工信部最近连发出两则通告——汽车安全再次成为全民焦点。

一则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推出「最严国标」,要求车辆不起火、不爆炸。另一则是将汽车车门门把手升级至强制性国标。

看似是官方加强汽车安全监管的意图,实则传递出了两个信号:

第一个信号是,4 月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72.8%,而随着国产新能源渗透率的上升,相关部门开始收紧监管。毕竟,质量和安全,才是汽车行业颠扑不破的底线和准绳。

第二个信号是,智能汽车不应成为赌上用户安全的「孤勇者」,将安全视为技术进步的牺牲品。

当安全命题重新回到镁光灯下,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自身需求,谁在真正关心用户的安全?

01 、安全投入,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花钱

对一台车来说,安全永远是排在第一位,不可妥协。

按照传统理论体系,汽车安全被简单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个维度。

「主动安全」关注的是在事故发生前,尽可能地预防。

「被动安全」关注事故发生后,尽可能减少事故对人、车、周围环境的损害。

具体来看,「主动安全」的感知度相对较低,但有没有一种可能,这车,本来可以不撞?

传统 AEB 功能只关注车辆前方,覆盖范围视角很有限、应对场景普遍单一,在使用条件上还有着诸多限制,包括天气、车速、路况等等都会影响其性能。

在这一维度,问界的答案是,在更宽速域、更多方向以及更复杂的驾驶环境中生效,具备更广泛的安全边界。

这句话的核心,就在于「全向」二字。

以问界 M8 为例,全向防碰撞系统 CAS3.0 做到了 200ms 的响应能力,前向 AEB 生效范围达到 4-150km/h,侧向 eAES 做到 30-130km/h,后向范围为 1-60km/h。

造车,先造安全感!问界又给安全上了一层保障-有驾

这意味着无论是变道的剐蹭、复杂路段防不胜防的「开门杀」,还是倒车时视野盲区外的儿童,问界已经针对高频的高风险场景增强主动安全,给车辆罩上一个保护屏障。

借用车主的话说,就是「给你一个看不见的一个保障」。

这看起来只是增加场景、提升时速范围,背后则涉及到感知精度、系统工程、误触发控制等多维度考量。

这也对全车感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问界 M8 的解法是多传感器形成 360°覆盖,包括 1 个 192 线顶置激光雷达、1 个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和 5 个 4D 毫米波雷达。

问界对于主动安全的理解是,不怕事、更能「避」事

如果说主动安全是软件防线,那么不论技术浪潮涌向何处,车身始终是保护用户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问界对超过 2 万起交通事故进行了大数据分析,提炼出 81 项碰撞安全场景,首创 720°安全保护架构。

其核心技术亮点在于全球最大铝合金一体化压铸后车体与全球首发的面向量产的超大型一体化压铸镁合金后车体,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将车身扭转刚度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

在看不见的地方,问界 M8 采用了「八横五纵」笼式车身结构,全车铝合金+高强度钢+热成型钢占比超 81%,在 12 处关键部位采用了 2000MPa 潜艇级热成型钢设计,占比超过 27%。

造车,先造安全感!问界又给安全上了一层保障-有驾

从实测结果来看,无论是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还是翻滚测试,问界 M8 顶盖边梁无明显变形、低压功能正常,电池无冒烟无燃烧现象,车门正常开启,做到了能「扛」事,真安全。

以硬核的物理属性地基,盖上了「软件防线」的高楼,这让汽车不只有被动安全这个「必选项」,而是多了一项具备无限可能、成长型功能的主动安全。

智能化是问界的核心优势,是未来汽车的核心评价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化三个字,只代表着辅助驾驶能力和智能座舱交互。

在汽车最底层的座舱环境、舒适性,乃至数据安全方面,更强大的智能化水平,同样能够带来降维般的优势。

基于这一认知,问界将整车安全的理念上升至「全维安全」。

造车,先造安全感!问界又给安全上了一层保障-有驾

02 、你卖堆料,我卖温度

在问界看来,安全是一种全维的理念,它不止是通过主、被动带来的防御式安全,更应当是包含车辆由内到外的全生命使用周期。

换句话说,安全性能不过是汽车使用周期的小概率事件,要保证真正的「安全」,是提供出行生活最基础的安全感。

从这一点来看,问界的全维安全还有两位「关键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空气魔法师。

车内健康安全是汽车安全的重要维度之一,涵盖了车内各项环境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甲醛、霉味和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辐射。

按照对人体健康影响方式不同,可细分为呼吸健康、接触健康和辐射健康,而这正对应了问界 M8 的三个关键词。

低辐射:问界 M8 24 小时电磁辐射加权暴露平均值≤2.8%,达到了「WiFi 级辐射」,意味着,问界 M8 能够为家庭成员 (尤其是孕妇、婴儿) 提供更安全的驾乘环境,减少潜在的健康隐患。

低甲醛:常温模式静置 16 小时后车内甲醛散发≤0.015mg/ m³ (仅为国标 0.10mg/ m³的 15%),模拟在高温暴晒 4 小时后,驾驶模式下车内甲醉散发≤0.01mg/ m³,确保驾乘环境的安全。

无异味:空气杀菌效率>99.9%+,除异味效率 95%+,全车空调风管采用食品级风管,24 小时智能新风系统,首创的 UVC+ MOFs 抗菌滤芯技术,减少父母对儿童车内呼吸安全的担忧。

造车,先造安全感!问界又给安全上了一层保障-有驾

对于用户日常感知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座舱内的环境质量。

以汽车之心提车不到半个月的问界 M8 为例,车内至今几乎闻不到任何新车异味,而且门板、扶手等零件上的仿皮在保证柔软舒适的同时,同样能感受到环保亲肤。

不可否认的是,汽车行业现有对健康的定义极为狭隘,但如果以为更换皮质,增添几个配置就可以解决一切,显然低估了问界在健康安全上的有效「内卷」。

车辆健康升级,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一方面,需要保持理念先进性、灵活的生产制度,同时成熟的设计和制造体系是最基础保障。

另一方面,技术能力同样要保持领先,问界从隔热材料的迭代、车辆设计制造和用户体验角度出发,深挖健康驾驶的核心需求,最终补上了行业集体忽视的安全短板。

第二个角色是数据守门员。

数据安全已经是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议题。

市场研究机构 J.D. Power 调研显示,高达 77.4% 的智能汽车用户非常介意个人敏感信息被收集、使用和共享,对地理位置和路线信息、车内摄像头拍摄画面信息尤为敏感。

在隐私颗粒度的处理上,问界基于安全算法能力,建立保护个人数据安全的坚固壁垒,构建了覆盖「云-管-端-芯」的多层纵深防御体系,通过加密传输、数据脱敏、账号权限隔离等技术,实现车辆数据从采集到存储全生命周期管控。

比如用户语音指令在本地处理后仅上传脱敏信息,避免了隐私泄露风险。

不难看出,问界除了通过主、被动安全为用户系上「安全带」,在如今健康和数据的安全感缺失的背景下,问界用自己的系统化思考和产品,为用户再系上一根「安全带」。

03 、安全,比炫技更重要

「看不见」的安全是智能汽车一道重要防线,沿着这道防线,问界还在继续坚守。

这场关乎生命的保卫战,问界死磕安全可以拆分成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销量越大,责任越大

家庭智慧旗舰 SUV 问界 M8 屡创纪录,上市 22 天大定破 7 万辆,成为 40 万级家庭 SUV 王者!再次印证了问界在中国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地位。

造车,先造安全感!问界又给安全上了一层保障-有驾

销量攀升的背后,是用户对品牌及产品有着足够的信任和信心,更折射出问界品牌持续践行「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这一理念也已经足够的深入人心,并且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第二个维度,安全不是喊口号

截至目前,问界车辆已经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碰撞超过 160 万次。每一次关键时刻对驾驾乘人员的保护动作,离不开问界对整车安全的深度投入。

财报数据显示,赛力斯 2024 年研发投入高达 70.53 亿元,同比增长 58.9%,研发人员数量增长至 6201 人,同比增长 25.15%,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安全没有捷径,让科技服务于生命,这是问界明确的核心思路,而非将自己投入到功能性的噱头升级中去。因为对用户来说,安全是可能永远用不到,可一旦用到就能「保命」的功能。

第三个维度,一切的豪华舒适都是建立在安全之上

技术狂飙的时代,消费者似乎形成「智能」=「安全」、「科技」=「豪华」的潜意识。

这导致了大部分车企依然在「看得见」的地方投入更多资源与精力,试图用音响、屏幕和真皮座椅,把一台车改造为「精装房」。

造车,先造安全感!问界又给安全上了一层保障-有驾

在问界眼里,汽车世界里的豪华、科技都是数字「0」,而安全是所有「0」前面的数字「1」,没有安全,一切都归零。

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车市场中,相比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安全做到位,简单的堆配置算不上难事,但给用户提供全维安全,将安全视为最大的豪华,是一条需要漫长求索的技术之路。

这就是未来十年汽车行业的竞争核心,智能化技术爆发之际,用户的需求正在多样化,而只有同时具备技术的广度与功能的深度,才是对用户最大的负责。

跟随者往往都是执行标准,引领者才会创造新的标准,而问界属于后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