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将于9月25日上新发布会举行,240万车主要等来全面升级配备智能座舱续航表现更优

我一边盯着屏幕,一边心想着,真是热闹。比亚迪每次突然出招,我都得赶紧抓点信息。说白了,这车这次升级这速度,比我料想的还快。你知道吧,我对这些车型,尤其是新科技的滤镜调得比普通人敏感多少。上次朋友带我试驾老秦PLUS,那种平顺感让我心里暗自点赞。但是,这次新车改的东西到底能用多久?我也犹豫,毕竟每次一升级,价格也没低下来。

估算一下,一辆车做一次轮子到零件的投入,平均大概在5%到8%的成本。如果你关注车型改款,换个发动机、内饰面貌,可能还会再出一波成本涨价的理由。但比亚迪这次没摆大阵仗,更多的是在技术和智能体验上做文章。我猜,算不上全面的创新,升级更多是对用户惯、体验的细心打磨。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将于9月25日上新发布会举行,240万车主要等来全面升级配备智能座舱续航表现更优-有驾

其实我觉得,传统制造和供应链对比,研发就像调一锅菜。你得平衡调料用量、火候,不能一味用最贵料,得看能不能在成本内做出新鲜感。我就好奇,比亚迪这次调料用得多大?例如,那个DiLink 100智能座舱,听起来像大规模升级,实际上可能就是算法和屏幕的优化。面向普通车主,是技术炖汤,还是毛菇便宜多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角度很奇怪:这次不光是标配的智能,似乎还在用一些进口芯片(这段先按下不表),品质感憋得很紧。官方说卡顿率降低了50%,但我知道,软硬件优化到极致,才会有那种流畅感。这不禁想问:那硬件成本会不会直接拉高终端价格?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将于9月25日上新发布会举行,240万车主要等来全面升级配备智能座舱续航表现更优-有驾

比亚迪这次的续航表现,真让我琢磨。2055公里的混动续航,估算如果是油电结合,在城市加高速状态下一大半都在用电。用的电,可能得换掉一台电池,成本还得算在心里。我倒觉得,油电续航多算样本少,毕竟油电车真的能跑那么久?我怀疑,很多时候,续航数字其实都偏向样本少、理想化。

问问你:你会不会觉得,像这样的升级能持续多久?只要技术一变,配备换一波,价格就能上去。你有没有想过,是不是每次升级的新鲜感都是车企票房的秘密武器?我觉得,有点像手机,这点升级能撑一段时间,但很快又会迎来新一轮硬件换代。

顺带说句题外话,我身边的修理工老刘,他说:你们这些车厂啊,升级死得快,搞死消费者。其实我心里挺明白,就是那样,谁都想赚点快钱。就算我不爱套路,细想起来,这整车的零件重复采购、升级,属于像买衣服一样,重复买了几次,成本会低很多。而维护,才是真永恒的套路。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将于9月25日上新发布会举行,240万车主要等来全面升级配备智能座舱续航表现更优-有驾

有个细节觉得挺有意思,我刚才翻相册,看到早前拍的第一批秦PLUS。那时就记得,内饰材质不算什么高级,但用料还算扎实。这次新版车,内饰其他人猜测可能还是偏向简洁实用。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是否在追求智能化多到超出需求?那块超大屏,没准用起来还不如老款的中控反应那么快。

说起人员配合,有个销售阿姨跟我说:新车型的降噪技术其实也升级了,生意好转点。可我私下琢磨,降噪就像打地基,施工完好,噪音才能降低,不然光说嘴皮子。我的感觉是,这次比亚迪在底盘调校上,其实用了不少软技巧,不是一套硬指标就能堆出来的。

我总是喜欢翻点旧资料,觉得不要放过每次新车亮相的细节。有时这小小变化,比大特写更能反映行业的变迁。说到这,我又想起前几天某朋友的评论:市场太卷了,年轻人都在比较,不在意那个牌子是不是国产。你信不信,这个趋势反而让我觉得,车企要真想稳住市场,不是光比配置、比价格,应得多点生活感。像个家用工具一样,实用且耐用。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将于9月25日上新发布会举行,240万车主要等来全面升级配备智能座舱续航表现更优-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有个疑问,研发到还是不是跟生活的具体需求背离了?毕竟、你说智能座舱里面繁琐的功能,到底谁还用得完全顺手?貌似,最受用的还长在最实用那一亩三分地。

总归,车就在眼前,滴答滴答,悄悄告诉我:它是不是在试探我们的耐心?又在试探我们对新和老的判断?一辆车,能不能耐得住时间的考验,还是只是一阵风的炫耀?奇怪,目前还没有答案。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将于9月25日上新发布会举行,240万车主要等来全面升级配备智能座舱续航表现更优-有驾

你会不会也突然想:停车场里那辆老车,是不是比新车更值钱?也许,他们心里都明白,最重要的未必在技术、没错。就是那点小细节,藏在每日的琢磨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