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几年想买一辆7座SUV有多难吗?
展厅里挤满人,销售爱答不理,甚至要等三个月才能提车,那时的大众途昂和丰田汉兰达,堪称车市里的“硬通货”。
时间来到2024年,曾经需要排队抢购的汉兰达,价格门槛直接跌破20万。
指导价24.98万起的中型SUV,终端优惠超过5万,混动四驱版本落地价比三年前便宜近8万,这波操作让老车主直呼“背刺”。
当降价成为常态,消费者反而开始犹豫:
这款车到底是真划算,还是产品力撑不起价格?
从全网车主反馈来看,争议点远比想象中更尖锐。
争议一:尺寸越级但轴距平庸,第三排究竟能不能坐人?
官方将汉兰达定义为中型SUV,车身长度却达到4965mm。
这个数据甚至超过宝马X5,但2850mm轴距比途昂短了130mm。
实测显示,第二排座椅调至最后时腿部空间两拳半。
若想进入第三排,必须将第二排前移至一拳距离。
成年男性膝盖距离前排椅背仅剩三指,中短途尚可接受。
真正引发吐槽的是座椅设计。
第三排坐垫高度仅270mm,比本田冠道矮了50mm,身高超过175cm的乘客,大腿悬空感明显,被网友戏称“蹲小板凳”。
争议二:混动系统省油,但动力够不够用?
2.5L混动+E-CVT的组合,让这台2吨重的SUV油耗控制在5.8L。
城市通勤确实省钱,但高速表现两极分化严重。
有车主晒出实测:时速120km/h巡航时,发动机噪音达到68分贝。
电动机在80km/h后介入减少,超车需要深踩油门,混动版零百加速8.7秒的成绩,比2.0T燃油版慢了1.3秒。
四驱系统也成讨论焦点。
E-FOUR电子四驱的扭矩分配反应迅速,但脱困能力不及机械四驱。
在滑轮组测试中,单前轮有附着力时无法脱困,这点被越野爱好者诟病。
争议三:配置升级了,但跟得上时代吗?
2024款新增的12.3英寸仪表和10.25英寸中控屏看似进步,实际体验发现,车机启动需要8秒,语音识别正确率不足70%。
对比国产新势力的8155芯片,操作流畅度差了两个代际。
安全配置倒是保持日系车传统优势,全系标配8气囊和TSS 3.0智行系统,预碰撞测试成绩优秀。
但自动泊车、遥控泊车等科技配置,顶配车型都未搭载。
争议四:降价5万背后,质量有没有缩水?
有媒体拆解2024款底盘发现,后悬架摆臂从铝合金换为钢制。
虽然不影响日常使用,但簧下质量增加影响操控。
部分车主反映混动系统在-15℃以下会出现动力衰减。
2021款方向盘采用真皮包裹,现款改为合成皮革。
中控台缝线工艺保留,但填充海绵厚度减少2mm。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月销5000辆算什么水平?
对比巅峰时期月销过万的成绩,如今汉兰达销量近乎腰斩。
但在合资中型SUV市场仍排名前三,有意思的是,选择混动版的比例从30%提升至65%。
在二手车市场,汉兰达保值神话出现裂痕,2021年上牌的混动版,当年落地35万,现在残值只剩22万,而同期纯油版残值仍有25万,混动车型保值率反成劣势。
面对国产新能源的冲击,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汉兰达的降价策略,究竟是主动出击还是无奈妥协?
当价格优势与产品争议并存,消费者该如何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