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300 万提迈巴赫,最先被晒到朋友圈的不是手工缝线真皮,竟是块快抵半面墙的 48 英寸 8K 大屏?某汽车论坛上,这条 “花百万买‘车载电视’值吗” 的帖子直接炸了,底下 “这是把电竞房搬进豪车了吧” 的辣评狂揽 10 万赞,反对声也毫不客气:“迈巴赫变味,老钱看了要摇头”。
更颠覆认知的是一组数据 —— 现在豪华车买家里 90 后占比超 42.4%,平均年龄才 32 岁,比欧美年轻整整 10 岁。曾经靠 “大佬座驾” 标签立足的迈巴赫,如今忙着给座椅装心率监测、给座舱塞 AR 交互,这波讨好年轻人的操作,到底是摸到了新豪华的脉搏,还是为了跟风丢了魂?
以前聊迈巴赫,必提手工缝制的 Nappa 真皮、能映出人影的木纹饰板,现在打开 27 岁车主的朋友圈,满屏都是 “座舱养生模式 yyds” 的打卡 —— 语音喊一声 “有点累”,座椅就自动切换热敷按摩,香氛系统还会同步释放助眠精油,这组实测视频在汽车平台直接破了百万播放。
某曾经在豪华车企工作的专业人士直言:“现在研发会开 3 小时,有 2 小时在聊芯片算力,剩下 1 小时才说真皮材质,以前根本反过来。”《2025 豪华车趋势报告》更直接点破:生物识别、AR 交互已成新豪华标配,就像十年前大家追全景天窗一样,现在年轻人看车先问 “屏够大吗?AI 够聪明吗?”。
不是年轻人不懂豪华,是豪华该懂年轻人了 —— 他们要的不是司机弯腰开门的排面,是长途开车时座椅能提醒 “心率偏高,该休息了” 的贴心;是朋友坐车时,一句 “打开氛围灯模式” 就能拉满社交感的自在。
先夸爆那台 48 英寸 8K 曲面屏,从主驾一直延伸到副驾,像把 “星际战舰控制台” 搬进了车。某数码博主实测时拍了段视频:开车时想切歌,不用低头找按键,眼睛瞥一眼屏幕上的 “切歌” 图标,眼球追踪功能就直接响应,“比摸手机还顺手,安全感拉满”。
但争议也来得快,某车友圈一条 “时速 80 风噪盖过哈曼卡顿” 的吐槽,隔天就冲上了热搜。有车主晒出录音:“大屏附近的风噪像漏风的窗户,百万豪车不该这样”。
直到 4S 店技术人员出来解释,大家才知道真相:大屏散热需要特殊通风设计,初期密封没调好才导致风噪,“现在 OTA 升级后,风噪已经降了 30%,后续还会优化”。
再说说那套能测心率的座椅,多位长途车主反馈 “救了命”。有位经常跑高速的老板说:“上次连续开了 5 小时,座椅突然震动提醒‘心率超过 100,建议休息’,我才发现自己有点疲劳驾驶,这配置比女朋友的叮嘱还及时”。但也有人吐槽 “太灵敏”:“有时候只是激动了一下,座椅就弹窗提醒,有点像‘过度关心’”。
一边是官方喊着 “凡奢华美物必风格永存”,一边把 132 万颗 LED 灯塞进了车身,迈巴赫的转型总带着点 “左右为难”。奔驰高管在采访里说:“我们要保留手工缝线的温度,也要装下智能时代的科技”,但现实是,有车主晒出车门腰线不对齐的照片,吐槽 “10 万国产车都比这齐,百年豪车品控不该掉链”。
老车主和新车主的评价更是直接 “分裂”。一位开了 5 年迈巴赫的老车主说:“怀念当年 V12 发动机的平顺,现在一上车全是代码弹窗,像在用‘老人机’学智能手机”;但刚提车的 95 后车主却截然相反:“用惯了 AI 助理调空调、定导航,再开朋友的老款迈巴赫,感觉像回到了功能机时代”。
某资深汽车行业员工看得透彻:“迈巴赫的冒险,本质是把百年豪华 IP 装进智能壳子。就像老裁缝突然要学做潮牌,既要保住‘手工定制’的招牌,又要跟上‘街头潮流’,磕磕绊绊很正常。但要是不敢变,迟早会被年轻人忘在脑后”。
到底是迈巴赫在 “讨好” 年轻人,还是年轻人本就该改写豪华的规则?你要的 “顶豪”,是 V12 发动机的仪式感,还是座椅懂你疲惫的烟火气?评论区聊聊,看看谁的答案更戳中 “当代豪华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