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天门山翻车,别拿公共资源,当你的KPI

最近,相信不少朋友都在网上看到了那段让人心里一紧又有点哭笑不得的视频。

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那雄伟壮观的999级天梯上,一辆崭新的奇瑞汽车,本想上演一出“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戏,结果却在半山腰演砸了,成了一次大型的公共尴尬事件。

这事一出来,网上立刻就热闹了起来,说什么的都有。

奇瑞天门山翻车,别拿公共资源,当你的KPI-有驾

但大家伙儿聊来聊去,批评的焦点,真的只是因为这车没上去,或者说那个小零件不结实吗?

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背后,其实牵扯出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我们共同拥有的公共空间,和企业的商业宣传,边界到底应该在哪里?

我们先把事情的经过简单回顾一下。

奇瑞汽车计划在天门山搞一个挑战活动,不是让车自己开上那近乎垂直的台阶,那不现实。

他们的方案是用钢索,把一台新车从下面硬生生给拖拽上去,以此来展示这台车的车身结构有多么坚固,能承受住这种极限的拉力。

这个创意听起来确实很震撼,画面感十足,要是成功了,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素材。

然而,就在操作过程中,一个用来连接钢索和车辆的金属零件,也就是他们官方后来道歉信里提到的“卸扣”,突然断裂或者脱落了。

这一下,失去了向上拉力的汽车,在重力的作用下,立刻开始向后滑,最后撞上了台阶旁边的护栏,把护栏都给撞断了一截。

幸好当时周围没有游客,车子也被及时控制住了,没有酿成更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但这个场面,通过网络视频传遍了全国,确实让人看着非常后怕。

奇瑞天门山翻车,别拿公共资源,当你的KPI-有驾

事情发生后,奇瑞的反应很快,马上就发布了道歉声明。

声明里态度很诚恳,解释了原因是外购的零件出了问题,并且向公众道歉,说占用了公共资源,也承诺会赔偿景区的所有损失。

从公关处理的角度来看,这番操作算是及时和到位的。

但很多网友并不买账。

大家的疑问和不满,并不在于那个小小的卸扣到底是什么牌子的,也不在于奇瑞的公关文写得好不好。

大家心里最大的一个疙瘩是:你们为什么要选在天门山做这种事?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个企业要测试自己的产品性能,天经地义。

我们国家有那么多专业的汽车试验场,有各种模拟极端路况的封闭测试场地,你想怎么测试都行,哪怕是把车开到报废,那也是在为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负责,消费者只会拍手叫好。

可是,天门山是什么地方?

奇瑞天门山翻车,别拿公共资源,当你的KPI-有驾

那是世界闻名的自然遗产,是国家级的5A风景名胜区,是属于我们全体国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它首先是一个公共游览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在那里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它的第一属性是公共性,是用来欣赏和保护的,而不是给某个企业用来当成营销“秀场”的背景板。

把一个充满未知风险的极限测试,搬到这样一个游客密集的公共场所来进行,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公共安全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那个卸扣断裂的时候,车辆失控滑落的轨迹再偏一点,或者当时旁边正好有游客在台阶上拍照、行走,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到那个时候,一句“我们也没想到”或者一份再诚恳的道歉信,能够挽回一个家庭的幸福吗?

所以,大家生气的,不是一次技术上的失误,而是一种观念上的错位。

这种行为传递出一种危险的信号,那就是为了商业利益和品牌曝光度,可以把公共安全和公共资源保护的原则暂时放一放。

这种想法,才是最让人感到担忧的。

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得非常快,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奇瑞天门山翻车,别拿公共资源,当你的KPI-有驾

根据行业数据,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让每个品牌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很多车企都开始热衷于搞各种“极限营销”。

比如,把车开到水里测试防水性,从高空吊起来往下摔测试安全性,在崎岖的山路上玩漂移等等。

这种营销方式,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制造话题,带来巨大的流量。

但是,凡事都应该有个度。

营销的创新,不能以突破公共安全的底线为代价。

这次天门山事件,就像一个警钟,提醒了所有人。

企业的营销行为,必须在法律和公德的框架内进行。

公共景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古迹,这些都是我们社会的共同财富,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呵护的。

它们不能被随意地商业化、工具化。

奇瑞天门山翻车,别拿公共资源,当你的KPI-有驾

今天一个汽车品牌可以在这里搞极限挑战,明天另一个品牌是不是就可以在长城上办时装秀?

后天又有一个企业想在黄山顶上开产品发布会?

如果这个口子开了,我们的那些名山大川,岂不都成了商业活动的竞技场?

这不仅破坏了景区的宁静与和谐,更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侵占和消耗。

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国产品牌能够越来越好,能够走向世界,这是每个中国人的心愿。

但是,一个真正强大、自信的品牌,它的底气应该来自于哪里?

绝不是来自于一次两次惊险刺激的营销噱头,也不是来自于社交媒体上的短暂热搜。

真正的底气,来自于扎扎实实的技术研发,来自于对产品质量近乎苛刻的把控,来自于对每一位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高度敬畏,来自于企业内心深处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你的可靠、安全和用心,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的品牌宣传。

说到底,奇瑞这次在天门山滑落的,不仅仅是一辆汽车,更是公众对于一个品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信任。

那个意外脱落的小小卸扣,也像一个象征,提醒着所有企业,在追求发展和利润的道路上,那根连接着商业行为和社会公德的“安全扣”,必须时刻拧紧。

这根“扣子”一旦松动,再快的速度,再高的目标,都可能面临失控的风险。

我们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转折点,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回归初心,明白一个道理:对公共利益的尊重,对生命安全的敬畏,才是一个品牌最硬核的“车身刚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