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啊,中国汽车圈的发展那真是一天一个样,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谁能想到,咱们国产车不仅价格能打,技术也越来越硬气。说到这个智能驾驶,广汽最近的动作不得不提一提,确实把大家伙儿都震了一下。广汽ADiGO GSD智能驾驶覆盖了99.9%的路和99.5%的车位,这就不是说着玩玩的,是货真价实把大部分驾驶场景都照顾上了。
大家平时最关心的智能驾驶,说白了就是“到底靠谱吗?”以前开车还得人老老实实坐着盯路,生怕发生什么。广汽自己搞出来的这套东西,已经能让汽车在绝大多数场合自己开,自己停,也不用中国司机再天天羡慕老外那些高科技。以前说自动驾驶还只是个噱头,现在你随便走哪条路、随便找个车位,都能用上。哪怕到偏僻一些的地方,也能自己开自己停,智能驾驶不再只是宣传,更是落地了。
当然,很多人心里还是犯嘀咕,怕什么?怕车子自己开的时候出状况。广汽也不是只管体验不管安全,把安全直接拎出来当头等大事。所谓的“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听起来名头很大,其实说白了,就是在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多做一层保护,关键地方用双系统,像飞机一样的冗余设计。你要是技术有瑕疵,出个什么问题后果可不小,可广汽在这上头绝对舍得花钱和技术。
再说安全这个事儿,广汽的董事长也有句话挺实在,咱们老百姓买车是图个安全,不是花钱买个事故风险。体验可以让市场来定义,但安全底线得车厂自己把关到底。比方说他们的L3系统,故障率说是只有1FIT,啥意思呢?就是你用它,几乎不会出什么毛病。八大关键技术都玩了双保险,怕你担心还专门建了安全体系,哪怕和航空业比也不吃亏。
说到智能驾驶,不光是车本身得聪明,车还得会“聊天”,要能和路、云打成一片。这不,广汽参与了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测试行动,还整了什么云控的平台。这东西厉害在哪?遇到紧急情况云端能直接帮你刹车(C-AEB),还会提醒你通过路口时应该踩多少油门,能赶上绿灯(C-GLOSA)。这种“车会算计,会联系外部资源”,技术水准真不是一般车企能做出来的。
新能源这块,最让人闹心的是续航,说到底很多人买电车就是怕半路没电。广汽今年8月搞出来的星源增程技术,说是能把油电转化效率做到3.73kWh/L,电驱系统效率能到93%,最高还能持续发电85kW。这些数字咋样?说白了,只比同类技术高不少,车主最直接受益,就是不用老惦记充电。谁家车能多跑点电,不折腾人,谁家车谁牛。
讲车也得说能源生态。广汽在车网互动(V2G)上加足马力,啥意思?就是说车变成个能量“搬运工”。你家有电车,不用只是充电,它还能把电送回电网,参与电力调节。广汽全国最大规模的V2G示范项目已经上线了,数据上看,放电量都已经有25万kWh了,订单也不少,一万多单。大家不仅做技术,还真把应用场景给落地了,这点比起国外很多车企还要前卫。
另外大家可能觉得汽车只是交通工具。广汽没这么想,还要造飞行汽车,三季度就把样机交到香港和北京,意向订单都过千了。别说在中国,就是在全球,这方向都超前。还有智能机器人,应用在康养、安防等领域,这也说明广汽不愿只是做传统车,而是想创造未来生态,把“出行”变成全新的智能体验,谁走在前面谁就能真正改变行业。
再看研发投入,广汽今年的预算可是突破100亿元,这不是随口说说,是真给项目送钱。从智能驾驶到智能座舱,再到系统架构、能源生态这些东西,每一块都能看到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现在看三季度汇报,技术成果密集落地,说明广汽的战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在一步步推进目标落地。
咱们看这几年国内外智能电动车的竞争,最核心的已经不是卖车,而是看谁家的技术有“硬实力”,创新能持续搞下去。而广汽这种企业,不光是想做中国市场的老大,还放眼世界,目标挺大。按计划,到2025年智驾技术要稳坐国内第一阵营,到2027年就要进世界第一梯队,这野心很直接,关键是有配套的技术和资金支撑。
回头看,广汽能从传统车企转型成科技型出行公司,靠的是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系统化布局。以前说到汽车公司,大家就想起卖车的,现在智能驾驶、能源互动、车路云协同,包括飞行汽车这些新事物,都变成他们 “科技标签”,既是行业榜样,也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动力。技术不光是用来让用户多省点心,更是给整个社会带来新的出行体验和能源方式。
说句大白话,广汽这波技术升级,不只是给自己打个广告,更让整个行业看见中国品牌的底气。你要是还觉得智能驾驶只是“外资品牌专利”,那你现在该翻翻认知了。中国车企已经摆脱了拿来主义,各种技术靠自己搞出来,既关注体验,不忘安全,还能照顾能源体系,这种综合实力能让大家用车更放心,也会让更多人拥抱新能源汽车。
中国汽车行业说到底,就是一场技术革命。谁能在智能驾驶、能源生态、安全保障这些关键点站稳脚跟,谁就能引领产业潮流。广汽现在的动作,就是要在这些领域全面突破,带领中国车企走向全球舞台去跟国际巨头掰手腕。有些东西看着离我们很远,真没准很快就变成年轻人的新潮流。
大家关注智能驾驶,其实不只是怕技术落后,还想知道用起来到底“有没有门槛”。广汽这套新技术,覆盖了这么多实际场景,意味着不分城市还是乡镇,大家都能用得上。能源生态更是让电车用户用起车来没压力,能边开边发电,一车多用,用户体验自然提升。
当然,未来肯定还有难题,但不怕,高强度投入加上不断试错,慢慢也就把难关攻克了。比如说飞行汽车,看似遥不可及,实际上广汽已经把样机从纸面搬进真实场景,不是说说而是实打实做。有了像广汽这样的企业带头,中国汽车行业想不发展都难。
最后再重复一句大实话:汽车行业的革命,归根到底是技术的革命。谁敢真投真做、敢和难题死磕,谁就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航标。广汽这么拼,不光能带动自己,也能带动全国进步,让中国车从“靠性价比”到靠技术硬实力。别小看这些成果,它们不光是广汽的,也是中国制造的新名片。等以后再看,智能驾驶早就不是噱头,而是生活标配,这个进步,咱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