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行业有个不成文的共识:“全球只有两种摩托,本田和其他”。数据印证了这句话,2024年本田卖出1940万辆摩托,等于第二名印度英雄(590万辆)的3倍多,直接把雅马哈、铃木等老对手甩开身位。
31.4%的市占率意味着什么?全球每3个骑手就有1个选择本田,这种统治力在制造业极为罕见。
利润贡献更夸张。本田摩托一年营收1775亿元,营业利润率高达18.3%,而集团汽车业务利润率仅1.7%。摩托业务以54%的占比撑起集团过半利润,相当于每赚100元,54元来自两轮车 。
本田的起点充满传奇色彩。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出身铁匠家庭,15岁到东京当机修学徒。1946年,他捕捉到战后日本人的出行痛点,崎岖山路让自行车拉货极其吃力。
真正奠定行业地位的,是1958年问世的 超级幼兽(Super Cub) 。半自动离合器设计让家庭主妇也能轻松骑行,1.7L/100km的油耗堪称省油王。这款“国民神车”全球累计销量破亿,至今仍在越南、泰国街头穿梭 。
本田的全球化不是简单复制日本模式,而是精准匹配区域需求。在东南亚,主打耐造省油的弯梁车Super Cub。到印度,聚焦城市通勤的踏板车Activa,单车型独占当地50%份额,年销583万辆;而在 北美 ,直接上豪华旅行车金翼1800cc,配车载音响和沙发级座椅,对标高端玩家。
生产网络如同精密齿轮,全球23国布局37个基地,年产能超2000万辆。印度成为战略核心,本田斥资7.7亿元扩建古吉拉特邦工厂,2027年产能将达700万辆,占全球产量35%。当地工人调侃:“这里每2分钟下线一辆Activa,比印度奶茶铺出杯还快” 。
面对中国品牌崛起,本田调整策略,2025年起,两大合资厂 新大洲本田 和 五羊本田 停止“共售模式”,独立运营。五羊专攻高端燃油车,如PCX160踏板、LEAD125复古款;新大洲转向电动化,主推电动幼兽CUB E、Zoomer E等车型。两家合计占中国燃油摩托市场7%份额,试图用差异化突围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