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问我:“现在买新能源车,到底是上头还是劝退?”我笑了。说实话,这问题真得看时间点——2025年底可能是最后一波“抄底”好时机,而2026年起,想省钱买车?先过技术关!
为啥这么说?因为工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手放大招了:2026-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新规来了!简单讲,从明年开始,不是所有新能源车都能免税了,只有“真本事”的车型才能继续享受政策红利。这意味着啥?以前那些靠“伪续航”、“油老虎混动”混日子的车,可能要跌冒烟了。而对咱们消费者来说,反而是好事——以后能免税的车,基本都是能耗低、续航实、开着省心的“实力派”。
那到底哪些车还能免购置税?我们来掰扯掰扯。
先说纯电动车,这次最狠的一刀砍在了百公里电能消耗上。以前你可能只关心续航多少,但现在不行了,电耗也得达标。新规直接引用最新国标(GB 36980.1-2025),要求所有纯电动乘用车的电耗必须不超标,哪怕你是大块头SUV,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也得按3500kg的标准来卡。这就意味着什么?那些车身笨重、风阻系数高、电机效率低的车型,如果不做轻量化或优化三电系统,明年很可能被踢出免税名单。
这对咱们车主是好事啊!你想啊,一辆车标称续航600公里,结果冬天一开只剩300,电耗还特别高,每个月电费比油车加油还贵,这不是坑人吗?以后能免税的纯电车,起码说明它能耗控制到位,真实续航更靠谱,长期用起来才真香。
再来看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这次简直是“精准打脸”某些“伪新能源”。以前有些车纯电续航才50公里,挂个绿牌就敢叫新能源,实际天天烧油,亏电油耗比同级燃油车还高,这不是搞笑嘛?
新规一出,这些车全得支棱起来!第一关:纯电续航必须达到100公里(有条件等效)。别小看这20公里的提升,日均通勤20公里的话,一周上下班都不用加油,这才是真正的“可油可电”。像比亚迪DM-i系列、问界M5增程版这些早就做到150km+的车型,稳稳过关;但一些老咕噜棒子还在用小电池凑数的,怕是要气得蹦起来。
第二关更狠:亏电油耗必须低于同级别燃油车限值的70%(轻车)或75%(重车)。举个例子,一台整备质量2吨的插混SUV,如果同级燃油车油耗限值是7L,那你亏电时就得干到4.9L以下才算合格。这直接把“油改电”的老套路给废了。像吉利、长安部分早期混动车型,发动机没专用化,动力耦合粗糙,亏电油耗轻松破8L,这种车不升级根本过不了关。
第三关很多人忽略:纯电模式下的电耗也不能太离谱。2510kg以下车型不能超过国标140%,以上不超过145%。说白了,就是不能出现“插混车比纯电车还费电”的荒唐事。这逼着车企把电机效率、电池管理都做到位,不然光堆电池也没用。
那现在市面上哪些车受影响最大?咱们拉两台热门车对比一下。
先看比亚迪宋PLUS DM-i 冠军版,纯电续航110km,亏电油耗4.4L/100km,电耗表现也顶呱呱。这套DM-i系统本身就是为节能设计的,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加上EHS电混系统调校成熟,完全不用担心新规卡脖子,属于提前交卷的好学生。
再看某合资品牌的老款插混SUV,纯电续航才80km,亏电油耗高达6.8L,虽然现在还能上绿牌,但按新规一算——续航不够、油耗偏高,双重劝退。这种车要是不换代,明年基本告别免税资格。你说消费者还敢买吗?怕不是买了半年就发现“天塌了”,贬值速度比房价还快。
还有增程式这边,问界M5的表现就很能打。纯电续航200km+,亏电油耗控制在6L出头,关键是三电系统自研,能量管理聪明,高速也不会电量暴跌。相比之下,某些新势力为了冲续航堆大电池,却忽视发动机效率,市区省油,一上高速油耗直奔8L,这种车在新规下也会被打回原形。
其实回头想想,这次政策调整挺聪明的。它不是一刀切取消补贴,而是通过技术门槛筛选出真正优秀的新能源车。以前大家吐槽“骗补”、“油改电”,现在好了,政策帮你把关。能留下的,要么是比亚迪这样技术扎实的“国民神车”制造机,要么是问界这类智能化+高效能双修的“出片利器”。
而且你看,连氢燃料插混都留了口子,说明国家鼓励多元路线,不搞一家独大。这对行业是好事,对我们消费者更是利好——未来能免税的车,不仅省钱,技术也更可靠,开着更有底气。
所以问题来了:面对2026年的新规,你是打算年底前抄底一波老款达标车,还是等明年技术更强的新款?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