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插混大跌24.6%,老大哥被新人打懵

插混车产量暴跌24.6%?比亚迪怕是脸都要气青了!

比亚迪八成是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居然一夜之间就被一群“后浪”给冲了个七零八落。这感觉,就像是武林盟主苦练几十年神功,结果刚出关就被几个小年轻用新奇玩意儿打得找不着北,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比亚迪插混大跌24.6%,老大哥被新人打懵-有驾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整个车圈都在盯着比亚迪的销量报表,结果呢?34.4万辆,一个几乎让时间静止的数字。同比去年,零增长!你没看错,就是那个曾经月月攀升、让友商们望尘莫及的比亚迪,居然踩下了急刹车。更要命的是,插混车,这个比亚迪曾经引以为傲、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独门绝技”,产量竟然同比暴跌了24.6%!这可不是什么小波动,这简直就是一场海啸,直接拍在了比亚迪的脑门上。

当然了,要是只看上半年的总账本,比亚迪依然是那个稳坐头把交椅的大佬。但问题是,江湖早就不是那个江湖了。如今的比亚迪,就像一个肚子很大、但四肢有点不协调的巨人。高端市场全靠那几个“老伙计”撑着场面:汉系列一个月能卖到一万出头就算烧高香了;腾势那边,要不是有个D9像定海神针一样戳在那儿,估计早就凉了一半;至于那个被寄予厚望的方程豹,更是玩起了“不降价就卖不动”的把戏。这哪还有半点高端品牌该有的体面?

低端市场就更别提了,简直就是修罗场。吉利、奇瑞这帮老对手,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新车下饺子一样往外扔,价格一个比一个狠。比亚迪想靠着秦PLUS和海鸥守住基本盘,可人家早就算好了你的招数,用更卷的价格、更新的设计把你围得水泄不通。这还不算完,很多人以为比亚迪在海外开疆拓土是好事,但产能就那么多,海外一扩产,国内的交付速度能不受影响吗?想买车的人等得花儿都谢了,转头一看,隔壁的新势力提车又快服务又好,这谁还等得下去?

真正的转折点,其实发生在一群我们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消费者身上——年轻人。曾几何时,比亚迪的“降价堆料”策略是收割年轻人的不二法门。一样的价格,我给你的配置比别人多一倍,刀片电池够安全吧?大屏幕够炫酷吧?这一套组合拳,确实让比亚迪吃尽了红利。但现在,风向全变了。

一个在知乎上自称“大湾区韭皇”的匿名网友说得特别扎心:“我去年提的汉EV高配版,当时觉得智驾功能挺牛的,结果呢?高速上连个简单的并线辅助都搞得我心惊胆战。前两天去试驾了朋友的小米SU7,卧槽,那感觉就像是从诺基亚换成了iPhone 15,人家的智能驾驶才叫真正的‘老司机’。”

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当比亚迪还在为“刀片电池天下第一”沾沾自喜的时候,人家小米、极氪早就把赛道切换到了“智能化”这条高速公路上。现在的年轻人,买车不再是单纯地看你电池有多大、座椅有多软,他们更关心的是,这台车够不够聪明?能不能像手机一样好玩?能不能在我堵车堵到心烦意乱的时候,帮我分担一点驾驶的疲劳?

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大湾区这些高消费力、对新科技极度敏感的地区,比亚迪高端车型的车主群里,讨论最多的话题居然是“怎么把我的汉置换成小米SU7”或者“极氪001的那个自动泊车是不是真的那么神”。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曾经的迪粉,如今却成了别家品牌的“自来水”。比亚迪估计自己都没想到,翻车来得这么快,打败自己的,竟然不是老对手,而是一群玩手机起家的“门外汉”。

这就是市场的残酷之处。它不会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也不会因为你过去的辉煌就对你格外开恩。当年轻人的消费观从“性价比”转向“质价比”和“心价比”的时候,你如果还抱着老黄历不放,那被淘汰就只是时间问题。比亚迪曾经靠着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打下了一片江山。但现在,江湖的规矩变了,光会打铁还不行,你还得会“绣花”,得懂年轻人的心。

如今的比亚迪,站在了一个无比纠结的十字路口。继续降价内卷?利润空间越来越薄,品牌形象也难以提升。咬牙冲击高端?智能化短板又该如何快速补齐?那个曾经让所有对手都感到恐惧的“比亚迪速度”,似乎正在被它自己亲手设置的障碍所拖累。前方的路, foggy,充满了未知。或许,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对一直顺风顺水的比亚迪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毕竟,挨一顿市场的毒打,总比在温水里被慢慢煮死要强吧?那么,你觉得,比亚迪这头曾经的猛兽,还能找回昔日的雄风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