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股价从巅峰时期的140块一路狂泻,如今跌到9块钱,这数字不是在讲故事,是直接甩在投资人脸上的一记耳光。更扎心的是,那款被寄予厚望、定价55万的MEGA,上市即哑火,订单惨淡,连发布会的热度都没撑过一周。这不是偶然,是整个市场在用脚投票。
你敢信吗?一个曾经靠“大屏+沙发”就能让中产家庭抢着掏钱的品牌,现在连交付量都得一砍再砍。年初说好要卖80万辆,后来悄摸改成56万,再后来干脆认怂,目标定到40万。这不是调整策略,是被打回原形。数据不会撒谎,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当初你靠增程技术解决了里程焦虑,让大家觉得“这车舒服、省心”,结果现在想靠同一套话术转型高端纯电,人家不买账了。
MEGA卖不动,问题出在哪?55万的价格摆在那里,不是小数目。可问题是,你拿什么支撑这个价?续航比不过比亚迪,充电速度干不过特斯拉,智能化又被小鹏和华为问界甩在后面。你说你要做“家庭科技旗舰”,可用户一算账:我花这钱,能买两台汉EV还剩油钱,图你个冰箱大屏?还是图你那个连APP都卡顿的车机系统?
李想当初靠增程打天下,确实聪明。油电混用,没有里程焦虑,精准踩中了中国家庭的第一痛点。可他似乎把这种成功当成了万能钥匙,以为只要把同样的配方放大,换成纯电平台,消费者就会继续排队。结果呢?市场直接回敬一句: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更致命的是,技术投入的偏科太严重。这么多年,钱都砸在座椅按摩、后排娱乐、空调香氛这些“感官享受”上,电池管理、超充技术、能耗优化这些硬核功夫却没跟上。现在纯电赛道拼的是补能效率和真实续航,十分钟能充多少公里,冬天掉电快不快,这些才是用户真正在意的。你还在讲“客厅平移”的故事,人家已经把800V平台和碳化硅技术铺满了生产线。
股价一跌,连锁反应就来了。车主开始担心售后能不能撑住,二手车商压价压得更狠,潜在买家直接进入观望模式。这不是信心危机,是信任崩塌。一个品牌的贬值,从来不是从产品开始的,而是从市场对它的未来预期崩塌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现在理想要推i6,定价30万,想跟问界M7、小鹏G9正面刚。可问题是,你没了品牌溢价,没了技术领先,拿什么打?人家华为有智驾,比亚迪有刀片电池和DM-i混动,小鹏有全栈自研的XNGP。你呢?只剩一个“曾经很火”的标签。
消费者早就不吃“情怀”这套了。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续航,是充电站排不上队时也能十分钟补能80%,是冬天开暖气不掉一半电量。这些,理想给不了。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现在你手握30万,是愿意再信一次理想讲的“科技生活”故事,还是转身去比亚迪看看海豹,去问界体验一把ADS 3.0?毕竟,车不是摆在家里看的,是每天要上路、要充电、要跑长途的。
说到底,理想这次摔得不冤。它错把用户的宽容当成了忠诚,错把时代的红利当成了自己的本事。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眼就看清楚了。
风光时万人追捧,低谷时门可罗雀——这年头,造车新势力玩的不是情怀,是真刀真枪的技术和成本控制。你以为用户图的是豪华体验?其实人家最在乎的,从来都是“靠谱”俩字。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一个品牌开始用“梦想”掩盖短板,用“高端”粉饰不足,你还愿意为它买单吗?对此你怎么看?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网、汽车之家、懂车帝、理想汽车官方财报、比亚迪官网、华为AITO官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