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杀!这 7 款老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的 “顶流”,开过 3 种的人少得可怜!

回忆杀!这 7 款老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的 “顶流”,开过 3 种的人少得可怜!-有驾

1、上海牌SH760轿车,我在80年代曾驾驶过。该车采用H型排挡,行驶时噪音低、车身平稳,后排加装空调后乘坐体验如同坐在大沙发般舒适,后备箱空间也很宽敞。不过在拥堵路况下,水箱容易出现水温过高的问题。总体而言,这款车在当年算是相当大气的车型,其6缸发动机运行安静,怠速时几乎感觉不到震动。不过它的操控性欠佳,油耗较高,百公里油耗约15升,好在毛怀挡设计十分实用。可惜上海汽车厂最终放弃了这款车型,如果能搭载现代动力系统,销量或许能超越红旗。

回忆杀!这 7 款老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的 “顶流”,开过 3 种的人少得可怜!-有驾

这款车在当时已算先进,刹车无需频繁调校,轻踩两次就能发挥作用,因此驾驶时切忌一脚猛踩到底。它配备双浮子室化油器,后桥采用先进的两节式设计,乘坐舒适度高,外观设计也颇为洒脱好看。但它有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原厂未配备空调,80年代后期加装空调后,发动机动力明显不足;二是由于后备箱较长,急刹车时容易出现车尾甩动的情况。

回忆杀!这 7 款老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的 “顶流”,开过 3 种的人少得可怜!-有驾

2、奥迪100 C3车型,行驶稳定性极佳,加速性能出色,空调制冷效果也很好,唯一的不足就是油耗偏高,加油时会让人有些心疼。该车前后保险杠采用厚实的钢板,用料十分充足,当时前后杠骨架还采用了铝合金材质。不过奥迪100的后排座椅偏软,在颠簸路面行驶时,乘坐感受较为明显。

回忆杀!这 7 款老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的 “顶流”,开过 3 种的人少得可怜!-有驾

3、白色的尼桑“万利特”面包车,也有人称其为“巴宁”,采用怀挡设计,虽然车身不大,但连司机在内可容纳8人,音响收录机和空调效果都很不错,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乘坐体验已相当不错。美中不足的是,车辆前部装有一块横置钢板,受当时路况限制,车速稍快就很容易断裂。尼桑面包车在当时表现十分出色,油门轻盈、提速快、空调制冷效果好。在80年代,能驾驶这样的车已算是很讲究的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日本车和日本家电质量都很好。与它同时代的还有马自达、五十铃等品牌的车型,后来随着丰田海狮以及散件进口组装的金杯车型出现,这些车型才逐渐被挤出市场。

回忆杀!这 7 款老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的 “顶流”,开过 3 种的人少得可怜!-有驾

4、伏尔加轿车是前苏联一款非常不错的车型,我曾乘坐过几次。它的暖气制热效果好,冬天启动迅速,但最大的缺点就是油耗过高,堪称“油老虎”。据说这款车在苏联曾是皇室用车,引入中国后仅配备给一定级别的高级干部,前苏联方面规定这些车只能用于干部配车,严禁用于出租运营,一旦违规被发现,可能会面临高额罚款。当时的配车级别大致为:“伏尔加”配给省级、副省级干部,“华沙”配给厅级、地专级干部,“嘎斯69”则配给团级、县级干部。

回忆杀!这 7 款老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的 “顶流”,开过 3 种的人少得可怜!-有驾

在80年代,伏尔加绝对算得上顶级轿车,乘坐起来非常舒适,当时能开上这款车是很有面子的事,其配置在当时也不算低。不过与如今两三万元的小型面包车相比,即便是小面包的配置也要比它高得多,毕竟时代不同了。

回忆杀!这 7 款老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的 “顶流”,开过 3 种的人少得可怜!-有驾

5、经典的北京吉普212,在那个年代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由于当时车辆稀少,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地委干部两头平,县委干部帆布棚,公社干部130”。这款车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密封性差,没有空调,减震效果也不好,但在当时,普通人很难有机会乘坐。虽然北京吉普212的乘坐舒适性不如轿车,但它外观霸气,能够经受长途崎岖道路的颠簸考验。

回忆杀!这 7 款老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的 “顶流”,开过 3 种的人少得可怜!-有驾

6、前苏联的拉达(Lada)轿车,引入国内最多的型号是2105和2107,东北地区的出租车大多使用这两款车型。90年代的拉达2106车型,存在前悬挂、后横向拉杆、发动机气门同步齿带以及传动轴十字节等多处易出故障的问题,小毛病较多,当时苏联车的质量确实欠佳,不过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大多能自行处理这些问题。

回忆杀!这 7 款老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的 “顶流”,开过 3 种的人少得可怜!-有驾

7、雪铁龙CX20车型,设计极具前瞻性,其外观和内饰即便在现在看来也并不过时。我第一次在街上看到朱砂红色的CX25 Prestige时,不禁驻足观赏,围着车子转了好几圈,惊叹于轿车竟能有如此漂亮的设计,从此我便成为了一名车迷,直至今日。我坚信这是法系车设计的巅峰之作,至今无人能及。该车底盘带有液压升降功能,后挡风玻璃采用内凹设计,方向盘和仪表盘造型独特,乘坐舒适性尚可,但配件价格昂贵。80年代上海曾有一批出租车使用的就是这款车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