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摩托圈又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摩托莫里尼要上一台叫Alltrhike 450的ADV。
这事儿吧,讲真,第一眼看过去,就突出一个“不装了,摊牌了”。
为啥?因为这车的心肝脾肺肾,几乎就是从春风450MT身上原封不动地拆下来,换个意大利风情的马甲又给装回去了。
发动机编号,春风叫272MQ-B,莫里尼叫272MQ。
就差一个字母B,我怀疑这个B的意思是“Brother”,是是是,你们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我们都懂。
这已经不是什么战略合作,技术共享了,这简直就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原创”这个词的终极解构。
当下的摩托车市场,尤其是中排量这个神仙打架的领域,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
这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
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信奉的唯一法则是掀桌子。什么品牌调性,什么历史底蕴,在绝对的性价比面前,都是花里胡哨。
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我的蛋糕做得比你大,而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吃。
春风450MT去年算是把这个价位的蛋糕自己端走了,结果万万没想到,莫里尼这哥们不讲武德,直接摸进厨房,不仅想把蛋糕连盘子一起拿走,甚至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这种操作,在修仙小说里,叫“夺舍”。
莫里尼就是那个修为不够,但运气爆棚的年轻弟子,看上了春风这具修炼多年的“道体”,趁他不注意,直接元神出窍,鸠占鹊巢。
春风可能还挺得意,觉得自己是技术输出,是平台化战略的胜利。
但讲真,这种胜利的代价是什么?是自己亲手培养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来打自己。
左脚踩右脚上天,这操作,太阳看了都得一个趔趄。
我们再来看看这台所谓的“新车”。
前21后18寸的钢丝辐条轮,高位挡泥板,长得跟压缩毛巾泡水之后一样膨胀的减震行程。
KYB的全可调前叉,西互的刹车卡钳。
这些词听着是不是特别耳熟?没错,你在450MT的配置单上,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句子。
这就像考试抄作业,连同学打喷嚏时抖了一下导致写歪的那个字,你都原封不动地抄了下来。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体重,莫里尼这车208公斤,比450MT重了足足23公斤。
我作为一个常年腰肌劳损的中年人,看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是倒吸一口凉气。
多出来的这20多公斤是啥?是意大利人对“厚重感”的独特理解吗?还是说,这车自带了一套金钟罩铁布衫,关键时刻能硬抗伤害?
说到208公斤,我想起了我大学时食堂的红烧肉,分量也是这么扎实,吃完一下午都顶得慌。
这重量,在真正的烂泥地里,那不是越野,那是给自己请了个健身教练,练的是硬拉。
但这个重量,我真的会谢!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这是好事啊,共享平台,降低成本,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是是是,你说得都对。
但这背后是一个更残酷的现实:品牌正在变得一文不值。
当所有车的核心部件都来自同一个供应商,甚至同一个妈,那品牌的意义是什么?就是那个贴在油箱上的LOGO吗?
我一直觉得,有些品牌是有玄学的。
比如你买奔驰,你买的不是那台车,你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带给你的社会认同感。
你买特斯拉,你买的不是自动驾驶,你买的是一种“我站在科技前沿”的信仰。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现在国产摩托车在干嘛?他们在疯狂地消解这种玄学。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别跟我谈信仰,伤钱。我直接把价格打到你骨折,把配置堆到你眼花。
这种打法,短期内确实有效,能快速抢占市场。但长期来看,就是一场集体的慢性自杀。大家都在同一个泥潭里互殴,最后谁也爬不出来,全都成了泥人。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有点像个精神分裂,一边觉得这种换壳行为很鸡贼,一边又觉得它无比务实。但讲真,现在的市场不就是这么个精神分裂的状态吗?
莫里尼这波操作,其实就是一次豪赌。
赌的就是消费者对春风的品牌忠诚度没那么高,赌的就是只要我便宜三千块,你就会忘了那个“B”。
这车要是最后定价真的比450MT低个两三千,那场面就非常有意思了。
这就等于官方认证,我这个意大利百年的“皮”,就值三千块。
你买春风,买的是那个经过市场验证的“里子”。
你买莫里尼,你就是花三千块,买个不一样的“面子”。
所以,最终的逻辑推导是,核心硬件完全一样,那肯定是便宜的那个赢,对吗?
错了。
能赢的,是那个售后网点更多,维修更方便,讲的故事更好听的那个。
因为当所有硬件都趋同的时候,决定胜负的,就不再是那些看得见的参数了,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服务”和“体验”。
这就像自动驾驶,你以为关键在激光雷达和算力芯片?
别闹了,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是在于能不能躲开一个从巷子里鬼探头出来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一个道理,摩托车也一样,决定你骑行幸福感的,不是那零点几秒的加速,而是你车坏在半路时,救援电话能不能打通。
所以,莫里尼这波啊,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