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PLUS、秦L EV焕新来袭,配置升级更超值,续航加码更安心

最近汽车市场,特别是十万块钱左右的家用车领域,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10月17号,比亚迪在广州办了一场新车发布活动,主角是第二代秦PLUS和秦L EV这两款车。

当场公布的价格,让很多正在观望买车的人心里都咯噔了一下,也让不少同行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这不仅仅是几款新车的上市,更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咱们老百姓买车的选择和标准,可能要被彻底改写了。

秦PLUS、秦L EV焕新来袭,配置升级更超值,续航加码更安心-有驾

我们先来看看这次价格调整具体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第二代秦PLUS,它这次又增加了几个新的配置版本。

其中,插电混动版的DM-i车型,新增了一个叫“128KM进取型”的版本,官方指导价直接定在了7.98万元。

这个价格可以说相当有冲击力。

要知道,这是一款纯电续航能达到128公里的插电混动车,能上绿牌,享受免购置税的政策。

在很多限牌城市,光是一块牌照的价值就已经不菲了。

现在,一台技术成熟、续航扎实的混动轿车,价格已经进入了8万元以内,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很多预算有限,又想体验新能源车便利性的家庭来说,这个选择无疑非常有吸引力。

同时,纯电版的第二代秦PLUS EV也推出了两个新的“进取型”,420公里续航的卖8.98万元,510公里续航的卖9.98万元。

这意味着,不到十万块钱,消费者就能买到一台主流续航水平的纯电动家轿,彻底告别加油站。

秦PLUS、秦L EV焕新来袭,配置升级更超值,续航加码更安心-有驾

如果说第二代秦PLUS的策略是把性价比做到极致,那么另一款车——秦L EV,则是在品质和体验上做文章。

它的限时售价区间是10.98万到12.98万元,这次还特别增加了一个“545KM云辇型”。

从这个命名就能看出来,比亚迪这次是把自家压箱底的好技术给用上了。

通过这两款车不同的定位和定价,比亚迪的市场布局思路也变得非常清晰。

第二代秦PLUS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做“国民家轿”的普及者。

它这次的升级,核心就是“增配降价”。

除了价格下探,它还增加了一款名为“星河米”的车身颜色,给消费者更多个性化的选择。

但更关键的,还是它在产品力上的提升。

就拿那个7.98万的128KM进取型来说,128公里的纯电续航对大多数城市上班族意味着什么?

如果一个人的通勤距离是每天来回40公里,那么充满一次电,基本上可以满足周一到周三的纯电通勤,中间完全不用启动发动机烧油。

用车成本大大降低。

秦PLUS、秦L EV焕新来袭,配置升级更超值,续航加码更安心-有驾

而且,即便是在没电的状态下,通过技术优化,它的百公里亏电油耗据说能低至2.69升。

按照现在的油价算,每公里的花费也就两毛钱多一点,比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还要便宜。

这种实实在在的经济性优势,对于精打细算的普通家庭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相比之下,秦L EV走的是一条差异化的路线。

它瞄准的是那些对车不仅仅满足于代步,还希望有更好驾驶感受、更高安全保障和更舒适乘坐体验的消费群体。

这次新推出的“云辇型”,最大的亮点就是搭载了“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

这个技术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用大白话讲,它就像给汽车装上了一套能思考的悬挂。

在通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时,系统能瞬间让悬挂变软,减少颠簸感,让车内乘客感觉更平稳舒适。

而在高速转弯或者需要紧急变线时,它又能让悬挂变硬,提供更好的支撑,让驾驶者感觉车身很稳,有信心。

过去,这种高级底盘技术通常只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豪华品牌车型上才能看到。

现在,比亚迪把它应用到了十几万的纯电家轿上,这无疑是对同级别车型的一次“降维打击”。

秦PLUS、秦L EV焕新来袭,配置升级更超值,续航加码更安心-有驾

除了乘坐舒适性,秦L EV在安全方面也下了功夫。

它配备了一套名为“TBC爆胎稳行系统”的功能。

我们都知道,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最危险的情况之一就是突然爆胎,车辆很容易失控。

这套系统可以在轮胎失压的瞬间,通过智能控制车辆的行驶姿态,帮助驾驶员稳住车辆,避免发生更严重的事故。

这种在关键时刻能保命的安全技术,体现了比亚迪对车辆安全性能的深度考量。

再加上后轮驱动布局带来的更灵活的操控感受,秦L EV的目标很明确,它不只想做一台合格的电动车,更想成为A级纯电轿车市场里,技术和品质的新标杆。

把这两款车放在一起看,比亚迪的战略意图就非常清楚了。

它用秦PLUS这把“利刃”,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超低的用车成本,去冲击由大众朗逸、日产轩逸等合资品牌长期占据的传统燃油车市场,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同时,又用秦L EV这张“王牌”,通过下放高端技术,去吸引那些追求更高品质的消费者,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

一个负责走量,一个负责拔高,两者形成了有效的协同,既避免了内部产品之间的直接竞争,又最大限度地覆盖了A级轿车市场的不同消费层级。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比亚迪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秦PLUS、秦L EV焕新来袭,配置升级更超值,续航加码更安心-有驾

把像“云辇-C”这样的高成本技术,用在十几万的车上,还能定出这样的价格,难道不亏钱吗?

这背后,其实是比亚迪强大的规模效应和垂直整合能力在支撑。

当一个车企年销量达到数百万辆的级别,它在采购零部件时的议价能力就会非常强。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电”技术,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甚至连芯片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自给自足。

这种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使得它在成本控制上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当别的车企还在为供应链价格波动而烦恼时,比亚迪已经可以从容地将成熟的先进技术,以更低的成本应用到更多车型上。

比亚迪的这一系列动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汽车市场的消费观念。

过去,一个普通家庭拿着十多万的预算去买车,可能首先考虑的是合资品牌的燃油车,觉得品牌可靠、技术成熟。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消费者会发现,用同样的钱,不仅可以买到一台使用成本极低的新能源车,还能享受到过去只有在高端车型上才有的智能科技和舒适配置。

这种选择上的变化,给那些在电动化转型上反应较慢的传统合资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它们要么必须加快步伐,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要么就只能在现有燃油车上做出更大的价格让步来维持市场份额。

可以说,比亚迪正在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规模优势,重新定义A级家轿市场的竞争规则。

而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将能用更合理的价格,买到技术更先进、品质更好的汽车产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