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大破局,领克900把新势力逼疯了?

插混大破局,领克900把新势力逼疯了?

428号那天晚上,我还在跟几个车友群里扯皮。突然就炸锅了,消息一条接一条——“你们谁抢到领克900的大定名额没?服务器崩了啊兄弟!我寻思着,这都2024年了,还有车企能把自家服务器搞宕机?果然还是老吉利最会玩梗。说真的,这场面让我想起前几年某手机品牌开售的盛况,一堆人守着零点蹲抢。

插混大破局,领克900把新势力逼疯了?-有驾

其实早有预兆。我表哥就是典型的换购用户,原来开个德系SUV,天天吐槽保养贵、油耗高,还没啥智能配置。这不,新车上市他就第一时间冲去试驾。回来后只发了一句:这次领克是玩真的。后来才知道,他下单的是2.0T Ultra版,就是那款占比80%的爆款配置。 话说回来,大吉利旗下这个最佛系的品牌,以前给我的感觉就是闷声发大财,不咋跟新势力撕逼。但这回直接变身攻击型选手,上来就价格、配置双杀,把理想L8和问界M8这些对手打得措手不及。别的不说,就Ultra限时34.69万这个价儿,同级别带激光雷达+智驾辅助的对手起步都得往上加好几万,你让人家怎么活?

插混大破局,领克900把新势力逼疯了?-有驾

那晚我们圈子里还流传一个段子:有位哥们本来准备订深蓝S09和问界M8,在上海车展交完钱都快忘记自己买过啥车型,一看领克900发布直接退单重投,钱包用脚投票,实锤!

其实大家关心的不是价格,而是到底卖出去多少台?媒体群各种小道消息飞满天,有人说超1万辆,有人质疑是不是虚火。我特意去找销售朋友八卦,人家淡定地回我一句:订单多到数不过来了。还有客户因为服务器卡顿气得直跺脚,说以后买啥国产智能SUV,都要先测一下厂家的IT能力……

插混大破局,领克900把新势力逼疯了?-有驾

跑题一下,其实最近身边不少90后同事也在琢磨换辆大空间新能源。他们倒不是追求极致性能,而是看重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花活儿。坐进后排能盘腿打游戏“31扬声器哈曼卡顿音响听个周杰伦都有现场感”——这是公司女同事原话,她平时连汽车论坛都懒得刷,但被闺蜜拉去体验一次之后立马种草。

再拉回正题,说到技术含量,这次全球首发英伟达Thor芯片属实硬核。有老司机评价:国产第一批可承重电动天地门+SPA EVO架构安全性,你敢信?我爸当年开沃尔沃总吹安全,现在看到新闻居然也是吉利亲戚牌底子,不禁感慨时代变啦

插混大破局,领克900把新势力逼疯了?-有驾

而且据林杰(官方高管)自己透露,下定用户里超过50%都是增换购,还有30%来自BBA(奔驰宝马奥迪)阵营。这说明什么?以前那些认死理要合资豪华的人,也开始向国产智能化低头咯!不得不服,现在年轻消费者是真的精明,该薅羊毛绝不含糊。

也有人调侃:顶配Halo版本销量少得可怜,·为信仰充值。不过Ultra和探索版才是真正走量担当。这让我想到去年陪朋友修旧车的时候,他苦笑着说:早知道现在插混这么卷,当初何必死磕燃油呢?

插混大破局,领克900把新势力逼疯了?-有驾

还有一点必须提,就是领克送碎屏险这一波操作简直太懂用户心理。我隔壁邻居去年刚提的新势力SUV,用两个月中控屏裂了一道缝,还没法免费更换,那叫一个郁闷。而现在直接免除顾虑,小细节见真章啊!

再来说点市场反应。当晚各路友商集体紧张,有同行爆料称好几个竞品团队半夜临时加班研究降价方案。一时间,降价潮成热搜词。不过林杰放话不跟风降价,让价格一步到位,这操作确实稳。不像有些新势力,每次都是先抬高预期,然后猛砍一刀割韭菜,让老用户哭晕厕所。

插混大破局,领克900把新势力逼疯了?-有驾

顺便八卦下,我舅舅单位团建聚餐,酒桌上聊起最近买什么SUV划算,一个同事悄悄炫耀刚拿下领克900,还拍胸脯保证三年内不用担心OTA升级掉队。城区NOA、高速NOAAES避让……全都有,而且不用等开城慢慢解锁。另一桌的小鹏X9准车主忍不住吐槽:我们每月销量只有1000多台,被你们卷怕了。

数据方面也很真实:CLTC纯电续航220-280公里,加速4.3-4.8秒破百,馈电油耗6.95-7.29L/100km。同级理想L8、问界M8虽然参数差距有限,但综合下来性价比确实被狠狠按住摩擦了一把。有网友神评:增程一家独大的日子结束啦!

插混大破局,领克900把新势力逼疯了?-有驾

其实市场格局变化远比表面热闹复杂。据悉不少原本坚定支持增程路线的人,看完发布会后开始犹豫,要不要转战插混阵营。有个粉丝私信我纠结半天,说预算30万左右,本来铁心等乐道L90上市,现在又怕被价格套路,因为官方坚守30万元以上定位,看起来胜算悬乎。所以大家伙纷纷观望,是继续等等还是趁热入场?

跑远点聊两句生活琐事吧——上周末陪老婆逛超市停车场,看见一排新款新能源SUV,她随口一句现在谁还买传统燃油呀,然后补刀一句以后出门旅游一定要带冰箱!唉,我只能默默记账攒钱……

插混大破局,领克900把新势力逼疯了?-有驾

最后绕回来,其实整个行业变化背后的推手,是像吉利这种打法成熟的大厂。他们不仅产品做扎实,更学会用互联网思维玩转预期管理,比如成立用户理事会,让真正懂行的人参与产品优化决策流程。不夸张地讲,如今每一次技术迭代或者座舱改进,都离不开真实用户反馈,比工程师闭门造车靠谱多啦!

写在再啰嗦几句。如果你最近也在考虑30万元以上预算的大六座或七座新能源,到底该选哪种动力形式?插混还是增程,又或者干脆纯电冲刺未来科技感?有没有哪个功能特别吸引你,比如那个可旋转座椅or31扬声器音响系统?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顺便安慰下正在为选哪台头秃的小伙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