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七预售价炸出来那一刻,我手机都差点掉地上,微信群比过年还热闹。
那晚我正啃着冷掉的煎饼果子,屏幕上各种“比亚迪疯了”刷屏。
有人问我,这价格是不是写错了零?
还真没写错。
你要说比亚迪没点胆子,谁信?
有种深夜突然被闹钟吵醒的错乱感:这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bug,还是我还没睡醒?
其实想想,城市越野这块地盘,前几年还是合资、进口的主场。
国产SUV呢?
像是被分配到后排的小朋友,偶尔举手,老师都未必看一眼。
可钛七这回等于直接把讲台搬到自己面前,连同学们都快跟着下场一起“抢答”。
四种售价,配置表一长溜,云辇C、天神之眼B、刀片电池……全都一股脑砸出来。
你以为他们是来卖车?
明明是来搅局的。
我有一个哥们,原来死磕豹五。
那天他咬着牙跟我说:“钛七我是真不喜欢那方正的前脸。”
我差点笑出声,他手机里参数表都快翻烂了。
成年人嘴上说不爱,心里早就偷偷做功课。
车圈的戏码和追星圈没两样,嘴硬是标配,真香定律才是结局。
钛七的定价到底图啥?
有时候我怀疑比亚迪是不是故意想看同行心态崩盘的样子。
技术不是头一回秀,刀片电池、云辇底盘、DM-i混动早就拿出来溜过几圈了。
但这次价格真是把底裤都甩上桌。
行业里都在琢磨,比亚迪是疯了还是疯得有章法?
说什么“技术普惠”,其实更像一场大型社死现场:谁还敢端着高冷的架子,直接被按头“接地气”。
有点像NBA某个明星突然降薪加盟弱队,球迷看乐了,球队经理慌了。
说到配置,168公里纯电,1300公里增程,纸面上狂暴得离谱。
城里人,通勤够了;自驾党,充电焦虑直接下岗。
大车身,黑科技,年轻人看得两眼放光。
周末露个营,发个朋友圈,评论区全是“这续航不科学”。
你说豹五、坦克300、屁股吉怎么接?
比亚迪这次是把问题丢给了所有对手,自己坐等热闹。
当然,质疑声一样不少。
你要是混过贴吧、论坛,那种“便宜没好货”老段子肯定不陌生。
有人说比亚迪下放配置就是在玩火,品控会不会塌?
这事我也琢磨过。
毕竟以往国产品牌“堆料不堆质”的阴影还在。
可比亚迪这两年,技术和口碑都不是靠嘴说出来的,真是靠一车一车试出来的。
云辇底盘,刀片电池,DM-i混动,哪个不是被人踩过、骂过,最后又真香回购的?
你要说黑子不服,那也得看数据。
168公里纯电续航,增程1300公里,这不是嘴炮,是真跑出来的成绩。
偶尔我也琢磨,车圈这拨“黑粉”到底是不是比亚迪请的。
每回新车一出,评论区都像春晚现场,抢着吐槽。
钛七这次,黑子们换了个画风:“配置确实可以,就是外观没灵魂。”
你瞅瞅,真香现场嘴硬如铁。
成年人嘛,最擅长的就是一边骂一边买单。
用网友的话讲,这届网友嘴上嫌弃,身体却很诚实。
行业地震归行业,用户体验才是最实在的。
这年头谁还真迷信品牌光环?
只要价格和配置到位,体验能打,谁还会在乎那点“身份感”?
你看,钛七这波,连我妈都能背出参数表。
以前大家都信合资安全、进口有面子,现在再信这些,怕不是要被身边人笑话。
其实钛七这场大戏,和体育圈“黑马逆袭”真有点像。
你说它是价格屠夫?
其实背后是整条供应链和技术团队的硬核支撑。
就像当年欧洲杯丹麦临时上阵,球迷以为是陪跑,结果一路杀进决赛,谁还看得懂剧本?
汽车圈的剧本早被比亚迪给撕了,剩下的就是看谁能跟上节奏。
豹五还敢硬刚吗?
屁股吉要不要出新招?
尹总会不会憋大招?
这一切,车圈乐子人最懂。
有时候我真觉得,网友的心比车企还大,钛七没上市前各种试驾测评视频已经铺天盖地。
有人掰着指头数毛病:“这配置,后期肯定缩水。”
也有人下单前先发朋友圈:“要是能再便宜点,我立马提车。”
你看,这届网友活得比车还真实。
说到底,谁不想体验一把开着钛七去露营的快乐?
别说年轻人,叔叔阿姨都馋了。
钛七这波操作,真是把行业老路刮了个干净。
城市越野不再光是合资和进口的游戏场,国产品牌也能玩出新花样。
数据不会骗人,体验不会骗人,钱包最不会骗人。
比亚迪这回,直接把车圈的门槛给拆了,剩下的就看谁能跑得更快。
我明天打算亲自去试驾,体验下168公里纯电到底是个什么感受。
说不定到时候,4S店门口排队的早就从“豹五粉”变成“钛七自来水”。
你们呢?
是继续把钛七当段子聊,还是直接去试驾感受下?
评论区我等你们的瓜,别让我一个人看热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