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就是福特汽车宣布,要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专为我们中国人打造的电动版Bronco。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挺好奇的,甚至有点蒙。
Bronco,在很多车迷心里,那可是个跟Jeep牧马人齐名的硬派越野车,是那种能在美国西部荒野里跑的“烈马”。
现在,它不仅要用电了,还要变成“中国特供”,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Bronco吗?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像福特这样的老牌国际车企,为了适应咱们中国这个飞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做出多么大的改变和努力。
咱们先来看看这台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电动Bronco,到底变成了什么样。
根据工信部网站上公布的信息,咱们能看到最直观的变化就是“长个儿了”。
它的车身长度达到了5米出头,具体是5025毫米,轴距也拉长到了2950毫米。
可能光说数字大家没什么概念,咱们可以对比一下。
在美国卖得最好的四门版燃油Bronco,车长也就4米8多一点。
这一下子加长了二十多厘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个改变,可以说非常精准地迎合了咱们国内大多数家庭用户的喜好。
咱们买车,尤其是买SUV,空间大不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后排坐着舒不舒服,腿能不能伸开,一家老小出门旅游,后备箱能不能装下所有人的行李,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福特这一招“加长”,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就是要用宽敞舒适的大空间来吸引人。
除了尺寸,还有一个特别显眼的变化,就是在车顶上多了一个小小的凸起,那是个激光雷达。
这东西在美国版的Bronco上是没有的。
激光雷达,简单来说,就像是给汽车装上了一双高精度的眼睛,能非常精确地感知周围的环境。
有了它,就意味着这台车具备了实现更高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硬件基础。
现在国内的新能源车,像理想、蔚来、小鹏这些品牌,都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上做得风生水起,这已经成了衡量一辆新车够不够“新”的重要标准。
福特给这台电动Bronco装上激光雷达,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在科技配置上跟上国内主流品牌的步伐,告诉大家,别以为我只是个玩机械的“糙汉子”,高科技我也能玩得转。
当然,最核心的改变还是在动力系统上。
这台车彻底告别了传统的大排量发动机,变成了新能源车。
它提供了两种动力选择,一种是纯电动版,另一种是增程版。
纯电版用的是前后两个电机,动力参数不错,综合功率有311马力。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电池用的是比亚迪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容量还不小,有105.4度电,官方公布的CLTC标准下的续航里程能达到650公里。
用比亚迪的电池,这个选择很聪明。
一方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国内市场名气很大,安全性和口碑都很好,能让消费者更放心。
另一方面,也说明福特这样的国际大厂,在电动化转型中非常务实,愿意和中国本土优秀的供应链企业合作。
而增程版,就更有“中国特色”了。
它车里装着一台1.5升的汽油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发电,像个随车携带的“充电宝”。
这样一来,既能享受电车带来的平顺安静的驾驶感受,又彻底没有了里程焦虑。
纯靠电池能跑220公里,足够满足绝大部分人日常上下班代步了。
要是跑长途,加满油、充满电,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惊人的1220公里。
这种模式,跟现在卖得非常火的理想汽车的模式几乎一模一样,可以说是直接瞄准了那些想买电动车,但又担心充电不方便、担心节假日高速堵车没电的消费人群。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彻头彻尾的改变,引来了最大的争议。
那就是,这台挂着Bronco名字的车,无论是纯电版还是增程版,都采用了前轮驱动。
这对于很多了解Bronco历史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Bronco的精髓就在于它强大的四驱系统和越野能力。
而前轮驱动,主要是为了城市道路行驶的经济性和舒适性设计的,越野能力会大打折扣。
再加上一些细节上的变化,比如为了降低风阻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标志性的可拆卸车顶也改成了固定的全景天窗。
所有这些变化都指向一个事实:这台车虽然长得像一匹“烈马”,但它的定位已经从一个硬核的越野玩具,彻底转变成了一台主打舒适、智能和家用的城市SUV。
那么,福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其实是一次非常现实和大胆的商业决策。
福特很清楚,在中国,真正会花三四十万买一辆车,然后开到野外去爬山涉水、挑战极限的,终究是少数人。
而更多的消费者,他们可能只是单纯地喜欢Bronco这种方方正正、看起来很硬朗、很有个性的造型,但他们实际的用车场景,99%都是在城市里或者高速公路上。
他们需要的是一辆看起来与众不同,能满足全家人出行需求的车。
所以,福特就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它保留了Bronco最吸引人的硬派外观设计,但把车子的“里子”完全换掉了,换成了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大空间、高科技配置、超长续航和没有里程焦虑的动力形式。
这可以说是一次精准的市场切割。
福特不再去跟牧马人争夺那一小部分硬核越野玩家,而是拿着Bronco这个响亮的IP,去跟理想、蔚来这些新势力抢夺更广大的家庭用户市场。
这台车的预计售价在30到40万元之间,也正好是国产新势力品牌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区间。
这背后,我们能看到一个百年汽车巨头在面对全球最大、竞争也最激烈的新能源市场时,所展现出的巨大求生欲和适应能力。
它不再固执地把一套全球化的产品直接拿到中国来卖,而是愿意放下身段,深入研究中国市场的特点,甚至不惜改变自己经典车型的核心基因,来打造一款彻头彻尾的“本土化”产品。
这台车目前只在中国市场销售,由福特和江铃汽车联合开发生产,也说明了福特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这既是一场豪赌,也是一次求新求变的尝试。
至于那些原本钟情于Bronco狂野基因的老车迷会不会买账,可能已经不是福特最关心的问题了。
它更想知道的是,那些追求个性、注重家庭、拥抱新科技的中国新一代消费者,是否会爱上这匹从美国旷野跑来,却在中国都市里变得温顺而体贴的“电动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