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6L e-tron上市,34万起引发“人机共驾”大洗牌?老司机实测五大疑问

奥迪Q6L e-tron上市,34万起引发“人机共驾”大洗牌?老司机实测五大疑问

01、科技体验前置,智能交互真有那么神?

先说句实话。

我对奥迪电动这块,一直挺谨慎的。

最近刚有朋友在群里问Q6L e-tron的智驾,风头正劲。

但光看发布会里的“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多少还是有点虚。

那到底靠谱吗?

我上手摸了摸,里面搭了2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还有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

这堆感知硬件,数量不能算少。

官方吹的是“无图L2级驾驶辅助”,还能城市预判加塞、“鬼探头”,高速跟车也能搞定匝道汇入汇出。

听起来很厉害,但说人话就是:高速和城市主路能帮忙减点脑力。

真的到了老城区、复杂路况,自动驾驶还是靠你自己,别神化,别上头。

我有朋友在高速上用过同类系统,说实话,也就能开个几分钟轻松,转弯并线还是得人盯着。

大屏交互方面,88英寸AR-HUD,主驾OLED虚拟座舱,再加上二排的娱乐屏,这一套下来,科技感拉满。

但用多了吧,其实就是信息比之前的车型更集中,眼睛别飘太久,要不容易晕。

02、安全标杆,真顶得住“国标升级”吗?

聊安全之前,给大家复习个冷知识。

电车的安全底线,通常看车身材料和电池防护。

这台Q6L e-tron占比83%的高强度钢和铝合金,34%用的是所谓“潜艇级”热成型钢。

我查了下工艺,还真是在用赛车级别的自冲铆接技术。

电池区有9层玻璃钢纤维护板,几乎全被高强度钢包住。

官方测的啥“货车侧撞”、“固定柱夹击”也搞了,超GB 9743-2024的国标碰撞测试,效果还行。

不过,真发生极端碰撞,任何车都没绝对保险。

质保给的是“三年十万公里整车+八年十六万公里三电”,还有8年全域救援。

这些服务里,救援这个我曾经用过,一般就是电池出岔子或者高压系统没信号了,品牌基本能做到响应速度比自主好多了。

翻译一下就是,安全承诺做得很到位,但把底裤都交给品牌了,咱自己还是得留点防线。

03、驾控到底有没有“灭燃油”那味?

说完安全,我们来聊聊操控。

奥迪一直主打“操控基因”。

这次Q6L e-tron把前后五连杆悬架全套搬上来,再加了FSD调节。

按理说,这种设定确实能均衡舒适和操控。

尤其是前窄后宽轮胎,配上布雷博四活塞卡钳,德系味比较足。

可我一开电车,心里总觉得和油车那种“车身收浆”还差点意思。

但起码,加速的时候,“e-tron GT同款运动声浪”能有点小激情吧。

偶尔觉得假,但比大多数安静无声的电车有趣多了。

也不能强求,毕竟静音和舒适也是电车的调性。

04、舒适能去掉电车“晕车感”吗?

朋友吐槽过传统新能源的顿挫。

长期开下来,电门踩重了,总是起步一窜,收油一吭。

这台Q6L e-tron,动力曲线调得很柔,多级能量回收系统能缓解顿挫的。

座椅还特意给中国人加厚加长,前排海绵厚18mm,后排坐垫加长15mm。

我自己试过,长途坐着确实不累。

音响是丹麦Bang&Olufsen,20个扬声器环绕,头枕里也有音响。

25处氛围灯能跟着音乐跳,有点像在夜店待着。

不过,动次打次一小时也够腻了。

简单说,舒适这一块,Q6L e-tron比传统德系油车更讲究,但你要说直逼高级SUV的豪华感,还是有提升空间。

05、设计与权益,“灯厂”本事还能卷多久?

说造型,德系车一向低调。

这台Q6L e-tron,长轴短悬、亮黑sphere前脸,还专门给中国用户做了青城绿、流霞紫两个定制车色。

“主动数字灯光签名”,8种样式。

OLED尾灯动画点亮,夜晚幻影光环徽标,辨识度很高。

对了,上市期的政策也挺卷。

就9月7日前下定,5000元定金抵1万尾款。

最高6万元豪华装备礼包,还有保险补贴、服务基金等6重权益。

首发领航版还送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终身免费。

我问了下4S销售,最近销量还行,但库存也不小。

这些权益动作,不说“下跪求生”吧,也是市场竞争加速的信号。

说到底,这车的主力群体就是对德系电动有信仰,还要靠点智能体验,不想完全相信新势力。

我属于比较谨慎的那拨人。

毕竟,车是工具,好用才是硬道理。

遇到细节想不通,看看GB 9743-2024国标,或者找老司机聊聊,省坑永远没错。

至于Q6L e-tron到底值不值,自己用过才知道。

我踩过的坑,大家别重踏就行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