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挺热闹,特别是关注新能源车的朋友们,目光都聚焦在了即将亮相的小鹏新款P7上。
每当有新车要发布,大家心里都会盘算同一个问题:这时候去买现款车型,会不会就成了“等等党”的失败案例?
新款一出,手里的车立马就不香了。
这个疑问,放在小鹏P7+这款车上也同样适用。
作为新款登场前的“在售主力”,它现在到底还值不值得我们掏腰包?
咱们今天不谈那些虚头巴脑的宣传,就借着一次长达500公里的深度用车体验,把这款车的里里外外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跟大家聊个明白,看看它究竟是强弩之末,还是被低估的性价比之选。
先从大家第一眼看到的外观说起。
小鹏P7+这台车的设计,处在一个很有意思的位置上。
它没有几年前老款P7刚出来时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有些惊艳的未来感,也没有新款车型那种棱角分明、更具攻击性的机甲风格。
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气质沉稳、内涵丰富的青年才俊,第一眼可能不会让你惊呼,但绝对是耐看型的,越品越有味道。
车头部分的设计就很有讲究,发动机盖两侧有两条非常明显的肌肉筋线,高高地隆起,配合整个车身向前俯冲的低趴姿态,营造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感,仿佛随时准备弹射出去。
这种不张扬但充满力量感的设计,很符合当下不少年轻人的审美。
再来看它标志性的溜背造型。
很多人喜欢溜背,纯粹是因为好看、流畅。
但对小P7+来说,这个设计可不只是个“花瓶”。
根据官方在风洞实验室里吹出来的真实数据,这个优美的弧线在车辆高速行驶时,能有效地将风噪降低12%。
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没什么感觉,但转换成实际体验就是,当你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上飞驰时,车内前后排乘客交谈,基本不需要刻意提高嗓门,车厢的静谧性保持得相当不错,这对于长途旅行的舒适度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说到实用性,很多人会担心溜背车型的后备箱空间会很小,但P7+恰恰是个例外。
它的后备箱开口巨大,搬运大件行李非常方便。
在后排座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后备箱容积就达到了惊人的725升,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不少中型SUV。
如果把后排座椅整体放倒,那更是能扩展出一个高达2221升的纯平大空间,别说放几个大号行李箱了,就是去趟宜家拉点家具,或者周末带上冲浪板、折叠自行车出去玩,也完全不在话下。
这种既要优雅姿态、又要超大空间的“鱼与熊掌兼得”,确实体现了咱们中国品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坐进车内,一股浓厚的科技简约风扑面而来。
整个中控台非常干净,几乎看不到传统的物理按键,绝大多数的功能操作都被整合进了中央那块大尺寸的触控屏里。
这就要提到这台车的“智慧核心”了,它搭载了目前行业顶尖的高通骁龙8295P芯片,并运行着小鹏自家的XOS天玑系统。
说白了,这颗芯片就是这台车机系统的“最强大脑”,算力非常强劲。
反映在日常使用中,就是无论你是在屏幕上滑动地图、切换应用程序,还是进行多任务操作,整个系统的反应都极为流畅,如丝般顺滑,完全没有传统车机那种卡顿、延迟的烦恼,体验感堪比主流的旗舰智能手机。
它的语音助手“小P”也相当聪明,一句“你好,小P”就能迅速唤醒。
并且它支持四区域语音识别,也就是说,坐在主驾驶、副驾驶或者后排左右两边的乘客,都可以独立地对它发号施令,它能准确识别出是谁在说话,并执行相应的指令,比如副驾说“我有点冷”,系统就会只调高副驾一侧的空调温度,非常精准。
这种便捷的交互方式,在日常驾驶中确实能让人省心不少。
当然,一台车好不好,最终还是要开起来才知道。
小鹏P7+的驾乘体验,确实带来了不少惊喜。
它的底盘采用了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和后五连杆式独立悬架的组合。
这种悬架结构通常都用在更高级别的豪华品牌或者主打操控的性能车型上,优点就是能在保证操控稳定性的同时,提供非常好的乘坐舒适性。
实际开起来,无论是加速还是刹车,动力输出都非常线性、平顺,不会有部分电动车那种突兀的闯动感,开着很舒服,对乘客也很友好。
在高速过弯时,悬架能给车身提供充足的支撑,侧倾抑制得很好,让驾驶员有信心以更快的速度通过弯道。
而在经过一些坑洼不平的烂路时,悬架又能有效地过滤掉大部分细碎的颠簸,保证了车内乘坐的舒适感,可以说是在运动和舒适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如果说驾驶感受是给驾驶员的福利,那么小鹏P7+的后排,绝对是为乘客准备的“头等舱”。
它的后排空间非常宽敞,一个身高一米八的成年人坐进去,腿部距离前排座椅靠背还有超过两拳的余量,跷二郎腿都轻轻松松。
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它的配置,后排座椅不仅支持常规的加热功能,还配备了通风和按摩功能,甚至连靠背的角度都可以进行大约10度的电动调节。
这样的配置水平,不要说在同级别的竞争对手里,就算去到价格贵出一大截的传统豪华品牌中大型轿车里,也极为罕见。
这一点可以说完全抓住了中国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无论是长途旅行中让家人得到更好的休息,还是日常接待客户,都显得非常有诚意。
最后聊聊大家都很关心的智能辅助驾驶。
小鹏P7+采用的是一套性价比很高的纯视觉解决方案。
在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上,连续向下拨动两次换挡杆,就能开启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开启后,系统会接管车辆,自动沿着设定的导航路线行驶,能够自主识别前方的慢车、大货车,并择机拨杆变道、加速超车,整个过程处理得相当流畅、自然,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在这次500公里的体验中,高速路段的智驾里程占比达到了67%,这确实极大地缓解了长途驾驶带来的疲劳感。
不过,也要客观地认识到它的局限性。
在遇到夜晚加上倾盆大雨这种恶劣天气时,纯视觉方案的感知能力会受到明显影响,系统反应会变得迟钝甚至退出,这时候就需要驾驶员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现阶段任何品牌的智能驾驶都只是“辅助”系统,驾驶员永远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