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小区门口看到一辆崭新的大众车,靠近一瞧,是上汽大众ID.4 X。巧了,这两天在4S店试驾的,却是一汽大众ID.4 CROZZ。说实话,两个车外观一看,简直就像是孪生兄弟,但真正坐进驾驶舱、踩下油门,才晓得——这俩车完全是两种“性格”。这让我琢磨了一回:为什么同是大众标,差距就能这么明显?车厂南北之分,真如传说中那么有“讲究”吗?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会有两个大众?把时间线往前拉,上汽大众1985年成立的,是中国最早的合资车企之一,首发就是桑塔纳,那会儿妥妥的身份象征,“有桑塔纳,能当领导”,谁家要开得起桑塔纳,邻居都得羡慕三天。而一汽大众呢,1991年在长春扎根,首推捷达。坊间笑谈,“捷达能拉货也能拉人,皮实到极致,修车师傅一年修下来就换换机油”。
合资厂的老本色像是刻在基因里,俗话说“树大分叉”,这两个厂的性格就是从一开始就不一样。上汽大众,从桑塔纳到帕萨特,发展的路子就是讲究空间、讲究舒适,主打一个“家用无忧”;一汽大众搞的是捷达、高尔夫、迈腾,技术流上线,追求驾驶体验。就像两家有钱人,家教也得分,是“面子优先”还是“里子至上”,这都是选择题。
很多人买大众,看的是德国车的体面。但你真要追根究底,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造出来的车,气质那还是“南橘北枳”。你去摸一摸帕萨特的座椅,“厚实柔软”,点开它的大中控屏,跟用手机导航没啥两样,老人都能上手。而迈腾呢,用料紧致,方向盘握着有劲,底盘也硬朗,开高速悠然自得。你试试看迈腾贴地飞行的感觉,过大弯几乎不会侧倾;帕萨特转向轻盈,更多是让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后排。光这点体验,谁说不是油盐酱醋的人生选择?
你要真琢磨“德国原味还是中国特色”,其实很好分:一汽大众更像那种德国直邮的实在货,该硬硬、该准准,所有的数据指标挂在明面上。上汽大众更像是“德国面包配上中国辣酱”,空间大几号,配置贴心几分,脚垫厚厚的、天窗一按就开,家里老少都满意。而朗逸,就是定制款的绝佳范本:十几万买回来,大满配,后排能跷腿,空调能吹背,大屏能看导航,几乎就是中国家庭的代步标杆。
我问过不少车友,为什么很多人更愿意买帕萨特?南方的朋友说,“空间大、舒适,老婆孩子不喊累”;北方的朋友却钟情于迈腾,“稳、扎实、操控好,冰雪路可劲儿开”。还有人说,上汽大众的车总让人有家的感觉,一汽大众的则是驾驶员的天地。这就像,你到底想当“主角”还是“观众”,选车就是这么个事。
说到新能源时代,两个车厂都拿出了ID.4,平台确实是大众官方的MEB,但“屋里调料”就很见高低了。我试驾ID.4 CROZZ,底盘感觉结实,续航也靠谱,转弯不飘;再坐进ID.4 X,座椅直接升级成“大沙发”,语音识别也更灵敏,年轻人用就像玩手机一样方便。这就像两个厨师用同一块牛排做菜,一个撒辣椒,一个加蘑菇汁,味道看个人口味。
售后这趴,必须得考虑实际。很多北方车友反映,一汽大众的4S店密度高,配件正宗,就是修理价格偏贵了点;南方车友则觉得,上汽大众小店多,况且保养价格实惠,解决小问题也不扭捏。一句话,你家门口的车厂,才是最实际的“良心选择”。
说到这,不禁要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众?是开得爽还是坐得舒服?是地盘硬朗还是空间巨大?早些年选车,图的是稳定,大家同意“一汽大众技术流”;现在邻居要买,首选却成了上汽大众的舒适款。人的想法是不是也跟这南北大众,慢慢发生了变化?
你琢磨一下同款车型,无论燃油还是新能源,不同厂出来就有不同味道,这是不是一种“市场的本能”?是不是我们习惯了为“本地化”做选择?大众敢这样操作,难道不怕自己“一个品牌,两个性格”把人弄糊涂?其实没那么难懂,归根到底还是那句俗话:买车,买的是自己的心头好。
为什么家里的长辈喜欢上汽大众?舒适。“老人家不喜欢硬梆梆坐着,嫌脊椎疼”;“后排能躺,天窗大,脚能伸开”。为什么年轻人愿意试一汽大众?驾驶乐趣。“跑高速稳,上坡有劲,踩下去能感受发动机轰鸣”。就像你喝咖啡,有的人要黑咖啡原味,有的人必须加糖加奶,各有风情。
市场其实也早就发现了这点。上汽大众近几年一直在推中国定制,什么R-Line套件、什么全景大屏、后排独立空调,尽量把舒适体验做满。一汽大众坚守德味,底盘调校、机械结构、加速响应,看重“驾驶的仪式感”。你看朗逸和宝来,一个是家用王炸,一个是出租司机神车,谁都逃不掉需求的细分。
是不是觉得,车其实就是你生活的缩影?“我图哪一面,车子就成哪一种风格。”中国自治区地大物博,南北大众的龃龉和各自擅长,还真有点像“南北派菜肴”,操作方式也得按地方需求随形。“你现在的选择,可能就是你以后生活变迁的注脚”。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合资品牌自己“互卷”,让消费者受益了不少。你想要空间大,有上汽大众,实用,舒适;你想要动力强,有一汽大众,技术,可靠。厂家打得火热,最后“便宜了消费者”,这不是好事吗?
有的人可能问:“同样的大众标,为什么不能出一个全国统一的车型?”其实仔细一看,中国家庭用车需求和德国不一样,厂家非要原汁原味可以,但这就违背了“定制”的初衷。上汽大众懂市场,主动贴合中国用车环境,弄出一堆舒适功能,油耗也降下来;一汽大众坚守原则,不舍得调软底盘,宁愿让人多感受点路感。这才造就了大众品牌在中国的多样性。
你去看看老百姓选车,关心的都是空间、动力、油耗、售后,又有谁会把德国车的“血统纯正”挂在嘴边?最后还是“用得方便,修得便宜”,这才是老百姓的朴素诉求。厂家要做中国最懂家庭的车,结果南北大众就此分道扬镳,但其实大家都在同一个赛道,把各自特色做到了极致。
搞到最后,说到底,大众两个标,真的就是“同根生的兄弟,命格不同而已”。你喜欢硬朗还是喜欢柔软,全凭自己做主。可能你上一次买了迈腾,这次看帕萨特顺眼,车子的选择也在讲述你人生阶段的变迁。
我一直想,什么是真正的“好大众”?不是德国制造,不是上汽大众爆款,不是一汽大众技术流,而是你坐进去的那个瞬间——觉得这是自己想要的车,想驱车出去跑一圈,想把家人载得舒舒服服,想把生活的细节揉进座椅、方向盘、底盘里。这才是属于中国的大众。
同样的大众车标,不一样的车厂调性,也许这正是给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你看重什么,这牌子就能给你什么。选不一样的“味儿”,或许也是我们用车方式的一种进步。谁能说得准,下轮买车,我会不会朝着对方阵营靠拢?日子是自己的,用车也是自己的,把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上,比什么都踏实。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