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私有化后,汽车行业国企估值要变天?

8 月 25 日,一则消息在汽车行业和金融市场掀起波澜。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东风私有化后,汽车行业中普遍被低估的国企的估值逻辑可能发生重构。这一观点,瞬间引发了投资者和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东风私有化后,汽车行业国企估值要变天?-有驾
东风私有化后,汽车行业国企估值要变天

东风私有化,究竟咋回事?

咱们先来说说东风私有化这个大动作。8 月 22 日深夜,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发布资本重组方案,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方式登陆港股,而东风集团股份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这次交易采用 “股权分派 + 吸收合并” 的创新组合模式。简单来讲,东风集团把持有的岚图汽车 79.67% 股权,按比例分给全体股东。之后,岚图汽车不发行新股、不募集资金,直接以介绍上市方式在港交所亮相。同时,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境内吸并主体,向控股股东东风汽车支付股权对价,给其他小股东每股 6.68 港元现金,再加上岚图股权作价每股 4.17 港元,合计收购价每股 10.85 港元。

为什么东风要这么做呢?原因在于港股估值长期低迷,东风集团股份的融资功能基本丧失。到 7 月 31 日,其总市值才 391.2 亿港元,市净率低至 0.25 倍,市值连净资产的四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东风作为控股公司,资产结构复杂,涵盖合资品牌、商用车、自主乘用车等,投资者很难给新能源业务单独定价,岚图的成长性被传统业务拖累。

东风私有化,对汽车国企有啥影响?

中信证券提到,东风私有化后,汽车行业那些被低估的国企估值逻辑可能要重构。这可不是小事,咱们细细分析。

近期私有化案例表明,汽车行业国企开始重视市值管理了。以前,一些国企可能不太关注自家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现在不一样了。东风的举动就像一个信号弹,后续其他国企的资本运作可能会更加频繁。这意味着,国企会通过各种资本手段,比如资产重组、分拆上市等,让自己的价值在市场上更好地体现出来。

资本运作变频繁,还能解决国企股权融资的困境。过去,因为估值低,国企想通过股权融资来发展业务、搞研发,难度很大。现在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提升了公司估值,融资渠道也就顺畅了。比如,一些有潜力的新能源业务板块,分拆出来单独上市后,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加快发展速度。

还有一点,国企在智能电动化转型方面虽然起步晚,但现在基本面正在好转。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国企纷纷加大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投入。像东风旗下的岚图汽车,2024 年交付量超 8 万辆,2025 年增长势头依旧强劲,连续 5 个月单月销量破万,上半年累计销量达 5.61 万辆,同比增长 85%,财务状况也显著改善,快实现全面扭亏为盈了。其他国企也在积极跟进,这种基本面的改善,会让市场重新审视国企的价值,影响估值逻辑。

汽车行业国企,未来投资机会在哪?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未来的投资机会。中信证券建议从两个视角关注汽车行业国企的投资机会。

一是与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合作。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有目共睹,和国企合作能实现优势互补。国企有生产制造、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华为的技术注入后,能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比如,一些车企和华为合作打造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青睐,企业业绩提升,股价也随之上涨。

二是合资品牌的技术反向输出带来的商业模式变化。以前,我们常见的是国外品牌把技术带到国内合资企业。现在情况在转变,一些国内合资企业通过多年积累,开始实现技术反向输出,或者利用自身优势,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企业在电池技术、整车制造工艺等方面取得突破,将这些技术输出到国外,或者和国外企业开展新的合作模式,开拓海外市场,这都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也为投资者带来机会。

东风私有化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汽车行业国企中激起层层涟漪。估值逻辑重构、资本运作频繁、基本面改善,以及随之而来的投资机会,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如果你对汽车行业投资感兴趣,这些变化可千万不能错过!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