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60%石墨关税引爆冲突!特斯拉松下警告涨价

电动汽车的绿色愿景正与贸易壁垒的冰冷现实迎头相撞,而最终的账单,很可能由全球消费者承担。美国商务部近期悍然宣布,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征收高达93.5%的反倾销税,叠加现有税率,实际关税飙升至令人咋舌的160%。这绝非寻常的贸易摩擦,它直接冲击着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成本结构,更深层地揭示出“去中国化”供应链策略的盲目性及其可能付出的全球性代价。
美国对华石墨关税达160%

2025年7月17日,美国商务部的裁定犹如一枚精准投向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重磅炸弹。石墨,作为电动汽车电池不可或缺的关键阳极材料,其成本的剧增将不可避免地传导至整车售价。特斯拉、日本松下等行业巨头曾竭力阻止此项裁定,因为它们深知美国本土石墨产业在质量与产能方面均无法满足其庞大需求,对中国进口的依赖根深蒂固。数据显示,美国去年进口的近18万吨石墨产品中,约三分之二源自中国。咨询公司CRU集团电池材料部门负责人萨姆·阿扎姆(Sam Adham)直言不讳,160%的关税相当于普通电动汽车电池电芯每千瓦时增加7美元成本,这足以“抹去韩国电池制造商一到两个完整季度的利润”。松下更是警告,若石墨成本翻倍,电池价格可能轻松上涨1000美元甚至更多。尽管美国商务部声称中国石墨存在“不公平补贴”,甚至有美国活性阳极材料生产商联盟要求征收高达920%的惩罚性关税,但行业巨头的集体抱怨与美国本土产能的严重不足,清晰地揭示出这些关税背后是政治驱动而非纯粹的市场经济考量。

此项关税的深层动机,在于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手段加速本土石墨供应链的建设,以实现关键矿产的“脱钩”。然而,这种脱钩策略在现实面前显得异常脆弱:全球石墨产业链高度集中在中国,其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尽管美国矿产资源公司Westwater Resources(WWR)等本土企业正在积极扩产,其计划到2028年才能达到5万吨的年产能,与美国每年约18万吨的进口需求相比,这简直是杯水车薪。国际能源署(IEA)在今年5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中期来看,石墨仍将是各类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阳极材料,而硅基阳极预计要到2030年才会开始挤占其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在技术替代尚未成熟之际,强行在供应能力不足的前提下推动“去中国化”,无异于逆全球化潮流而动。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增强供应链韧性,反而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和成本飙升,最终延缓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进程。

贸易壁垒的加高,最终将让全球消费者为一场不切实际的“脱钩”豪赌买单。当电动汽车的未来被高昂的关税所裹挟,全球绿色梦想的实现,也必将承受其沉重代价。这不仅是对市场规律的粗暴干预,更是对全球协作精神的背弃。历史的教训反复证明,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强行扭曲市场规律,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