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汽车是男人留在城市里的最后一块草原,我觉得吧,现在的车企把这块草原规划成了人工智能生态园,再顺便养了几只监控摄像头。谁说车主只需要速度与激情?拜托,你以为你是在好莱坞大片里飙车呢,现在的车,主打一个“安心”,副业全是“监控”。
听说新上市的那位六座版高手,不止有电动马达供你加速如风,还贴心地送你一个哨兵模式——你停车,车帮你盯梢。这待遇可比小时候妈妈守在你门口数九九还细致,一点风吹草动,它就跳出来给你手机发“惊悚警告”,宛如一位刚毕业却极度敬业的保安学徒。这玩意儿一有动静,可比你微信群里的“你的快递已派送”还及时,生怕你少了点忧虑、不够焦虑。以前偷车的得夜色掩护,现在请先过哨兵这关。说不定哪天这哨兵还给你捎个温馨提醒,“实在没人碰您的车,要不要考虑临停,毕竟没人赏识也是遗憾呢?”
坐在这辆本土出品的新车里,你不用担心夏天烤成小龙虾或冬天冻成雪糕条,挂念孩子喝奶怕温度不对也都过时了。车里加了个冷暖两用智能冰箱,一个霸占C位的存在。调温范围5到50℃,活脱脱是个小型气候会议,完全满足你对四季的幻想。夏天的时候饮料刚好在5℃,不是冰水都对不起这空间;冬天热奶50℃,再也不用抓着孩子满街找便利店,跟借微波炉一样求爷爷告奶奶。听说熄火后还能工作12小时,带娃出门不用坐等车厢变冰箱,反正微波炉都下岗了,甚至可以顺手炖个汤,点一首周杰伦的《稻香》,岁月静好仿佛就在这箱子里。
聊产品升级嘛,车企可不能只让你体验大马力,还得让你在路边停车的时候,继续享受互联网盛宴。车机内置QQ音乐、酷狗音乐,万一你觉得安静是奢侈,那就开音乐App来点热闹。从儿童歌曲到隔壁大爷的广场舞金曲,应有尽有,满足耳朵的深度按摩。更何况连优酷视频、B站都安排上了,你的后排娱乐屏,再也不是摆设了。连续剧可以刷,实验室研究狗屎的纪录片也能看,副驾也不用默默无闻地沉浸于窗外风景,直接跟上潮流,有需求尽管上车。甚至应用宝也给你留了后门,“万一我的App库不够,你还能自己再灌点稀奇玩意,DIY属于你的数字王国”。现在的汽车,按理说还能给你打个王者荣耀,挂个短视频,非得玩到天黑地老,硬让你在停车场悟出众生皆苦。
说来说去,还是动力系统最硬核——纯电VS增程。该品牌的车,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已经达到“万物皆可纠结”的地步。环保主义者可以选纯电,续航焦虑患者有增程,新能源的世界观也开始分帮派了。你支持绿水青山,我偏爱加油到天亮。电池容量像工资一样永远不够,你可以装大,也可以装小,反正到了充电桩,总要面临人生选择。如果新能源能解决人类焦虑,也许每个人都有一颗奔腾的芯,不过现实是,这动力再强,也挡不住你上班路上的塌心和堵车。
当然,上面这些终归只是表象。车企丶工程师们,硬是把选择权塞给你,让你用分期付款决定一生头发的去留。舒适、智能、安全、娱乐、环保,一个都不能少,主打一个“全能人生”,你以为自己更像科学家的造物,但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不上火出门不堵车、回家不加班”,不然就算车能冷暖保鲜、哨兵24小时候命,也只能在朋友圈里发个配乐短视频,宣称“我的幸福从这款车开始”,骗骗自己,骗骗投资人。
每当看到新车功能叠加到可以蹭饭吃、躺平休息、办个路边直播,我总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自行车,除了蹬踏意志,这辈子啥都没有。现在不一样了,连堵车都能刷剧,打发无聊还能锁车看热闹。或许下一个版本,还能直接连上公司服务器,车厢就是办公室,该加班加班,自动生成报表,顺便提醒你“老板正看你的行车轨迹”。万物互联这事,谁能保证有一天不会要求你每天上传“停车心得”,顺便检测你今天的情绪值,是否影响了车窗玻璃的透明度?
新车这配置,前面说的都是智能,其实最值得警惕的是人和机器的反差。你以为自己的生活碎片这么多,就是因为科技发达,其实不过是车企怕你无聊,怕你消极,怕你在朋友圈哀嚎“这年头没个车都抬不起头”,于是它们用各种把戏帮你制造需求,顺便送你哨兵和冰箱,怕你在夜色里忘记自己不是在度假。可你看,智能越来越智能,人却越来越糊涂,车上的每个App,宛如一场自愿的围观,你把生活变成一个数据的集合,连焦虑也得选购。
有人说,这才是“科技以人为本”。我倒觉得科技以“人越来越像机器”为本,每一个软件升级的背后,不是缓解你的焦虑,而是精细地记录你的焦虑。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个行走的心理诊所,美其名曰“陪伴你的一路成长”,其实一路帮你把小问题变成大难题。
当然了,我并不是针对谁,我只是怀念那些无哨兵无冰箱无娱乐屏的日子。那时候,唯一的智能,是你会骑车、会看路、会在窄巷子避开小狗。如今,什么都智能了,只有心情越来越愚蠢。哨兵模式能帮你守车,却守不住你丢失的时间。车内冰箱能帮你保温,却不保证你不会冻感情。车机能帮你看段子,却治不了你的寂寞。
到头来,这车不仅陪你走路,还与你一起路过生活的荒腔走板。冷暖两用,娱乐无穷,动力多选,你以为自己是主角,其实只是算法里的一行数据。一边享受哨兵的呵护,一边担心哨兵是不是把你的行踪发给了隔壁老王——也可能发给保险公司。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车主则是被割韭菜时还得自带配乐的主角。
有人会说,现在出门,不带把智能车,怕是连小区门都不好意思进。你不信?下次你试试步行穿过停车场,看那些后排娱乐屏一闪一闪地播放热剧,你会发现自己成了别人故事里的布景板。谁能保证哪天,车上的哨兵模式抓拍一组图,成为朋友圈热搜,“今日热议:谁在停车场发呆?”而我们,则在各种升级里把自己的隐私、自由、甚至好奇心,全部交付给了数据库。
新款上市了,你是不是还想问,凭啥选它?这年头选车就是选焦虑的方式,有人让哨兵帮自己站岗,有人靠娱乐屏解闷,有人放冰箱里藏饮料,有人电动续航冲天到头,最后呢,大家一起在堵车时发条朋友圈,重复那句:科技改变生活。真是的,谁能想到,改来改去,还不如早点回家吃饭。
但现实就是如此荒诞,你想不明白的事,都被造车的大师们用一个又一个升级包替你想好了。你觉得自己掌控一切,科技却告诉你:想太多了,不如先扫码付首付,然后在哨兵的注视下快乐生活。至于车外的世界,随它去吧,反正你手机也能看到——车内娱乐屏播的比窗外真实多了。而我们,继续在荒诞中苟且,继续在智能的庇护下假装很懂生活。
终究还是套用一句老话:“人活在世,难免被自己的智能车监控。”新车很智能,生活很荒诞,我们很无力——剩下的,就让哨兵继续帮你守着吧。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