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道路湿滑,苗京京的车停在天桥下,雨滴敲打车顶——咚,咚,咚,像是某种倒计时的信号。他一路高速行驶,刚超一辆慢吞吞的货车,手下意识往挡杆一拨,切进S挡。油门一踩到底——发动机高吼,转速表直冲红区,感觉车也“燥”了起来。不过,下一次进服务区,他才发现油费单被“爆砍”了一刀,账单打不开,心情一度蓝屏。更让他迷惑的是,下坡那会儿,他又切到M挡,一边感受发动机制动的“哒哒”声,一边被后车连按三次喇叭催促。你说气人不气人?
自动挡上的M和S,有时比感情的磨合还玄乎。知道M是Manual,S是Sport,可实际上一上车,全凭感觉临场操作,后果就是像苗京京这样,经常脑袋犯糊涂。不知你是否也遇到这种时刻:高速快车道超车前要不要切S挡?下坡用M挡能救命吗?你用错了,会不会对车有啥“不可逆伤害”?坐在驾驶座上,你以为只是拉了个挡杆,其实是在和一台精密机器“较劲”——它能顺你,也能治你。
拉回正题,咱们冷静梳理下这俩挡的由来和用途。D挡——大家耳熟能详,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市区代步,省心,可动力未必足够“跟你较劲”;而M和S,就像是自动挡家族里的两个“异类表兄弟”,专为那些对“驾驶”有点小心思的人准备。M挡的本质是“手动模拟自动”:不用踩离合,不怕熄火,但你要负责选择挡位——小白初学,容易焦虑;老司机用得好,能让家用车偶尔也有点“人车合一”。S挡则纯粹是“运动激励药”:系统激进换挡,转速高负载大,动力瞬时爆发,没劲的车也能“装会儿野兽”。
记住个事儿:M挡和S挡不是谁升级谁,也不是谁压制谁。M挡负责给你“选择权”,S挡让电脑带你飞。按配置表来看,M挡下你切换挡位,虽然不担心熄火,但挂反了依然会让车“顿一把”,保护机制会强制升挡或降挡,但物理极限咱得尊重(120迈想挂M1,那基本是叫变速箱“上刑”)。S挡则是给大脑“放个假”,全交给电脑,它会让你短暂体验一把“虚拟赛车”,不过喝油也比谁都痛快。
说回现实——苗京京的油钱怪谁?其实怪他对S的热爱,并非全部场合都能受用。堵车上班途中挂S,换来的只有转速飘红、油耗飙升、怨气加深。下坡路用M挡挂低挡,某种程度能救命——发动机制动让你不用死踩刹车,刹车片就不容易高温“罢工”。但别忘了,跟着导航走错路,错误地用M挡,比如下坡嫌手酸挂高挡滑行,遇紧急情况发现减速晚了,那再后悔也迟了。
一位搞修理的朋友说过,“M挡是学会掌控的入门道场,S挡基本上就是减压阀”。M挡适合“山路党”,喜欢在山道小试牛刀的老司机;S挡适合速度控,临时超车或者每月定期“抽油烟机”,清一清发动机积碳。当然,还有一种最常见的误用——在市区跟车,反复加减速,你切M、切S,最后不是顿挫难受,就是钱包受伤。
我看得多了,自动挡大部分生病,根子还在用法不当。有人总想省事,M挡和S挡几乎没碰过,一直D挡转,车跑个十万公里,发动机积碳厚得像榻榻米;有人总想牛逼,S挡天天挂着,笑眯眯进加油站,钱包哭唧唧出门。你说算谁错?可这世界的事,多半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
有朋友问,“车开久了能成精吗?”——起码比部分司机聪明倔强。配置保护机制,M2以上不允许低速挂,S挡下系统自动修正错误,但“物理打脸”往往比电子来得直接。唯一靠谱的避坑法,是没人教你,自己多练:空旷地用M挡反复体验,加减挡找感觉,别等上山才手忙脚乱。用S挡,不贪爽那么几分钟,市区就老老实实用D,真有出国救火的精神,等去赛道吧。
每个人都是自己汽车的“主刀医生”,有些问题,不是问度娘能查到的:你超车前习惯怎么降挡?下坡喜欢滑行还是发动机制动?你觉得M挡有实际作用,还是心理“安慰奖”?这些琐碎的驾驶习惯,才决定了车最后抛没抛锚、钱包还剩几张。
要说最后这点“掏心窝”的建议,“M挡和S挡,就像家里的菜刀和高压锅,不会就别乱使,会了千万别上瘾”。有时候专业并不是要你学会所有“术语”,而是能不出错,少出错,在关键那刻用得对——这,比你记得“手动模拟”或者“运动模式”的英文全名,实用得多。有疑惑,多问老师傅,有沾沾自喜就记得,下回油耗账单会把你“教育一遍”。
你平时开车用过M和S挡吗?有没有踩坑翻车的“名场面”?“技术”和“颗粒度”之外,驾驶习惯这东西,你觉得是天性,还是后天能练出来?“自动挡的自由”,到底是真实掌控,还是伪装的懒惰?车里的故事,都有后座证人,评论区约起来——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挡位大师”?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