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看到“赌王令媛相中本土车”这码事,我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不是“自主品牌雄起”,而是有点发怔。
敢情现在,名门闺秀置办座驾,也能闹得满城风雨了?
是我这小老百姓的见识太浅薄,还是这届网友太容易被“家国情怀”撩拨得心潮澎湃?
事情的梗概是这样,坊间传闻何超莲要购入一批尊界S800,用在她家产业的门面上,接送要客。
这消息一出,舆论场立马鼎沸,各种“华流崛起”、“力挺国货”的呼声甚嚣尘上。
仿佛有了这几十台车,自主品牌就能扶摇直上,直接把劳斯莱斯、奔驰摁在地上摩擦一般。
咱先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这事儿真能说明个啥?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本土车企的确突飞猛进。
比亚迪的销量如日中天,吉利也紧随其后,但细究之下,卖得俏的还是那些价位在20万以下的车型。
想要向上突围,打造高端品牌,似乎总是欠点火候。
吉利把沃尔沃收入囊中,又捯饬出极氪、极星、领克,结果呢?
叫好不叫座。
这又是为哪般?
有人说,这是品牌底蕴的问题, 毕竟人家劳斯莱斯、奔驰,那是几十年如一日,金字招牌砸出来的口碑,自主品牌想要望其项背,绝非一蹴而就之事。
这话不假,品牌积淀的确至关重要。
但依我看,更深层的原因,或许还在于“性价比”这根指挥棒。
咱们寻常百姓过日子,图的就是一个物超所值,本土车企也正是靠着配置高、价格低的优势,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但高端品牌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它贩卖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身份、地位、甚至是梦想。
你让一个成天开劳斯莱斯的人,去品鉴国产车的“黑科技配置”,人家真的会在意吗?
恐怕更多的是觉得“跌份儿”吧。
更何况,现如今不少国产车企,还在玩“内卷”那一套把戏。
卷配置、卷价格,恨不得把成本压榨到极致。
结果呢?
工人兄弟拿着几千块的月薪,每天披星戴月,幸福感压根无从谈起。
这和那些欧美国家的高福利,简直是霄壤之别。
人家能一周工作8小时,休两天,靠的是啥?
是高附加值的产品,是能赚得盆满钵满的产业。
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发展阶段使然”时,是否忽略了企业分配机制的阙失?
当然,我不是说自主品牌不该涉足高端领域。
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势在必行之路。
但这条路不能只靠“爱国情怀”来加持,更要靠货真价实的产品力、品牌力、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说白了,得让开国产车的人,不仅觉得“这车真不赖”,还得觉得“开这车,倍儿有面儿,我倍儿自豪”。
这才是真正的“一飞冲天”。
所以,何超莲置办了几十台国产车,固然是件喜事,但更关键的是,国产车企能不能借着这阵春风,真正把产品打磨好,把品牌擦亮,把工人的待遇提上去,让大伙儿都能过上更有尊严的日子。
这才是“中国汽车彻底翻天”的真谛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