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不成,跳长江!”
一位安徽汉子以命相搏最终换来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这位奇瑞掌舵人站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面对同行调侃:“汽车反内卷的会我们参加了,实际上也跟了价格战。”
随即话锋一转。
“奇瑞胆子小,现在调整了,不再追求销量的排名,我们认为质比量重要。”
反内卷,拒绝价格战,专注质量,就这么高情商的回答了。
奇瑞胆子,真的不小!
01 背水一战
1997年的芜湖长江荒滩,几间简陋的“小草房”,就是奇瑞的创业的开始。
当时中国汽车行业流传着一句话:“中国人想自主开发轿车是天方夜谭。”
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设备,连基本供应链都没有,奇瑞的起步堪称“一穷二白”。
尹同跃不是空手而来。
这位1962年出生的巢湖人,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制造专业。
曾在一汽工作12年半,担任一汽大众总装车间主任,还当选过一汽“十大杰出青年”。
1995年,芜湖代表团在一汽发现这个老乡后,用“死缠烂打”的方式将他请回芜湖。
1999年5月18日,第一台奇瑞发动机点火成功,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从此有了自己的“中国芯”。
有了核心技术,奇瑞开始高飞。
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汽车下线。
2001年,自主开发的“风云”轿车上市,迅速成为横扫市场的黑马。
十年磨一剑。
从1997年到2007年,奇瑞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第一个100万辆下线。
尹同跃回忆说曾经有人问什么时候能卖100万辆车,我只当大家是玩笑话,但我们用6个月销售110万辆。
2024年8月,《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揭晓。
奇瑞以390.9亿美元营收首次登榜,位列第385位,成为安徽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车企。
02 4800亿帝国
2024年,奇瑞交出一份令人震惊的成绩单。
营收48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
销量260.4万辆,同比增长38.4%。
出口114.4万辆,同比增长21%。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奇瑞精心构建的三大商业支柱。
技术自主是奇瑞的基因。
从1999年首台发动机点火开始,奇瑞一直坚持“技术立企”。
如今,奇瑞每年投入200亿元研发资金,已建成140多个瑶光实验室,累计申请专利3.1万余件。
鲲鹏动力的进化是技术实力的缩影。
鲲鹏超能混动C-DM5.0的第五代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
WLTC百公里油耗仅4.2L,无级超级电混DHT,EV最高机械效率达98%。
国际化布局是奇瑞的护城河。
2001年,奇瑞将首批10辆风云轿车出口海外,开启了中国品牌汽车走出去的先河。
2024年,奇瑞出口量达114.4万辆,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中国每出口5辆乘用车,就有1辆来自奇瑞。
奇瑞的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出口贸易。
在俄罗斯,奇瑞以18%市占率超越现代、本田。
在西班牙,奇瑞与EV MOTORS合资建立工厂,成为首个在欧洲合资建厂的中国车企。
尹同跃提出“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理念,奇瑞在海外创造就业、缴纳税收、参与公益,做“全球企业好公民”。
长期主义是奇瑞的战略定力。
2010年,当奇瑞处于历史销量高峰时,尹同跃却做出惊人之举,主动战略转型。
他宁愿“壮士断腕”牺牲销量,也要告别粗放式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转型是痛苦的。
但十年磨砺后,奇瑞迎来爆发。
2021年销量96.2万辆,2022年123.3万辆,2023年188.1万辆,三年接近翻一番。
2024年销量达260.4万辆,营收增长1500亿元,增速超行业平均水平几十倍。
03 二次长征
新能源领域,奇瑞2024年销量58.4万辆,同比增长232.7%,增速位居主流车企首位。
风云序列成为爆款制造机。
风云T9连续4个月销量过万。
风云T10和A8分别以2169km和2369km的续航成绩,两度刷新行业纪录。
智能化方面,奇瑞布局已15年。
2023年成立的大卓智能,团队规模超500人,研发人员占比超80%,领头人是特斯拉和小鹏前技术专家谷俊丽博士。
2025年,奇瑞整合智能化业务成立“智能化中心”,推出“猎鹰智驾”系统,不依赖高精地图,支持行泊一体化,覆盖300+泊车场景。
“2025年智能化也要不客气,必须进入行业头部。”尹同跃立下军令状。
这位掌舵人亲自体验合作伙伴的智驾方案后,甚至调侃“车子很聪明,能抢道”。
04 拒绝内卷
2025年7月,奇瑞内部年中干部大会上,尹同跃释放明确信号:坚决反对“内卷”与“价格战”。
他提出三大策略:
大幅增加创新投入。
加速品牌高端化。
提高海外拓展能力,同时确保不将价格战蔓延至海外。
在重庆论坛上,他更直言:“降价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但非长久之计。汽车行业应当追求长期主义,坚持高质量发展。”
在提到价格战时,他说:“这是我最不愿提及的词汇。”
面对市场竞争,他坦言常被市场舆论“绑架”。
当销售团队报告竞争对手发起价格战时,他不得不做出违背初衷的决策,这让他深感痛苦。
痛则生变,变则通。
2025年5月起,奇瑞密集调整架构。
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
整合智能化业务,成立“智能化中心”。
尹同跃将奇瑞的未来交给42岁的李学用。
这位华北大学毕业的执行副总裁,是奇瑞高管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高管。
尹同跃说:“奇瑞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必须对技术、对未来有大胆的想象,有改变和颠覆当下的勇气,去‘无人区’里闯一闯。”
奇瑞控股集团2024年营收4800亿元,这个数字足以让同行仰望。
当中国车企在“内卷”中厮杀,这位曾以命相搏的安徽汉子,带着他的团队在中国汽车工业通向全球的长征路上低调的努力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