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辆豪赌背后的真相:中国汽车圈的泡沫与反思”

威马汽车,曾经被视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如今却上了新闻,成为了另一场车圈悬案的主角。停摆快一年的它突然宣布找到了新投资人,誓言要复工复产,冲刺百万辆的目标。听起来热血沸腾,但走近一看,故事却是另一幅画风。公司的负债居然高达260亿元,而新投资人深圳翔飞的注册资金只有1亿元。这就像是一个欠了高利贷的人,找了个零存款的朋友来还债,听到都忍不住摇头。

“百万辆豪赌背后的真相:中国汽车圈的泡沫与反思”-有驾

更有趣的是,新投资人背后的关联方宝能汽车本身就是问题多多。它的西安基地早就停摆了,车间里的机器人都在灰尘堆里孤独地等待新主人,旁边却盖起了商品房卖起了“刚需”公寓。这种造车圈地的戏码,放在车圈已经不算新鲜了,像众泰汽车、恒驰汽车等老演员早已演过类似剧目:高调宣传、疯狂圈资源,最后却在经济泡沫里戳穿真面目,让人哭笑不得。

但说到底,这些企业并不是孤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目前国内整车企业已经多达250家,每年却只有3000多万辆的销量,比亚迪一家就占了其中的十分之一。有些企业靠地方政府补贴硬撑,一个月连1000辆车都卖不出去,却还能活得有滋有味。北京顺义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杭州上城区直接按车价发钱,这本是为了刺激消费的好政策,却成了某些车企的续命药。

“百万辆豪赌背后的真相:中国汽车圈的泡沫与反思”-有驾

这就不得不佩服的游戏了。除了造车资质,其他啥都看不上,更别说脚踏实地造出好车了。威马的新投资人深圳翔飞的背后站着的宝能集团,喊着投530亿元造车,但其广州基地一天就代工二十几辆车,而欠供应商的钱估计连网站服务器都不够储存。讲故事的能力让人叹为观止,估值炒起来了,就能套现走人。至于产业发展、技术升级,那可不在他们的脚本里。

可问题是,这样的僵尸车企耗着,对谁都没好处。那些空荡荡的厂房和闲置的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真正有能力、有技术的车企却可能因为资源分配受到限制。而更糟糕的是,那些曾经被忽悠买车的消费者,4S店停业了,配件没人生产,修车成了地狱级难度。如果有一天这些僵尸企业突然宣布破产,他们的车主该去向谁讨说法呢?汽车又不是手机,换一辆车可不是动动手指就能办到的事。

“百万辆豪赌背后的真相:中国汽车圈的泡沫与反思”-有驾

其实,产业过剩这事儿中国不是没有经验。钢铁、煤炭当年不也经历过类似的混战吗?当时下了决心淘汰落后产能,虽然阵痛剧烈,但行业也因此活了过来。一些优秀的企业在那场改革后逆势崛起,研发投入翻倍,股价疯涨,还给股东分了大笔红利。汽车行业如果能“刮骨疗毒”,也未必不能迎来类似的春天。

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已经在会上明确提出,要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了:地方政府不用再拿财政补贴去救活那些卖地造房的企业。该让市场规则和技术实力成为决定性因素了。如果没能力造车,那就退出牌桌,把资源留给真正有潜力的队员。别让老百姓花的每一分钱都投资在了故事里的“虚拟车”。

“百万辆豪赌背后的真相:中国汽车圈的泡沫与反思”-有驾

当然,退出机制也不能简单粗暴。企业该体面退场,消费者该有保障,失业工人也需要再就业培训政策兜底。钢铁行业积累的改革经验,一定能给汽车产业点燃一些心灯。

而对于威马来说,寄希望一个身披“泥石流”光环的新投资人去拯救它,或许只是拖延了最后的时刻。这场百万辆的豪赌,在没有技术实力加持的情况下,更像是一场美丽的黄粱一梦。时代已经过去了造车圈钱的阶段,中国汽车行业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须做减法,把那些泡沫里的僵尸团队清干净。与其继续摇摆浪费资源,不如早早迎来“退市风暴”,将优秀企业的“种子”好好栽培。

“百万辆豪赌背后的真相:中国汽车圈的泡沫与反思”-有驾

那么问题还是来了,停在宝能汽车基地里的那台淹没灰尘的机器人,它到底是汽车的未来,还是现实中的讽刺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