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掀桌子,车企忙渡劫,柴油机不死也得扒层皮

讲真,每次看到这种关于商用车排放和油耗的“升级”新闻,我的第一反应都不是技术进步,而是想看看这帮车企大佬们的心态是不是又崩了。什么四阶段油耗,什么国七排放,听着都特别高大上,特别科学,特别为国为民。但你把它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有关部门不装了,摊牌了,以前那种挤牙膏式的升级已经满足不了胃口了,现在要的是直接掀桌子。

监管掀桌子,车企忙渡劫,柴油机不死也得扒层皮-有驾

你们这些造重卡的,以前还能靠着优化一下发动机,换个低滚阻轮胎,再找几个PPT仙人吹一吹节油大赛,勉强混个及格。现在不行了,国七这道天雷劈下来,直接告诉你,你以前那套修仙功法是错的,赶紧自废武功,转修《油电混合道诡异仙》。

监管掀桌子,车企忙渡劫,柴油机不死也得扒层皮-有驾

这根本不是存量竞争,这是黑暗森林。森林里的猎人(监管)突然宣布,以后所有烧油的野兽都得自带圣光,不仅跑得快,还得拉屎都是香的。这直接把一帮传统柴油机巨头给整不会了,他们心态直接就爆了。之前大家还能体面地卷一卷热效率,现在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防守不是做个更好的发动机,是直接把发动机的祖坟给刨了,换上电机和电池。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你看,所有人都开始魔怔一样地搞混动。什么P2、DHT、增程式,名词一个比一个花里胡哨,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独门绝技。为啥?因为纯烧油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监管不是给你指条路,是直接把原来的路给炸了,然后说,你们自己飞过去吧。这就是一次修仙渡劫,要么你长出翅膀,搞出个油电混合的金钟罩铁布衫,要么就直接被天雷(法规)劈成焦炭。

监管掀桌子,车企忙渡劫,柴油机不死也得扒层皮-有驾

我作为一个常年跟车打交道的中年人,对这些技术名词已经免疫了。你跟我讲什么缸内直喷、高压共轨,我听了都想睡觉。但你跟我说,这套系统能让我在爬坡的时候像开了挂,省下来的油钱够我每天多加个鸡腿,诶,我一下就精神了。用户逻辑就是这么朴素。技术的成败,不在于实验室里跑出来的参数有多漂亮,而在于它能不能让一个跑了十年长途的老师傅,在服务区 bragging 的时候更有底气。

监管掀桌子,车企忙渡劫,柴油机不死也得扒层皮-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什么?是那个所谓的“在用监管”。这才是真正的杀招。以前是“出厂考试”,你找个学霸替考都行,只要卷面分好看,车卖出去就万事大吉。现在是“终身监控”,给每台车都戴上了电子镣铐,你每一次超排,每一次数据异常,后台的“雷电法王”都看得一清二楚。这就意味着,你造车的时候但凡有一点点偷奸耍滑,想着省点成本,用个次品DPF,刷个作弊软件,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一个从天而降的召回大礼包。

这简直是疯了!他们居然开始琢磨监管刹车片和轮胎磨损的颗粒物了。我的天,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三体人看了都要从脱水的状态里气活过来的程度。下一步是不是要监管司机在驾驶室里放屁产生的甲烷了?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这是玄学问题。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国七比喻成修仙渡劫,可能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贴切。你看车企的反应,不就是渡劫现场么。有的车企选择硬抗,把柴油机压榨到极限,结果发现天雷更猛了;有的车企直接躺平,说我不玩了,我去搞新能源轻卡了;还有的,就是那些“开窍了”、“悟了”的,开始疯狂堆料,把混动系统搞得像个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起眼,一给政策的水就迅速膨胀。

但讲真,这套混动方案真的是终极答案吗?我持保留意见。这更像是一个过渡期的妥协,一个为了应付考试的临时抱佛脚。因为真正的未来,纯电和氢能,那基础设施跟得上吗?换电站是任意门吗?氢价便宜到可以当水喝吗?都没有。所以混动就是那个在最终BOSS出来前,大家能刷的最好的装备。能过,就是能过。

所以,现在车企的合规路线图其实特别清晰,也特别悲壮。技术上,all in混动,把电池、电机、电控当成救命稻草,加大加大加大投入。管理上,把软件工程师当爹供起来,那个什么CAL ID/CVN版本管理,弄得比自家家谱还详细,生怕被监管抓到小辫子。这一切行为的背后,只有一个核心思想:活下去。

那么最终决定胜负手的是什么?不是你技术有多牛,而是你有多会“表演”。你得让监管觉得你很努力,让用户觉得你很划算,让对手觉得你已经疯了。所以,当一个品牌开始不讲武德,用一个混动重卡卖出纯燃油的价格时,游戏才真正开始。那不是价格战,那是自爆。如果说之前的竞争是抢蛋糕,那现在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抱着残羹冷炙一起哭。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