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爆料!
各位老铁,各位爱车的朋友们,今天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红绿灯起步的“老大难”问题。
你说怪不怪,明明绿灯一亮,前头的车子,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个周期过去,能挪出去几辆都算快的。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里添堵!
不少朋友都有这经历吧?
好不容易熬到绿灯,正准备一脚油门痛快起步,结果前车却像老牛拉破车,慢吞吞地往前挪。
等你跟着往前蹭,黄灯都亮了,紧接着就是红灯!
得,您又得等下一个周期。
这滋味,谁不窝火?
---
轻踩油门为哪般?果真为了省那点油钱?
大家普遍认为,这就是为了省油。
汽油车嘛,油门踩得深了,油耗自然就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电动车则不同,加速迅猛,而且还有能量回收机制,踩得猛点,电还能“回流”,心态上自然放松不少。
但这真是全部原因吗?
为了节省几毛钱的油耗,就让整个路口通行效率大打折扣?
这耗费的时间成本,这堵在路上的烦躁情绪,难道不比那点油钱来得更金贵?
更何况,当下不少车辆,特别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在非弹射起步的情况下,低速扭矩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不给点油门真跑不快。
一些变速箱在快速起步时可能还会带来轻微顿挫,影响驾驶体验。
然而,这些细微之处,只要驾驶习惯得当,完全可以从容应对。
我开车有个习惯,那就是起步绝不拖沓。
红灯倒计时只剩一秒时,我的脚就已经从刹车踏板上移开,准备轻触油门。
绿灯一亮,车子便如离弦之箭般迅速窜出!
我坐在头车位置,视野开阔,前方路况一览无余,没有盲区。
我总会提前观察路口情况,心中有数。
不像有些人,绿灯亮了才放下手机,手忙脚乱地启动。
然后,就堂而皇之地把慢起步归结为“安全”?
这等逻辑,恕我难以认同。
---
慢就是安全?这借口,谁信?
总有人跳出来说:“你起步这么快不安全!” 可这安全,难道就等同于慢吞吞地挪动?
这种非黑即白,走极端的心态实在要不得。
真正的安全,建立在对路况的精准判断和对车辆性能的充分了解之上。
我坐在头车,路面情况尽收眼底,清晰判断是否可以果断加速。
这种情况下,快速起步不仅没有安全隐患,反而能显著提升通行效率。
再者,那些口口声声“慢起步更安全”的朋友,有多少人是因为玩手机分神,绿灯亮了还恍然不知?
又有多少人,是因为根本没看清路况,心里没底才不敢走的?
最终,把自己的“慢”美其名曰“安全”,这无异于给自己的驾驶技术找寻体面的遮羞布,甚至带着一丝微妙的“道德绑架”。
我过路口,常常是我的车身已经掠过路中央,后面的车才刚开始启动。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
比如夜间视线不佳,或是邻近车道有公交车、厢式货车、自卸王这类大型车辆遮挡视线,形成盲区时,自然需要加倍谨慎。
但大多数市区路口,头车位置的视野通常都十分理想。
---
效率与“功德”:孰轻孰重?
还有些驾驶行为,实在令人费解。
除了所谓的“省油”和“安全”说辞,竟然还有人为了抢所谓的“头车位”,不惜占用最右侧的直行右转车道!
这种做法,简直是损人不利己。
本来车流量就不大,你这样一搅和,直接拉低了右转车道的通行效率,让后面想右转的车辆大排长龙。
这,岂不是添堵吗?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车离停止线老远就停下了,生怕压线。
这本身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前车一脚油门已经窜出去了几十米,你还在那慢悠悠地启动。
这到底是离停止线远有道理,还是你起步慢有道理?
这简直是让本就不宽裕的道路资源,雪上加霜。
所以说白了,这事儿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汽车技术难题,也无关乎“安全”与否的哲学辩论。
很多时候,它反映的是驾驶习惯和交通意识的问题。
大部分车辆起步缓慢,很可能是因为对车辆性能不够熟悉,或是驾驶经验不足,甚至就是“不敢踩油门”。
他们可能觉得,油门踩深了,会损坏发动机,会加速磨损。
这种想法,着实有些偏颇。
现代汽车发动机的设计寿命远超日常想象,正常驾驶下的快速起步,根本不足以对其造成损害。
---
通行效率,重在执行
我向来主张,能快就快,争取第一个冲出去。
红灯进入倒计时最后几秒时,我的脚便已轻踩油门,做好准备。
绿灯一亮,果断起步,除非有行人或车辆闯红灯,否则绝不拖泥带水。
作为头车,我甚至会提前两秒松开脚刹,迅速切换到油门,一路平稳加速,确保与后车拉开足够的距离。
为什么?
因为我坚信,在视线良好的路口,快速起步不仅仅是为了我个人,更是为了提升整个车道的通行效率。
设想一下,如果每一位排在头车的驾驶者都能做到快速起步,一个绿灯周期内能多通过多少辆车?
这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所以,那些仍在“龟速爬行”的朋友们,不妨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抬头看看路况。
是时候果断踩下油门,感受一下车辆应有的动力表现了。
别再让“省油”和“安全”成为你慢吞吞的借口。
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个驾驶习惯问题。
古人云:“行胜于言。” 在路上开车,果断些,效率高些,也是一种素养。
您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