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仰望U8L鼎世版一出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哇,这车真能装得下。估算下来,车身长度5400mm(不太可能误差超过50mm,毕竟商检要过关),宽度2米多点(2049mm),你说空间够不够?挺够的,尤其是车长比起原本U8增加了三百多毫米,后排还多出个微沙发。我还记得一次朋友说:你坐过那辆Q9吗?空间确实大,但感觉不那么细腻。这时候我就会想,仰望在追求空间大时,是否也在弄细节?这也是个裂缝:空间大,不一定代表豪华感跟得上。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因为什么?去年看过某个国外豪华品牌,那个品牌也是加长+豪华,但实际体验,乘坐感:硬是比我想象中的质感少了那么点味儿。你会不会觉得长得大,内在的豪华感也得跟得上?这次仰望用点阵式格栅,黑金配色,24K真金的鹅卵石车标——它们都在给我传递一个信息:这是豪华但不装逼。可是我在想,真金、人造装饰,哪个更耐得住时间?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一个细节:内饰的副驾娱乐屏,其实比大部分豪华车都新潮。有个朋友在车厂修理:哎,这屏设计得挺特的,比以前那些黑板式的豪华圈配置要有科技感。嗯,是的,科技感和豪华感结合,也许能更持久——否则,几年后会不会掉价?说到这,我还要问:这种花哨配置,真正的用处有多少?还是说,也就是装一下场面。
供应链角度讲,仰望的供应链其实还算稳定——我知道他们现在用的是国内大量零部件,尤其是在车身、大灯、座椅这些环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做披萨:原料全球采,但面团的配比,要确保火候得恰到好处,否则不光样子不行,吃着也不会顺口。我觉得,仰望在车身结构上用了云辇-P系统,像个智能调料——调节悬架硬软,能适应不同路况,基本上让它在越野和公路上都能switch自如。可爱的是,我会想,这跟之前的硬派越野车差别有多大?会不会只是在软硬调节上聪明点?
我记得一个销售说:这个车虽然体型大,但你握稳方向盘,转弯其实挺灵活。这倒让我觉得,是不是车架骨架调得比之前更灵巧?我之前总觉得大车就得笨笨的,结果现在倒觉得,架构调得巧,未必还真就笨。问一下,你遇到的车里有能软硬调节到极致的,感觉像变形金刚的座驾吗?
我必须更正一下,刚才说空间足够,其实也有点主观。可能只是估算,毕竟没人每次都用尺子测,但第一眼看去——坐进去感觉确实宽敞多了。走线、用料、做工都比我预想得仔细。原装的按摩座椅、透气的真皮料,放到这个价位,本身你得说真是奢侈享受。不过另一边,嫌麻烦的我也在想:每天上下车,最喜欢的还是快点扭开安全带的那一瞬间,体验感是真点。
我还注意到,动力部分这个易四方技术——其实就是个复杂的混合动力系统。而我猜,不太可能是纯电长途,毕竟这车重,空油耗估算30升左右吧,按照国内6.5元/升(体感),每百公里油费差不多195元。算算综合成本,心里挺苦的。
问一下,双叉臂悬架,听起来很专业,但你怎么看?我猜,它其实就是把硬点与软点调个风格,要是没调好,硬着头皮跑高速,舒适感没得保证。这里我就想到,那天和修理工聊天,他还说:空多点,特别是长途,一点颠簸也难受。原来有时候奢华不就是多花点钱,而是能稳得住。
提个小情绪:豪华包围那么多技术,都得花时间研究到底值不值得,负担有点重。其实我觉得,要真体验那零重力座椅还有那全天候按摩,也许不一定常用,但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心情变好一点。不像普通车,座椅就是个座椅。
说到这,我还是得问:你觉得,未来高端越野车,到底会不会成为个性展示的走秀品?还是说,消费者会更在意真能扛的性能?我觉得,很多时候,豪华和越野本身就是相冲突的两个词,比如你在土路上试试那个天地门的最大承重,可能才是真实的尊重。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在琢磨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多创新到底是不是空中楼阁?真正能落到实处的,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其实也没那么多。也许,最能代表高端越野车的,还是那点开出去放松的感觉吧。
我倒觉得,仰望这次的冲击挺像个冒险者。你说,任何一辆车,要能激起我这些思绪,是不是意味着它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心动点?或者只是我太爱开车的感觉了?真走心的车,总能在某个细节中找到共鸣——就像驾车时那悄然触碰到的、细腻的触感。
我想问:你还会期待下一款能给你惊喜的越野车,长成什么样?是不是得让它更活泼点?还是仍像仰望U8L一样,继续仰望,用心造,看似庞大笨重,内在却有点让人期待的轻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