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比亚迪简单归为穷人开的车,本质是对其产品线迭代、技术突破与市场定位的全面误读。有人拿二十年前比亚迪燃油车的低价标签来套如今的车型。但只要梳理品牌发展脉络,看看比亚迪的价格、产品力和用户群体,就会发现这个偏见早已站不住脚。
从覆盖10万级到百万级的插混(DM系列)与纯电(EV系列)车型矩阵来看,比亚迪早已构建起“技术普惠+中高端突破”的双轨体系,既让普通家庭享受到新能源技术红利,更在中高端市场与合资、豪华品牌正面抗衡。
一、理清历史:从低价入门到中高端突破,车型迭代见证品牌成长
二十年前,比亚迪刚涉足汽车领域时,确实靠低价燃油车打开市场。2005年推出的首款经典车型F3,起售价仅5万多元,凭借与丰田花冠高度相似的外观和亲民价格,迅速成为国民家轿,当年销量就突破10万辆,成为不少普通家庭的第一辆代步车。那时的比亚迪,还推出过F0这样3万级的微型车,进一步加深了“廉价、入门”的品牌印象。随着技术积累,比亚迪在2010年后逐步转型。
比亚迪 F3
2013年推出的秦DM,作为品牌首款插电混动车型,以“百公里加速5.9秒”和低油耗打响新能源名号;2015年的唐DM更是凭借“4.9秒破百”的性能,在中大型SUV市场崭露头角,价格也跃升至20万级。而2020年登场的汉,作为比亚迪王朝系列的旗舰轿车,标志着品牌正式站稳中高端市场,与二十年前的低价燃油车早已不是一个量级。
二、插混车型:从家用刚需到高端豪华,技术定义价值而非价格
比亚迪插混车型以DM-i超级混动技术为核心,覆盖10万-100万+价格区间,从家用性价比到高端科技旗舰全面布局,彻底打破低价=低端的固有认知。
(一)主流家用市场:10-20万级,高性价比≠廉价
以秦 PLUS DM-i、宋 PLUS DM-i为代表的车型,是插混市场颇具影响力的产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同价位车型中技术优势突出,并非单纯依靠低价策略。
1、价格定位:秦 PLUS DM-i起售价在11万左右,宋 PLUS DM-i起售价约15万,这一价格与合资燃油车如卡罗拉、CR-V的主力版本相近,但产品力却全面超越。以宋 PLUS DM-i为例,价格与本田CR-V1.5T版本(约19万起)接近,却搭载了插混系统,纯电续航可达110km,亏电油耗仅4.4L/100km,且可油可电,无需缴纳购置税,实际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秦 PLUS DM-i
2、技术优势:全系搭载的DM-i超级混动系统,采用以电为主的驱动逻辑,带来极为平顺、安静的驾驶体验,远超同价位燃油车。同时,刀片电池与超级安全车身的组合,使其安全性在行业内领先。标配的DiLink智能车机、快充接口等配置,更是让合资基础版本车型难以企及。
3、用户群体:购买这类车型的用户并非预算有限,而是拒绝为落后技术买单的理性消费者。相关数据显示,秦 PLUS DM-i用户中,30-40岁的职场家庭占比超60%,大多拥有稳定收入,选择插混车型主要是看中其无续航焦虑、使用成本低的实用性。
宋 PLUS DM-i
(二)中高端市场:20-40万级,与合资高端车型平起平坐
唐 DM-i、汉 DM-i等车型,定位为中高端家用/商务旗舰,价格直接对标合资中高端燃油车,凭借技术实力向消费者证明,20万级的价格同样能拥有豪华体验。
1、价格与竞品:唐 DM-i(中大型SUV)起售价约20万,与丰田汉兰达2.5L混动版、大众途观 L 380TSI处于同一价格区间;汉 DM-i(中大型轿车)起售价约21万,与宝马 3系 320Li、奔驰 C级 C200L形成技术层面的对等竞争。
汉 DM-i
2、产品力突围:唐 DM-i搭载2.0L插混系统,纯电续航112km,综合续航超1000km,标配L2级辅助驾驶、全景天窗、电动尾门;汉 DM-i轴距达2920mm,后排空间宽敞,中高配车型配备丹拿音响、座椅加热/通风等,配置水平远超同价位合资车的可选配置范围。
唐 DM-i
3、市场认可度:2024年唐DM系列全年销量超18万辆,汉DM系列超12万辆。在20-30万级中高端市场,其销量远超福特金牛座、别克君越等合资车型,充分证明了其中高端定位已得到市场认可。不过,从2025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受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这两款车型销量增速有所放缓,比亚迪也在持续优化产品策略,如推出配置升级版本等,以巩固市场地位。
(三)豪华高端市场:40万级以上,技术壁垒打造中国式豪华车
随着腾势、仰望等高端品牌的推出,比亚迪插混车型成功突破40万级价格区间,进军豪华市场,凭借独家技术重新定义高端价值。
1、腾势 D9 DM-i:作为高端MPV,售价在35万-46万之间,直接对标丰田埃尔法、别克 GL8 艾维亚。它搭载DM-i超级混动,纯电续航190km,综合续航1400km,标配双侧电动滑门、后排航空座椅、15.6英寸娱乐屏。2024年销量超10万辆,成为35万以上MPV销量冠军,用户多为企业高管、高端家庭,追求豪华与实用兼具的双重价值。2025年上半年,腾势品牌整体销量达7.98万辆,D9 DM-i依然是品牌销量担当,不过市场份额面临新入局竞品的挑战。
腾势 D9 DM-i
2、仰望 U8 DM-p:百万级新能源越野车,售价109.8万,搭载“易四方”四电机技术,具备原地掉头、浮水脱困等独特功能,以及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性能与豪华感可与奔驰G级相媲美。其用户群体主要为高净值人群,选择它并非因为买不起传统豪车,而是看中新能源与硬核越野相结合的稀缺技术体验。但从销量数据来看,2024年交付超1.2万辆,在百万级豪车市场属于小众但极具代表性的存在,后续仍需通过持续优化产品、拓展服务等提升市场影响力。
仰望 U8
三、纯电车型:从城市代步到性能旗舰,技术广度覆盖全价位需求
比亚迪纯电车型以“刀片电池+e平台”为技术基底,覆盖10万-130万级市场,从城市通勤到豪华性能全面布局,充分展现纯电技术的多元化价值。
(一)主流纯电市场:10-20万级,安全与实用的代名词
海豚、元PLUS等车型堪称纯电市场的国民车型,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同价位车型中安全与配置表现突出,绝非依靠低价走量。
1、价格与定位:海豚起售价约11万,元PLUS起售价约13万,主要面向年轻家庭与城市通勤人群。这一价格区间虽属于主流消费范畴,但产品力却远超同价位燃油车。全系标配刀片电池(针刺不起火)、热泵空调(-30℃续航保持率超80%)、DiLink智能车机,安全与科技配置全面且实用。
比亚迪 海豚
2、用户逻辑:选择海豚、元PLUS的用户,大多是首次购买纯电车的年轻群体,他们高度注重安全第一以及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并非预算受限。相关数据显示,这两款车的用户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70%,月收入8000元以上占比超60%,属于理性消费的城市新中产阶层。2024-2025年,这两款车在同级别市场销量稳居前列,持续受到消费者青睐,不过也面临来自新势力同价位车型在智能配置方面的竞争压力。
元PLUS
(二)中高端纯电市场:20-40万级,对标豪华品牌的技术平权
海豹、汉EV等车型,是比亚迪纯电技术的旗舰代表,价格与合资豪华纯电车型重叠,凭借性能与豪华打破外资品牌溢价。
1、价格与竞品:海豹起售价约20万,汉 EV起售价约17万(2025款价格有所调整),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3、宝马 i3。以海豹为例,搭载CTB车身一体化技术、后驱/四驱架构,零百加速最快3.8秒,操控性能媲美30万级豪华运动轿车;汉 EV轴距2920mm,标配全景天窗、真皮座椅,中高配搭载后排老板键、氛围灯,豪华感可与宝马 5系相媲美。2025 款汉 EV在配置优化同时,价格下探,进一步提升性价比,增强市场竞争力。
比亚迪 海豹
2、技术护城河:全系标配刀片电池(安全性行业公认)、e平台3.0(低温续航提升20%)、VTOL移动电站(外放电功能),这些技术在同价位合资纯电车中要么缺失,要么需高价选装。2024年汉 EV销量超15万辆,海豹超12万辆,在20-30万级纯电轿车市场,销量远超大众ID.7、福特 Mustang Mach-E等车型。但进入2025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二者销量增长面临一定压力,需不断通过技术升级、配置优化来稳固市场份额。
汉 EV
(三)豪华性能市场:百万级以上,中国品牌的“技术突围”
仰望 U9的推出,标志着比亚迪纯电车型正式进军超豪华性能车领域,以中国技术挑战传统豪华品牌的性能优势。
仰望 U9售价128.9万,搭载四电机系统(综合功率超1200马力),零百加速仅2.36秒,比保时捷 Taycan Turbo S(约180万,2.8秒)更快;搭载云辇-X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可实现“轮边扭矩矢量控制”,操控性能达到顶级超跑水平。其用户多为资深车迷、企业家,选择它是对中国高端制造的认可,并非退而求其次。不过,作为超豪华性能车领域的新成员,仰望 U9在品牌认知度、售后网络覆盖等方面与传统豪华品牌仍存在差距,后续需要全方位提升品牌服务体系。
仰望 U9
四、品牌矩阵与市场数据:用销量证明“中高端定位”的成功
比亚迪构建了“王朝系列(主流)+海洋系列(年轻)+腾势(中高端)+仰望(豪华)+方程豹(专业)”的全品牌矩阵,覆盖10万到百万级市场。虽然20万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在不同阶段有波动,但整体呈现逐步提升趋势,有力反驳了“穷人车”的偏见。
1、价格带全面上探
2024年比亚迪全系销量超427万辆,20万以上车型销量占比约27.6%(不同统计口径略有差异)。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竞争、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比亚迪持续推出如汉 L、唐 L等中高端新品,以及对现有车型的升级优化,其在20万以上价格带的市场表现有望回升。
2、高端品牌站稳脚跟
1、腾势品牌2024年销量超12.6万辆,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7.98万辆,均价维持在35万元左右,成功跻身中高端品牌阵营,销量超过林肯、沃尔沃等二线豪华品牌。不过,面对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腾势需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提升品牌服务,以巩固市场地位。
2、仰望品牌虽定价百万级,2024年交付超1.2万辆,远超行业对中国百万级豪车的预期,证明其豪华定位已获部分高净值人群认可。但在市场推广、品牌传播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扩大用户群体。
3、方程豹品牌聚焦专业越野领域,2024年销量为5.6万辆,2025年上半年销量6.07万辆,通过独特的产品定位在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过后续也需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品牌知名度。
方程豹
五、偏见的根源与破除:性价比≠廉价,技术才是核心价值
将比亚迪与穷人车挂钩,本质是对性价比的误解,更是对中国品牌技术进步的忽视:
1、性价比的本质是技术普惠:比亚迪凭借DM-i、刀片电池等核心技术,让普通家庭以20万级价格享受到过去40万级豪车才有的配置,如长续航、智能驾驶、豪华内饰等,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价值提升,绝非廉价妥协。
2、品牌升级的底层是技术突破:从早期的F3到如今的仰望U8,比亚迪依靠20年技术积累(累计专利超4万项)实现飞跃,而非单纯价格炒作。DM技术迭代至第五代,刀片电池通过最严苛针刺测试,易四方技术实现四电机独立控制,这些技术壁垒奠定了中高端定位的基础。
3、用户理性的觉醒:选择比亚迪的用户,涵盖家庭主妇到企业高管等各类人群,共同特征是拒绝为品牌溢价买单,更看重技术实用性。这种以需求为核心的消费观念,正是消费升级的体现,而非消费降级。不过,在市场中仍存在部分消费者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比亚迪品牌定位认知滞后,需要比亚迪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
六、比亚迪早已不是标签能定义的品牌
从10万级的秦PLUS DM-i到百万级的仰望 U8,从家用代步到豪华性能,比亚迪的插混与纯电车型矩阵覆盖全价位、全场景需求。其核心竞争力是技术驱动的价值重构,用自主研发技术打破外资品牌价格垄断,让新能源汽车从奢侈品变为普惠品。
所谓“穷人开的车”,只是固化思维下的偏见。当比亚迪在20-30万级市场与大众、丰田竞争,在百万级市场与奔驰、保时捷同台竞技时,这个标签已毫无意义。真正的消费理性,是看穿品牌溢价泡沫,选择技术与需求匹配的价值,这正是比亚迪被越来越多用户选择的核心逻辑。
你觉得选车时应该更看重品牌历史还是当下产品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