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巴西第1400万辆下线,总统出席,道路改名比亚迪路

比亚迪最近在巴西搞了个大动作,说是新能源汽车第1400万辆在巴西下线,其实更像是用一辆车敲开了南美的大门。偏偏这个仪式不光有车,连巴西总统都来了,还把原本叫亨利福特路的主路,堂而皇之改名为“比亚迪路”,真的有点儿巧劲。以前这事只在美国和泰国干过,如今也落地到巴西,汽车工业老炮儿福特的名字就这样被换下,比亚迪这波属于“走到哪儿就插一面旗”。

先说说那天的热闹场面。巴西总统卢拉、副总统阿尔克明、中国驻巴西大使,巴伊亚州州长和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都聚集在卡马萨里那家新工厂前,一起见证了这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正式下线。你要说别人是来捧场,其实都是主角,有的是为巴西制造业增光,有的是为中国品牌站台,现场气氛能说是一呼百应。

第14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本身是一件挺有分量的事。横看竖看,现在全球谁的新能源车下线数量能追上比亚迪?而且地点选在巴西,不是随便挑的,明显是奔着南美市场来的,好像提前告诉大家,咱们中国造的车不光在自家院子里跑,已经准备“出海捕鱼”。

其实光下线仪式还不够劲爆,巴伊亚州议会还专门开了个会,表决把工厂大门前的“亨利福特路”段,改名为“比亚迪路”。这种把地名跟品牌绑定的操作,无论中外都是稀罕事。百度一下,比亚迪之前在美国和泰国也有同名的路,但在南美还是头一回,要不说这事值得吹一吹。州长在社交媒体上还发了话,说命名比亚迪路是为了进一步加快当地发展节奏,将来也指望着这条路连着工厂,一起推动创新、创造更多就业和经济收入。这话单听挺官方,其实透着一点对比亚迪的期待:你不光得造车,还得替我们“催活儿”。

说到“比亚迪路”,估计以后卡马萨里这地方司机导航都得重新适应。原来走老“福特路”,现在一按导航就是去“比亚迪路”,“从老牌西方车厂轮到了中国新能源企业”,这不只是地名变化,更是一种产业版图的重画。美国那条比亚迪路跟工厂紧挨着,泰国那条也一样,都是围着工厂转,好像告诉所有人:咱造车是扎根本地,不是玩票。

但话说回来,品牌路不是摆设,关键是工厂里能整出多少货。比亚迪这回下线的第1400万辆,说白了是积累起来的量,而南美市场一直都是各家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谁能抢到便宜,谁就能分到一碗红利。这两年巴西政府对新能源车格外上心,不管是减税还是政策鼓励,都是冲着绿色交通来的。比亚迪把工厂建在巴伊亚,估计也观察了不少数据,觉得这片土地有商机,才把最有排面的下线仪式在这里搞起来。

大家可能关心,这么大阵仗对巴西当地会有什么影响?其实头几年工厂落地,最直接的还是增加就业。你一开工厂用本地劳动力,搞配套产业、物流运输,还带动周边的商业,巴伊亚州长嘴里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不是随口说的,真能让巴西人尝到“汽水加面包”的香味。而且制造业一旦扎根,不光是短期有活,后续创新也能慢慢培养起来,毕竟中国企业带来的技术不是空架子,大多会把部分研发投下来,和本地学校、机构合作,搞点联合开发,技术升级也水到渠成。

说南美市场,其实还是得看巴西。拉美最大经济体,人口多,交通系统超长,油价起起伏伏,大家对新能源车兴趣那是扶摇直上。比亚迪这几年加速全球化,南美是“新阵地”,一旦站住脚,就是新的量级。之前像美国、泰国这些地方也搞过同名路,但中国企业能在这么多大陆安家落户,像插遍五湖四海的旗帜一样,每一条比亚迪路都代表着本地对它认可。

比亚迪巴西第1400万辆下线,总统出席,道路改名比亚迪路-有驾

当然品牌效应只是一方面,最硬的还是产品本身。巴西人不会单凭路名改口买车,真要看新能源车耐用不耐用,适合不适合当地气候和路况。比亚迪最近下线的车型据说是适应巴西市场需求的,也算是因地制宜。再看地方政府这么配合,说明双方利益捆绑得厉害,新能源车成了推动本地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比亚迪能不能在巴西做成“大生意”,还得看接下来的市场反应。这1400万辆下线只是个卡位,不可能做完仪式就高枕无忧。巴西这个市场竞争激烈,海外品牌和本土车企一个都少不了,大家都盯着新能源蛋糕分多大。有意思的是,比亚迪是带着技术和产能一起来的,等于“既卖产品又卖服务”。而且中国在新能源技术上这几年确实扎实,什么电池、整车系统都升级了一茬,有优势才敢去巴西抢饭碗。

再说回来,工厂和路都建好了,下线仪式也过了,巴西当地的车市接下来肯定会有些热闹。一边是老牌车企守着市场,一边是中国新势力来“踢馆”,谁能站稳还得看性价比、技术和服务。巴伊亚州州长的语气里,隐约能听出对未来满满的信心,毕竟工厂、就业、创新一条龙,和政府目标正对胃口,新能源车搞得好,那就是地道的“金饭碗”。

比亚迪巴西第1400万辆下线,总统出席,道路改名比亚迪路-有驾

当然大家更在意的是,比亚迪在巴西搞下线是不是能带动南美更大范围的新能源产业升级。南美整体还没完全“电动化”,巴西算是试水,其他国家也开始张望。要是比亚迪在巴西能把牌打好,连带周边地区可能都跟着动起来。新能源车不是一锤子买卖,随时都可以调政策、降税率、涨补贴,咱中国企业过去能不能本地化适应,还要多观望一阵。

如果说比亚迪1400万辆的下线和“比亚迪路”的落地是标志性的事情,那这个标志属于开了篇新故事。很多中国造车企业想出海,真正能去海外落地的没几个,比亚迪这几步算是踩稳了。别的不说,一条路“改名”,就说话分量,连州议会都要表决通过,不是一般企业能想的事。至于以后南美怎么发展新能源,这场下线仪式好像就是“起跑枪”,谁抢得头筹,谁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比亚迪巴西第1400万辆下线,总统出席,道路改名比亚迪路-有驾

比亚迪在巴西的动作大致就是这样,既有盛大的下线、又有地名改造,巴西本地领导“捧场”到底,气氛热烈得就像逢年过节。中国品牌跑到海外,能在当地树立地标,带出就业和创新,对比当年只做出口贸易,这种转型还是耐人寻味。以后走在卡马萨里的“比亚迪路”,说不定还能碰见刚下线的新车,在绿色出行的大路上冲得飞快。

大浪淘沙,谁能留下来才是硬道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