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激光雷达三季度业绩炸裂,2.6亿净利引发估值争议,比亚迪小米理想全系加持
11月11日,港股盘后,禾赛交出了一份让行业沸腾的三季度财报。先看最扎眼的数据:单季收入直接拉到8亿元,净利润高达2.6亿元**。市场原本担心的大客户销量问题,被这组数字彻底击穿。整个自动驾驶圈子都在问,这波“低价走量”到底还能撑多久?
把镜头拉近一点,看清楚细节才有意思。这一季的最大功臣就是那款被称为“千元机”的ATX激光雷达。在出货结构里,它已经干到了71%的占比,一口气卖出了超过44万台,占据了乘用车领域86.3%的份额。有点像手机行业当年的红米策略,用价格屠夫硬生生把市场抢过来。
有人会质疑这么狠砍价格毛利率是不是要塌?实际情况却是:靠技术降本和规模效应疯狂摊薄成本之后,毛利率还稳稳地站在42.1%,甚至比市场预期多了一个百分点。不止如此,这一季营收增加了0.9亿,但三费只多花了0.1亿,把整体费用率压到39.7%。控费能力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在2.6亿元的净利润中,有1.7亿元属于一次性投资收益。但即便刨掉这部分钱,仅靠主营业务也能拿下10%以上的净利率,大幅超越业内平均水平。如果说以前大家怀疑大客户订单是否稳定,现在看到与比亚迪深度合作已进入量产阶段,今年上市的新车型全部搭载它家的雷达,这种增量再真实不过。
再翻一下今年行业风向标,不难发现激光雷达正处于历史级风口。今年八部门联合明确支持L3级自动驾驶落地,每辆车装3-6颗激光雷达成新标准。极氪9X光辉车型直接上5颗,把需求推爆。从主流造车势力来看,“主雷达ETX+补盲FTX”组合已成为前排座位选手,并且2026年底就将实现规模化量产。
海外布局方面同样亮眼。凭借与奔驰签署跨2030年长期合作协议,以及连续两年独家供应美国Motional Robotaxi项目(每台4颗),带来了数千万美元含金订单。这些动作说明,中国企业不只是国内厮杀,还能在全球舞台拿到话语权。而机器人业务线更令人期待,目前这一块毛利率可以做到35%-50%,远高于传统车载板块;和小马、哈啰、京东物流等品牌联手,为未来利润增长埋下伏笔。
当然,再猛的数据面前也有分歧——估值争议持续升温。目前P/S约为7.9倍,说实话并不算便宜,对手速腾聚创正在步步紧逼。今年前三季度速腾售出38万台,实现收入11.35亿元,同比增长91%;同时拿下比亚迪海豹、汉等热门车型,新品MX又切入平价车市,一举斩获七家定点资格。如果仅从体量看,两者差距正在缩小,但细看高端和海外战场,又是另一番景象——禾赛以31.6%的市占率领先速腾整整11个百分点,高端阵地几乎没有对手可言。
全年交付指引也是重磅消息之一,上调至154-166万台,相较此前预期大幅提升,更夯实明年发展基础。据透露,小米汽车和理想汽车计划明年全系标配其激光雷达,无形中锁死了一批优质客户资源,让竞争格局进一步固化。“强者恒强”的逻辑显现得淋漓尽致:技术更新快、芯片化降本明显,与主机厂绑定深度逐渐加厚,多层护城河防守牢不可破。而当前市值基本反映的是国内市场表现,对于海外及机器人业务尚未完全释放潜力,将来若这两条曲线全面爆发,还有可能冲击新的天花板。
回顾整个产业链变迁,从早期试探,到现在智能驾驶普及提速,谁能既做技术创新又兼顾成本控制,就是最后赢家。在这个节点上,“智驾平权”和高阶自动驾驶趋势双轮驱动,让头部玩家优势愈发突出。一边是持续扩大的应用场景,一边是不断进阶的产品迭代速度,只要企业能够跟住变化脚步,自然会被资本追捧。如果短期估值仍存异议,那就静观其变,看谁真能兑现承诺,把订单转成现金流,再用业绩打脸所有质疑声音!
综合来看,此次财报不仅给出了强烈信号,也让行业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制造在全球智能硬件生态中的位置。当更多主流品牌、小众创新公司都选择携手国产核心零部件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智造”时代正在悄然形成。这背后的故事,是数据里的力量,也是工程师们夜以继日研发出来的新科技成果。从结果倒推因果,每一次销量暴涨都是多年积累的必然呈现,也是团队自我革新的证明。在高速成长轨道上,没有人敢轻易松懈,每一步都有无数挑战,但只要握紧主动权,就不会被淘汰!
放眼接下来几个季度,如果海外订单双线突破,加之机器人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那么对于那些还在犹豫观望的人来说,会不会真的错过下一波财富密码?或许答案很快揭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