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将“二线豪华”推至生死边缘!
曾经,二十多万买辆“豪华车”,是体面,是成就。
如今,这份体面,正在被重新定义。
你去4S店转一圈,能明显感觉到——空气变了。不再是那种西装革履、低语轻笑的仪式感。而是……一种焦灼。一种沉默的对峙。经销商在等客户,客户在等降价。雷克萨斯ES,曾经加价三万提车,现在?裸车19万。你没看错,十九万。比当年凯美瑞还便宜。
这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可市场,从不讲道理。
2025年上半年,雷克萨斯销量8.5万辆。2021年,这个数字是22.7万。三年,蒸发三分之二。沃尔沃?6万多辆,同比腰斩。凯迪拉克,46804辆,下滑19.5%。林肯?15669辆,暴跌超30%。这些数字背后,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一场结构性的崩塌。
是谁动了他们的蛋糕?
不是BBA。BBA还在。甚至更稳了。真正撕开缺口的,是那些挂着绿牌、能OTA、会说话的“新物种”。
鸿蒙智行7月卖了47375辆。小鹏33717辆。理想、极氪、问界……一个个名字,像雨后春笋。它们不讲“品牌历史”,不谈“驾驶质感”,它们只做一件事——把配置堆到你怀疑人生。
同样是30万。你选什么?
是选一辆挂着“二线豪华”标,车机卡顿、辅助驾驶形同虚设、内饰塑料感扑面的老派轿车?还是选一辆搭载高通8295芯片、配激光雷达、支持800V快充、座椅能按摩通风加热、甚至带零重力模式的“智能空间”?
消费者,用脚投票了。
你可能会说,品牌价值呢?驾驶乐趣呢?豪华感呢?
——可当一辆车连OTA升级都做不到,你让我怎么相信它的“豪华”不是过期的罐头?
捷豹XEL,指导价33.46万。现在开票价?13.28万。便宜一半还多。英菲尼迪Q50L,曾经对标3系、C级,如今月销几百台。捷尼赛思?存在感比小区保安还低。
它们降价了吗?降了。降得比谁都狠。
可为什么没人买账?
因为消费者不傻。他们知道——这不是“捡漏”,而是“接盘”。接一个正在坠落的品牌。接一个未来可能连售后都找不到的系统。接一个三年后保值率可能归零的铁壳子。
新能源车在做什么?
它们在重新定义“价值”。不再是“标的品牌溢价”,而是“功能体验密度”。
你花30万,买到的不只是四个轮子加沙发。而是一台能进化的机器。一个移动的客厅。一个懂你的伙伴。
小鹏G6,22万起,标配城市NGP。理想L6,24.98万起,冰箱彩电大沙发全系标配。极氪007,20.9万起,800V平台,零百2.84秒。这些数字,像一记记耳光,抽在传统二线豪华的脸上。
它们还在用“终端优惠”当救命稻草。
可优惠,是短期刺激。产品力,才是长期信仰。
当一辆车连智能座舱都做不好,你让我怎么相信它的“豪华”不是自我感动?
更可怕的是,这种挤压,还在加速。
2025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0%。这意味着,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而这个比例,在20-35万价格带,更高。接近70%。
二线豪华的主战场,正在被新能源“格式化”。
它们不是输在品牌。而是输在时代。
它们还在讲“德系工艺”“美式豪华”“英伦风范”。可年轻消费者在问:你的车能自动泊车吗?能语音控制空调吗?能远程启动座椅加热吗?能OTA升级自动驾驶吗?
答不上来。
那就别怪市场无情。
有人说,传统品牌在转型。电动化在推进。可问题是——太慢了。慢得像一辆油车在高速上被电车超车,连尾灯都看不到。
凯迪拉克LYRIQ锐歌,发布多久了?市场反响如何?雷克萨斯RZ,被吐槽“油改电”“智商税”。沃尔沃EX30,倒是纯电,可定价、渠道、营销,全在吃老本。
它们像是穿着西装的舞者。动作标准。表情专业。可音乐,早就不是华尔兹了。
是摇滚。是电子。是节奏炸裂的未来感。
你还在跳,观众却走了。
更讽刺的是,这些品牌降价后,反而伤害了自己。
老车主愤怒。品牌价值崩塌。经销商亏损。形成恶性循环。降价换销量,销量越低越降价。像陷入流沙,越挣扎,陷得越深。
而新势力呢?它们从不靠降价抢市场。它们靠的是——发布即热销。预售即爆款。
小米SU7,发布会后24小时,大定突破88898台。问界M9,月销破两万。理想L7,连续多月稳居SUV销量榜首。
它们不需要“优惠”。消费者排队等提车。
这才是最可怕的差距。
不是价格战。是认知战。
二线豪华还在用20世纪的逻辑,打21世纪的战争。
它们以为消费者要的是“牌子”。其实,要的是“价值”。
当一辆20万的国产电车,能提供30万油车的体验,甚至更多——谁还会为一个标,多付10万?
这不是消费降级。是理性回归。
也不是“国产崛起”的口号。而是“用户主权”的觉醒。
你不再需要仰视4S店的销售。不再需要求着加装礼包。你成了被争夺的对象。成了“上帝”。
而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现在,低下了头。
可低头,就够了吗?
不够。
因为消费者要的,不是道歉。不是优惠。而是一辆真正懂他们的车。
一辆能跟上时代,而不是被时代甩下的车。
雷克萨斯能做得到吗?沃尔沃能做得到吗?凯迪拉克、林肯、捷豹……谁还能站起来?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如果再不改变,下一个消失的品牌,不会太远。
悬崖边上,风很大。
再往后一步,就是深渊。
而前方,是另一条路。一条用智能、服务、体验铺成的路。
你,敢走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