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边缘:零公里二手车禁令,背刺谁了?
01
上周我一朋友,一个刚拿驾照的小白,跑来找我。说想买个便宜新能源。看了一辆‘零公里二手车’,落地只要新车的六折。问我到底靠不靠谱。
其实我这几年,改行做过二手车,也修过。零公里这套路,真挺让人犯迷糊。新车没怎么开,价格直接打骨折。听起来像‘捡漏’,买到就是赚到。但真相没那么简单。
02
说人话就是,这不是普通便宜,是行业资金链在玩击鼓传花。
造车的流程,很多人以为很高大上。其实,说白了,车企从供应商那拿零部件,大部分都不是现款结算。比如,你供给我车灯,账期能拖三个月、六个月。等车造出来,卖给经销商,经销商立马把钱打回来。车企帐面上全是现金,但其实一半是‘未支付的’。
银行贷款也用不上,圈子里常常是车企借钱给供应商,再倒腾给经销商。年初车企说资金储备一千五百亿,六百亿什么的,到底有多少真现金,真没几个人摸得清。
有人说‘还不是银行背书,大不了借钱呗?’但问题在于,这一链条是靠销量撑的。车企一年卖五十万台,第二年想翻番造一百万。供应商跟着扩产,经销商大量囤车。万一哪一步卡壳,资金全成了纸上谈兵。
03
回到零公里二手车,假如车卖不动,经销商手里压了一堆库存。钱没回笼,还欠着车企账。那咋办?这时候,二手车商上场了。’兄弟,100公里以内准新车,六七折,走不?’优惠巨大。有人眼馋,就冲进来了。
表面上,这一环节帮消费者捡了便宜;二手车商能赚差价;车企还能继续回流资金,看似多方受益。
但我得插一句:这是四方循环,风险加倍。一旦二手车也砸手里,经销商、供应商、车企、二手车商连环套,都有破产可能。
打个比方,就是美国当年金融海啸那思路。几层皮把苹果明年兑成梨,结果天气搞糟了,一地鸡毛,谁都吃不了。
04
网上不少人觉得,这么买车挺好,不禁还能刺激销量。其实这算典型的‘小家电思维’。家电下乡,可以带动消费,因为一台冰箱才几百块。车呢?动辄十五万、二十万。农村市场根本撑不住,三蹦子比新能源实用。出口也不是那么容易,老外加关税,或者没钱买。
广汽新能源、理想、比亚迪,去年底公开说自己现金流巨好。我不是说他们一定有事,但整个链条撑不住,这些数字就会变成风险。再说政策不是针对某一家的,是对整个行业的刹车。
05
为啥国家突然出台零公里二手车禁令?
第一点,是怕行业整条线集体崩盘——像08年美国金融海啸那样,大家都亏。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关系国家脸面。新能源汽车靠的是技术溢价。现在要管住资金乱转,限制‘虚假销量’,逼大家高质量发展。
第二点,我觉得也是给普通消费者打个预防针。别因为一时贪便宜,倒成了资本运作的牺牲品。买车本质是工具,安全、省心远比捡漏更重要。
我自己买车,宁愿多花点钱买正常渠道的新车。真省钱,事后少操心。
06
我来补个小故事。前阵子帮一个做五金的小老弟,他因为看中了零公里车,收来三台回村里跑运输。理论上捡到大便宜,结果开半年全是小毛病。售后找不到,保险也不认,最后三台里面有两台直接砸在手里。他跟我哭诉这事,我也没法帮他。钱是省了,心和时间全搭进去了。
07
有些人反驳,说注册登记后卖二手车不是市场自由吗?但这事儿说白了,不是完全自由,行业健康优先。汽车不是西瓜,卖一台能影响全体供应链。国家现在选择摁下急刹车,也是给所有人打个预防针。
08
最后一句话。买车,捡漏不是没机会。关键要看整个链条行不行。有些坑,深不见底。能开能用才是真的好。别光看六七折价格眼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