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近又出重拳,这次的对象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内卷”现象。以前这圈子讲究“卷”:拼价格、拼规模,恨不得一夜回到计划经济,谁更便宜谁更大就能赢。结果卷得满地鸡毛,不少企业活成了价格“自杀式攻击”选手,创新无力,服务缩水,消费者最后买单。然而在刚刚过去的行业座谈会上,工信部态度异常坚决,给持续数年的“卷王争霸”亮了黄牌。各路车企这才发现,天天打价格战只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创新大赛要登场了。
很快,市场风向就产生了反应。大家开始卷起创新和差异化,谁能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品牌体验上有突破,谁才有真资格在牌桌上坐下。而一些地方政府也不甘落后,搭着政策快车道,对落后产能大刀阔斧,落后产线说砍就砍。没办法,总得有人为“内卷”买单,但不会再是消费者了。
从数据看,上半年工业经济并不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了6.4%,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等高端赛道甚至逼近或突破10%的增长。5G基站按个数、算力按机架都突破新高。别以为这些数字遥远,其实每次你在小区门口刷脸进门、用手机远程启动汽车,背后都有这些技术的支撑,可以说我们在高技术赛道上越跑越快。
为了让产业升级不是喊口号,工信部新一轮“大动作”早已在路上。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人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新宠”统统登场,龙头企业被寄予厚望,鼓励它们带起一拨又一拨创新潮。
现在治理内卷也是“从娃娃抓起”。光伏、能源、汽车这些重点行业,被明确要求提升标准。谁还在靠“跑量”吃老本,很快就会被清理出局。未来,比的不是谁能喊出“全网最低”,而是产品本身值不值钱、服务有没有黏性。市场分析师早在放风:产业自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市场化大改革的联动,将成为这波“反内卷”新基石。车企、光伏、农业等,已经悄悄成为资本新宠,股票走势比中超都热闹。
数字化升级也是国家力推的“智慧大基建”。工信部不光管老本行,还要给制造业插上AI翅膀,尽快打通从硬件到软件的技术链,高质量发展搞得有模有样。无人驾驶、智能工厂、工业AI助理,正在从PPT走进现实。国家还拉起开源社区平台,鼓励数字化转型,特别重视中小企业。毕竟让大象跳舞容易,让蚂蚁起飞才是真的难。
同时,绿色发展已经按下快进键。对钢铁、有色、石化、建材这些老大难产业,革命性新政策马上出台,说白了就是谁污染谁出局。企业要么硬核转型,成为绿色制造小能手,要么交学费退出。绿色、智能、高效是唯一通关密码。曾经的“烧煤大厂”要么涅槃重生,要么被历史“迭代”,比更新手机还快。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相互加速,现在人形机器人、物联网、智能仪器等新兴板块也被拉进政策篮子。不是拍脑袋搞噱头,而是希望通过工业文化与服务型制造齐头并进,激发新动能,像给千里马扣上涡轮增压器。
证券公司和投资者也不瞎,政策信号一出,资本随即追逐供给侧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主题。以前本币贬值、资产下滑、行业乱战的企业,现在纷纷卷起袖子谋升级,利润也有望回暖。
新政策不仅给行业换了“英雄榜”,对广大老百姓也是福音。产品类型丰富了,技术含量提升了,买车、换家电、淘智能硬件都更安心、更环保、更有性价比。谁再拿低效低价当“竞争力”,立刻被市场边缘化。以后拼的不是谁便宜,而是谁有核心技术、差异化产品和品牌价值。
大市场整合框架逐渐成型,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连环加速。工业体系正迎来高质量、绿色化和智能化“三驾马车”。这一次,“卷”的不再是价格,而是技术、品牌与服务的“质变”。谁能顺应变革,谁才能站上新风口。最终的理想很简单:企业有活力,消费者有选择,社会有质量。工业“去内卷”,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