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众汽车正面临其史无前例的艰难时刻。曾经的“欧洲引擎”,如今却被困在全球化经济的迷网中,何以至此?据《纽约时报》披露,仅在今年第三季度,大众就录得了高达15亿美元的亏损,无疑是疫情以来最惨痛的业绩表现。这场危机始于特朗普政府启动的高额进口关税,也跟保时捷执行电动化政策而“甩尾撞墙”密切相关,但这仅仅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故事的“主谋”之一,是那颗看似不起眼的小芯片。据悉,大众的供应链严重依赖荷兰的安世半导体公司提供的关键芯片,而这家公司又由一家中国企业控股。如今,因中荷关系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芯片出口限制,大众竟然落到了每周为2000颗芯片抓耳挠腮的地步。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高额关税重压,进一步让德国车企喘不上气,利润缩水地几乎看不见了。要知道,以往德国汽车可是亮眼的全球出口王牌啊,短短两年的贸易战将其实力削成了“骨感版”。
而经济的下行压力也像冰冷的浪潮,拍打着这艘德国经济的旗舰。德国统计局的今年三季度经济报告显示,德国经济整体零增长,工业更是如多米诺骨牌般迎来一片愁云惨雾。荷兰经济学家提到这一轮的芯片断供危机,直接暴露出欧洲工业的核心难题:太过依赖其他。而此时的德国工业早就丧失了“定规则之人”的光环,转而成为这场博弈下的牺牲品。
尤其受灾严重的大众旗下品牌保时捷,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当初高调押宝电动化技术的这头“豪车猛兽”,却因快速转型不当,直接遭遇市场滑铁卢。短短9个月内亏损了47亿欧元,其销量冠军的地位瞬间崩塌,甚至第三季度从盈利9.74亿欧元直转为亏损9.66亿欧元,令人不禁感慨:向前硬冲,却撞了个粉身碎骨。
保时捷电动化“不适”,只是暴露出管理层的焦头烂额。大众CEO布鲁梅肩负双重管理重任,却无力应对这场大火齐燃的多线危机。关税暴涨、芯片断货、电动车转型受挫,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锅侠”;传言年关将至,这位疲惫的灵魂或将无法再担任救火队的工作。而就算换帅,全集团的“过冬”亦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他们可是背负了因两手抓而一手空的沉重包袱。
什么是两手空空的损?以冷冰冰的数字直指出现窘境。据大众财报显示,美国关税上涨的直接成本一年竟高达50亿欧元。而中国这个全球汽车市场老大口袋的慢慢松动,也让德国车商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曾经支撑着德国经济奇迹的出口贸易优势,已然日渐薄弱。
或有人会问,难道德国制造的神话会就此成为往事吗?答案令人忧心,尽管我们心里满满希望。然而,规律告诉我们,一件商品的辉煌不可能长久鲜活,“制造强国”若无法好好修筑“安全围墙”,其地位难免被崭露头角的挑战者一步步攀升夺取。不禁想问,德国错了吗?对此种现象是否有解?
答案是有的,机会存在于破晓张开的时机上。例如,大众或会将其美国投资点扩大——根据报道,这家欧洲巨头正在以求缓解特朗普关税骚扰问题,同时,重启全球化思考盘整自己创新差异访问资源,转向未来前景数字融会以提升投资硬朗加其他市场酝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