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又起波澜,小米 SU7 Ultra 的车主们掀起了一场退车风波。在小米首款 SUV YU7 即将上市之际,部分 SU7 Ultra 车主指出新车与宣传不符,强烈要求退车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轩然大波。
据澎湃新闻报道,5 月 12 日,小米 SU7 Ultra 车主透露,自己当初订车时,额外花了 4.2 万元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小米此前宣传称,该舱盖 “增加 2 个空气动力学风道,前部空气高效导流”,还提到 “内部结构改变,风道导向轮毂散热” 等。这些宣传点让杨雷十分心动,当时之所以订车,就是因为看中双风道挖孔设计,这也是这款车的灵魂所在。
然而,现实却给了车主们一记重击。不少汽车博主对实车进行测试后发现,所谓的挖孔下方只有很小的风道,而且拆解显示风道并未连接散热系统或下压力结构。这就意味着,这款被宣传得神乎其神的双风道前舱盖,实际装饰功能大于实用价值。这一发现让车主们感觉受到了欺骗,在杨雷所在的车主维权群中,已经有接近 400 名车主集体要求退车。还有车主委托律师准备走法律程序,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一赔三。
退车缘由:宣传与实际的差距
小米官方对 SU7 Ultra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宣传可谓不遗余力。在 2 月 26 日发布的《小米汽车答网友问 (第 11 集)》中,明确表示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完全复刻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采用了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2 个贯穿风道,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 。雷军在直播中更是强调,不能只做外观,内部的东西也都要改。随后,他在微博发文称,“碳纤维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内部结构也改了”。这些宣传让消费者们对这款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散热功能充满期待,认为自己花 4.2 万元选装的不仅仅是一个外观件,更是一个能提升车辆性能的关键部件。
然而,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车主们提车后发现,所谓的 “双风道高效导流” 碳纤维开孔,实际效果与宣传相差甚远。有博主用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风,盖在风道网格上面的纸巾毫无反应,这表明风道似乎并没有起到宣传中所说的高效导流作用。而拆解后的情况更是让人失望,舱盖下的内部结构与普通版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多了一个支撑的塑料板,风道并未连接散热系统或下压力结构 。也就是说,这个被宣传得神乎其神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除了外观上的两个风道开孔,在实际功能上与普通舱盖并无太大区别,装饰功能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这种宣传与实际的巨大差距,让车主们感觉自己被欺骗了。他们原本是冲着车辆宣传的高性能、高科技配置去的,并且为此支付了高额的费用,结果却得到了一个 “名不副实” 的产品,这无疑是对消费者信任的严重伤害,也难怪车主们会如此愤怒,坚决要求退车。
小米回应与车主不满
面对车主们的强烈不满,小米汽车于 5 月 7 日发布了致歉声明 。声明中,小米承认此前关于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信息表达不够清晰,称该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需求之外,提供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
同时,小米也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车主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的锁单用户,将赠送 2 万积分(约合人民币 2000 元)以表诚意 。然而,这一补偿方案并没有得到车主们的认可。在车主们看来,2 万积分的补偿与 4.2 万元的选装价格相比,差距实在太大,这 2000 元的补偿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完全无法弥补他们的损失。而改配铝制机盖也存在诸多问题,不仅订车需要重新排队,等待周期长达 30 - 40 周,而且还失去了当初选择这款车的独特意义。
车主表示:“我本来就是冲着挖孔设计才选择购车,小米提供的改配服务,让我失去了原本购车的意义,2000 元的补偿也显得太敷衍。高端车主更在意驾车带来的身份象征和情绪价值,现有车辆的挖孔设计名不副实,严重影响了驾车体验,所以我们的诉求很明确,就是直接退车。” 车主们的诉求并非无理取闹,他们花费高价购买的是一款符合宣传的高品质产品,而不是一个宣传与实际严重不符的 “半成品”。小米作为一家知名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此次事件无疑对小米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小米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雷军发声:背后的深意
在这场退车风波愈演愈烈之际,雷军于 5 月 10 日在微博发文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 这一发声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含着诸多深意。
雷军作为小米的灵魂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此次公开承认处于艰难时期,无疑是对近期小米汽车一系列负面事件的一种间接回应。从高速智驾事故,到私自限制马力,再到如今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这一系列问题给小米汽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雷军的发声,表明他已经深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些负面事件对小米品牌形象的冲击,以及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也可能是雷军在为小米汽车后续的调整和改进做铺垫。承认艰难时期,意味着小米需要做出改变,以应对当前的困境。或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米会在产品宣传、质量把控、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改进 。例如,在产品宣传上更加严谨、真实,避免夸大其词;在质量把控上,加强对零部件供应商的管理,确保产品的实际性能与宣传相符;在售后服务方面,更加积极地回应消费者的诉求,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雷军的发声也可能是在向投资者、合作伙伴以及广大消费者传递一个信号:小米正在积极面对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小米的未来发展和盈利能力;对于合作伙伴来说,他们关注的是与小米合作的稳定性和前景;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希望看到小米能够切实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雷军的发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各方的情绪,为小米汽车后续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