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完奥迪Q7,我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打开了国产APP

讲真,每次看到还有人在一本正经地分析奥迪Q7的机械素养,我都会产生一种时空错乱的恍惚感。就好像2024年了,大家都在讨论火箭回收和可控核聚变,突然有位老师傅跳出来,跟你大谈特谈蒸汽机的热效率和锅炉的铆接工艺有多么精湛。

你不能说他错,甚至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对,但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行为艺术的荒诞感。

这年头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标准的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执行“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攻击。前脚理想还在算冰箱彩电大沙发要多少钱,后脚小米直接把整个客厅给你搬过来了,再然后蔚来的乐道不光掀了桌子,连餐厅里的蜡烛都没放过。大家都在拼命整活,用修仙的话说,就是都在渡劫,要么飞升,要么成盒。

试驾完奥迪Q7,我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打开了国产APP-有驾
试驾完奥迪Q7,我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打开了国产APP-有驾

在这种背景下,奥迪Q7的存在,就像一个手持传家宝剑、内力深厚的武林高手,默默地站在一群端着加特林、开着机甲的疯子中间。他身上的每一寸肌肉,都是千锤百炼的“机械素养”,他的剑法,是几十年功力凝聚的“德系调教”。

问题是,时代变了,大人。

我们先说那个3.0T V6发动机加纯机械quattro的组合,这玩意儿在燃油车时代,就是妥妥的“道法自然”,是玄门正宗。动力输出丝滑得像是德芙广告,扭矩平台宽得能开航母,机械差速器响应快得让三体人看了都想重启。开起来,那种人车合一的厚重感和稳定感,确实能给你一种“天下我有”的错觉。

试驾完奥迪Q7,我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打开了国产APP-有驾
试驾完奥迪Q7,我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打开了国产APP-有驾

但这套东西的代价是什么?是高昂的售价,是感人的油耗,是复杂的保养。当隔壁的新势力用一颗电机,就能给你一个让你脖子抽筋的零百加速,并且告诉你“电费约等于不要钱”的时候,你这个“玄门正宗”就显得有点尴尬了。这就像你苦练二十年金钟罩铁布衫,结果人家直接用电磁炮,你那点内力,够干啥的?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德系车主,对此深有体会。你迷恋那种发动机细腻的震动和线性输出,你觉得这是工业文明的结晶。但是,当你在早高峰被堵得生不如死,看着旁边的电动车一脚电门就窜出去的时候,你内心真的不会动摇吗?你的V6发动机,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怠速时给你提供一点高级的抖动,顺便把油箱里的钱变成热风。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属于中年人的、不合时宜的浪漫。

试驾完奥迪Q7,我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打开了国产APP-有驾
试驾完奥迪Q7,我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打开了国产APP-有驾
试驾完奥迪Q7,我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打开了国产APP-有驾

再说那个自适应空气悬架和后轮转向。技术上绝对是顶级的,能升能降,能软能硬,5度的后轮转向角让这个大家伙在停车场里灵活得像条泥鳅。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牛?是是是,特别牛。

试驾完奥迪Q7,我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打开了国产APP-有驾

但是,决定你驾驶体验上限的,从来不是这些高科技,而是路况的下限。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在山东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传感器再多,算法再牛,责任都直接定给对方了。同样,你的空气悬架再智能,也防不住外卖小哥的鬼探头,你的后轮转向再灵活,也躲不开突然加塞的网约车。中国的路况,本身就是一部道诡异仙,充满了不可名状的混沌。

写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把奥迪Q7比作一个坚持用冷兵器的武林高手,好像有点侮辱这个武林高手了。因为高手至少还能打,但Q7的这些“机械肌肉”,在很多时候,就是个压缩毛巾,为了偶尔用一次的场景,付出了巨大的日常成本。

试驾完奥迪Q7,我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打开了国产APP-有驾

那为什么还有人买Q7?

因为奥迪这个牌子,本身就是一种玄学。就像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买Q7的人,他买的不是那套复杂的悬挂,也不是那个V6发动机,他买的是一种“我依然相信传统豪华”的身份认同。

他需要的是四个圈带来的那种“虽然我不懂,但感觉很高级”的心理按摩。他需要的是关上车门那一瞬间,世界与我无关的静谧感。他需要的,是向世界证明,我还没有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带偏。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坚持。

但能坚持,就是能坚持。

奥迪说我的车是“全场景协同”,家庭、商务、个人驾驶都能搞定。这话说得没错,但听着就像一个万金油。可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不吃这一套了。家庭用户可能直接就去买MPV了,商务用户有更纯粹的选择,而追求驾驶乐趣的个人,选择就更多了。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比你更极端的对手,在用掀桌子的方式跟你玩儿命。

所以,Q7的机械素养,如今更像是一种图腾,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一个旧时代的造车哲学,严谨、精密、不计成本,追求物理定律下的极致。这种哲学本身没有错,甚至非常值得尊敬。

但它最大的问题是,它试图在一个已经彻底疯狂的市场里,保持体面。而历史无数次证明,在一个不体面的战场上,最先倒下的,往往就是最体面的那个。奥迪说要加速电动化转型,但这种根植于骨子里的“体面”,能不能让它在电车这个更加野蛮的斗兽场里活下来?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奥迪Q7这台车,开起来是真不错。但让我掏钱的时候,我可能会一边夸它好,一边默默地打开了另一个品牌的APP。

没办法,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口是心非。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