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伯虎财经)
到底是油车好,还是电车好?
秋香问了很多身边的朋友,有的人说电车好,智能化旦用难回;也有人说油车好,没有里程焦虑,更有驾驶感。
这也和市场的情况对得上,咱们中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最迅速的国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超过50%,但这也意味着市场上仍然有一半的消费者会选择油车。
不过秋香听到的最好的答案来自一位车企老板。最近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参加了央视财经《对话》节目录制,他说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同——“我认为这个油、混动、纯电甚至氢都应该发展。”
那啥叫都发展呢?
魏建军在节目介绍了长城汽车长期践行的一个战略—— “四化战略”,就是油电平等化、泛内燃机化、新能源多元化、战略全球化。
长城汽车的内燃机技术好大家都知道,比如突破性的自研4.0V8 发动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变速器。但与此同时,长城汽车也在大力发展其他动力技术——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兼容了包括插混、纯电、氢能、混动、燃油在内五种动力技术,可以说没有短板。
同时每种动力技术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要让油电协同发挥优势,这就是泛内燃机化。以长城汽车的Hi4技术体系为例,给紧凑型SUV 用的 Hi4 智能四驱电混系统,平时上班开着省油;给中型 SUV、MPV 用的 Hi4 性能版,动力够还舒服;还有给越野车设计的 Hi4-T,从而实现“四驱性能、两驱能耗”的技术特点。
新能源多元化的核心是“让技术适配场景”。比如以通勤需求为主的城市场景,长城汽车主张纯电车小型化,买的时候便宜,平时充电也省钱;至于大车、越野车,就更适合用混动技术—— 像魏牌蓝山、坦克500 Hi4-Z,在城里用电开特别省油,跑长途、去越野的时候,发动机能一直提供动力,再也不用怕半路没电。
这种“按需求配技术” 的思路,让每种技术都能发挥最大用处。各种动力一起发展,也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以长城汽车为例,它现在是出海最成功的中国车企之一,在全球有超过1500 万用户,海外卖车的渠道超 1400 家,海外累积销量达 200 多万。在泰国,就推柴油动力的车,能应对当地复杂的路况;在欧洲,主要卖纯电车,符合当地的环保要求;今年8 月,长城汽车巴西的全工艺工厂也竣工投产了,首辆下线的哈弗 H6 GT 。
但长城汽车的战略全球化不仅仅是把车卖到海外,更是把研发、生产、服务整个产业链带出去,实现从“产品出海” 到 “生态出海” 的升级。比如长城汽车旗下的多家子公司已经融入全球供应链,为宝马等公司合作。其中蜂巢汽车、精工汽车、诺博汽车还入选了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
秋香觉得,魏建军和他的长城汽车这次登台央视,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已经走到了汽车大国的关键节点。
从2009年开始,中国汽车的产销规模就一直位列世界第一。2023年,中国对外出口了491万辆汽车,超越日本成为了最大的汽车出口国。2024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进一步提升到585.9万辆,蝉联世界第一。
全球化的定位同时意味着咱们中国的汽车产业不能有技术短板。用采访里的原话就是汽车全球化不能偏科。
坚持油电平等化,让不同动力形式全面发展,既能真正实现汽车大国为全球用户服务的定位,也能推动中国车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从而构建中国汽车产业完整的技术生态。以长城汽车为例,上面那些我们提到的技术成果的背后,是连续三年超百亿的研发投入。在长城汽车,每4个员工里就有1个是搞技术的。
从建立覆盖燃油、混动、纯电、氢能的全动力体系,到通过“四化战略”打通技术与市场的链路,长城汽车在央视《对话》中展现的,其实正是面对行业课题时的务实解法:不纠结于单一路线,而是以多元创新回应每一位消费者的需求。
当一辆车能精准匹配你的出行场景,当一个品牌能让全球用户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或许就是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最好证明。你说对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