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你要是关注国内的电动车市场,肯定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有一家叫“零跑”的汽车公司,好像是突然之间就火起来了,路上跑的也越来越多。
更让人有点想不到的是,就在今年上半年,零跑汽车一口气卖了超过二十二万辆车,还连续四个月拿下了新势力品牌的销量第一。
这对于一个几年前还挣扎在生死线上、差点就开不下去的公司来说,确实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很多人都好奇,这家公司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它既没有像其他一些品牌那样铺天盖地地打广告,创始人也不是那种天天上热搜的网红,怎么就能从一大堆竞争对手里杀出来呢?
这背后的门道,其实挺值得咱们普通人琢磨琢磨的。
咱们把时间倒回到2015年左右。
那时候,国内搞新能源车的风气特别盛,一大批公司都宣布要造车,其中不乏像乐视、恒大这样财大气粗、名声响亮的大企业。
它们开的发布会一个比一个隆重,讲的故事一个比一个动听,好像明天就能颠覆整个汽车行业。
相比之下,同样在那时成立的零跑汽车,就显得特别不起眼,几乎没什么人关注。
它的创始人朱江明,之前是做安防设备的大华股份的技术负责人,是个典型的技术出身的实干派,不太会讲故事。
他们埋头搞出来的第一款车,叫S01,是一辆两门的小跑车,样子挺独特的,但市场反应很冷淡,2019年一整年下来,连五千台都没卖到。
到了2020年,整个行业遇到困难,零跑的资金链也快撑不住了,最难的时候,创始人朱江明甚至准备要自己掏钱来维持团队的运营,还立了军令状,说三年内如果项目还做不起来,所有损失他自己承担。
可以说,那时候的零跑,离倒闭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20年底他们推出的一款叫C11的车型上。
这款车一上市,就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它的策略非常直接,就是用今天我们常说的话来讲,叫“极致的性价比”。
零跑给出的定位很清楚:让消费者花十五万左右的钱,能买到过去可能要花三十万才能买到的配置和体验。
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看看C11的配置单就明白了。
它的车身轴距达到了两米九,这个尺寸保证了车内空间非常宽敞,尤其是后排,坐着不憋屈。
车内用上了高档车才常见的真皮座椅和双层隔音玻璃,坐进去感觉很安静、很有档次。
续航里程也做到了六百多公里,基本解决了大家对电动车跑不远的焦虑。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把这么多实实在在的配置集中在一款十几万的车上,是相当少见的,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注重实惠的家庭用户。
当然,光靠堆配置是没法长久的,谁都会算账,赔本的买卖没人做。
零跑之所以能这么做,关键在于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难走,但也最稳固的路,那就是核心技术全部自己研发。
这在汽车行业里叫“全栈自研”。
简单来说,就是造车最关键的那些东西,比如芯片、电池系统、电机、智能驾驶系统等等,零跑都不靠从外面采购,而是自己组建团队一点点搞出来。
比如,他们很早就开始自己研发智能驾驶芯片,在2020年就成功造出了“凌芯01”,性能不输给一些国外的产品,后来在自家车上累计用了三十多万片。
他们还率先开发了“域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这个词听着专业,其实可以理解为给汽车装上了一个更聪明、更集中的“大脑”,让车子的软件升级和功能增加变得更容易,就像我们的智能手机更新系统一样。
目前,零跑汽车有超过六成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的。
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成本能被自己牢牢控制住。
省去了中间供应商的利润环节,就可以把更多的成本用在提升车辆的配置上,给消费者更多实惠。
除了技术上的“硬核”,零跑在和用户打交道的方式上,也显得特别实在。
他们没有花太多钱去做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听取用户的真实反馈上,靠口碑慢慢积累人气。
很多买过零跑C11的车主都提到过一些细节。
比如,早期有用户反映,车门上放雨伞的那个小槽,下雨后容易积水。
这么一个小问题,很多车企可能就忽略了,但零跑的工程师听进去之后,很快就重新设计,在里面增加了一条小小的排水管,解决了积水问题。
还有一个例子,很多人觉得车里放纸巾盒总是不太美观,零跑就在中央扶手箱里设计了一个带磁铁的隐藏位置,可以把纸巾盒牢牢吸在里面,既方便又整洁。
他们甚至还会邀请用户参与到新车的设计中来,比如C11的内饰颜色,就是让用户投票选出来的,结果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喜欢木棕色,于是这个颜色就成了主打。
后来为了能更灵活地根据用户建议修改座椅,他们干脆连座椅都开始自己生产了。
这种把用户当成产品经理的做法,让车主们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也更愿意把这个品牌推荐给身边的亲戚朋友。
就这样,零跑C11的销量没有出现那种一夜爆红的场面,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增长。
从最初的月销一千多台,到第二年的四千台,再到去年的七千台,直到现在稳定在每个月一万台以上。
一款车型能持续热销这么长时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里是非常难得的。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零跑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2024年上半年,他们已经出口了一万七千多台车。
在汽车工业非常发达的欧洲,他们的一款小型车T03还被当地媒体评价为“性价比冠军”。
更重要的一步是,他们和世界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旗下拥有Jeep、玛莎拉蒂等众多品牌)成立了合资公司,利用对方遍布全球的成熟渠道来销售零跑的汽车。
这意味着零跑一下子就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目前已经在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一千五百多家销售网点,并且计划在马来西亚和欧洲建立生产基地。
从一个没人看好的小公司,成长为今天的新势力领头羊,零跑的经历说明,踏踏实实地把技术搞好,认真对待产品和用户,即使起步再困难,也终究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