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工艺差距实录:南沙工厂细节见真章
“你说这俩车,都是挂着牛头标的,咋开五年后就能看出谁家下的料更足?”前阵子在老王家的院子里,他边擦着自家凯美瑞边和我唠嗑。旁边小刘刚好也来了,一屁股坐到花坛上,说他那台亚洲龙最近门缝进灰,越看越膈应人。其实类似争论不光在我们这小区,论坛、微信群、修理铺门口都能听到。
有回,我顺手翻了翻群友发来的发动机舱照片——一个是雷凌(广丰),金属亮得跟新的一样;另一个是一汽卡罗拉,用他自己的话说,“螺丝眼儿那锈斑像撒了点辣椒面”。大家调侃:“难不成广丰还真比一丰精致?”可到底咋回事,还得掰开揉碎看看。
先说生产线。去年秋天,我跟着厂里的熟人去过趟南沙工厂。一进焊装车间,全是机械臂舞来舞去,看师傅讲解,那激光焊接据说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他拍胸脯吹牛:“我们这里自动化率98%,几乎没啥大毛病。”对比了一下天津那边的情况——老李头以前干过一段时间,说人工多,有时候胶条贴歪点也没人太当回事。“流水线嘛,人多手杂。”他说。
还有个冷知识,是销售小张给我透露的:南沙这地方湿气重,他们专门加了一道防锈处理。有次碰巧看到喷涂环节,两层涂层叠加,再拿盐雾做实验,“1000小时下来没啥事”,而北方某些车型500小时就有锈迹冒出来。这种细节上的较劲,不仔细琢磨根本发现不了。
再扯远一点,说零部件供应商,其实电装ECU、博世ABS这些大件两家用的是一样。但就是到了质检环节,标准不一样了。我认识个搞检测的小哥,他悄悄告诉我:“同批次铰链送过去,一丰合格率85%,广丰要95%才放行。”难怪有人吐槽卡罗拉后备厢偶尔嘎吱响,这玩意儿不是空穴来风。
最让人羡慕的是南沙跟雷克萨斯共用部分生产设备。我表弟之前跑物流,经常送货到那里,说他们那个纳米级防尘系统,把漆面灰尘降得极低。怪不得每次洗完凯美瑞,总觉得漆水润滑溜,比起亚洲龙厚薄均匀不少。据维修站的小马哥统计,同年份凯美瑞漆膜厚度均匀度基本都压在95%左右,而亚洲龙有时只有八成出头。他打趣道:“你摸摸自己车顶,再瞅瞅隔壁邻居家的,就知道区别在哪。”
再来说用车感受。我媳妇单位领导开汉兰达八年,每年除了换雨刮器和刹车片,也没别的大动作维护。而她闺蜜买的一汽RAV4,第4年变速箱顿挫一次性花出去五千多块钱。当时还以为是不是运气不好,可后来查群里2000份反馈表才知道,这种事不是孤例。有位广州陈先生吐槽他的奕泽,两年内玻璃升降坏三回,而隔壁办公室同事C-HR一直稳如狗。售后师傅嘴里常念叨一句话:“省心想省心,你找准厂家。”
电气系统也是个分水岭。一汽车型中控死机、小毛病挺常见,小赵修卡罗拉已经练出了拆屏幕快手法。他私底下嘟囔,“雷凌基本很少返修,大多数问题都是软件升级一下搞定”。至于空调模块嘛,有一次夏天40度高温,我试驾朋友新提的一台卡罗拉,中途突然鼓风停摆,只能靠摇窗户硬抗热浪。这活儿搁广佛地区,要被骂死咯!
J.D. Power排名那些数据吧,其实平时大家不会特意留意,但销售们总喜欢顺嘴带一句。今年报告显示百辆故障数差34个,大伙听起来云里雾里的,但落地就是异响、内饰缝隙这些琐碎烦心事。不信?可以问问身边老司机,都清楚“哪个牌子的异响更闹腾”。
还有段子流传:2.0T发动机返销日本,被装上雷克萨斯ES200卖回国内。“出口标准”和“内销标准”到底有没有猫腻?懂行的人自然明白其中意思,不过普通消费者更多还是图自己省心罢了。有时候路上遇见外地牌照的皇冠或者普拉多,不少还是一汽产出的经典款式,据老杨讲,这类硬派车型一直是一汽独占鳌头,在北方尤其吃香,加油站师傅都认脸熟似的。
也不能全盘否定一汽那套体系。有些朋友追求性价比或者偏爱经典造型,比如皇冠情怀党,还有普拉多粉丝,就算终端优惠幅度稍微大点,也乐呵呵选它们。另外北方城市网点密集,下雪结冰的时候找维修方便,这是不少北京、沈阳朋友经常挂嘴上的理由。而且据二手市场黄老板爆料,同配置情况下,一般来说终端价格会便宜5%-8%。
对了,还有件趣事,上个月楼下张姐刚把她7年的凯美瑞卖掉,本以为能换辆国产新能源,却因为保值率高,多赚了一笔彩礼钱,她逢人就夸“买对品牌不用愁”。
生活中这种鸡毛蒜皮的小故事天天都有,新旧之争其实早就在各自选择中了。毕竟谁也拦不住东北汉子冬天图方便选一汽,更没人嫌弃南方司机盯紧耐用、省心这一票。不管怎么挑,各自安好呗。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落于文中相关人物及行业从业者闲聊处,如需核验请结合实际体验或咨询专业人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