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小排量一定省油? 大排量就是油老虎? 醒醒吧! 别再被这个老掉牙的观念骗了。
看看现实:你朋友那台1.4T的大众高尔夫,喝油可能比旁边1.5L的本田飞度还猛! 邻居家那台3.5L的雷克萨斯大块头混动SUV,加油次数搞不好比你家1.8L的买菜轿车还少。
排量大小,早就不是判断一辆车“能不能喝”的唯一尺子了。
这里面,技术、路况,甚至你右脚踩油门的习惯,都在暗中操控着你钱包的厚度。
为啥? 排量,说白了就是发动机几个“气缸”总共能装下多少空气和汽油的“总容量”。 道理上讲,大排量机器气缸容积大,一口下去烧的油自然多,就像个大汉端着大碗吃饭,分量肯定比小碗多。
,你看到5.0升V8的大皮卡,那油耗跟喝油似的,很正常。
时代变了! 现在的车,可没那么死板。
小排量加涡轮增压就是典型的“作弊高手”。
比如那个1.4升的小机器,厂家给它绑了个叫“涡轮”的鼓风机。
本来只能吸进1.4升空气烧1.4升油的活儿,涡轮一吹,硬往气缸里多塞空气,灌得满满当当的。
汽油跟着空气一起喷进去,一烧起来火力更猛。
动力输出蹭蹭涨,快赶上以前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了。
按道理,烧得猛(效率高了)应该省点油吧? 可现实啪啪打脸。 大众高尔夫那台1.4T,官方写个综合油耗在5.8到6.2升每百公里,而本田飞度那台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油耗才5.5到6.0升。 怎么小排量还输给了大一点的自吸?
关键就在咱们天天头疼的堵车! 车子在市区里像爬行,一走一停。
你开着小排量涡轮车,一踩油门,涡轮立刻像被抽了一鞭子,呼呼拼命转起来增压;刚有点劲儿,前面红灯了,一刹车,涡轮转速立马掉下来。
然后起步,再重复一遍这涡轮就像你家里的空调,刚启动最费电,要是你开开关关没个完,电表能蹦着走! 涡轮频繁地被“唤醒”又“沉睡”,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就不安定,反而是在浪费力气、浪费油。
尤其在走走停停的路况,1.4T这类车的油耗,真能比相同排量(指1.4/1.5这个级别)的自然吸气车多出个1到2升油,一点儿不夸张。
这时候,飞度1.5L那种自吸车,反而不紧不慢,从容得很,就像在平地上慢走,总比你来回冲刺10米又刹车省力气多了。
故事到了大排量这儿,出现了神转折! 别以为它们就注定是“油老虎”。 丰田那套用在雷克萨斯RX450h上的3.5升V6大机器,配上了一套混合动力系统,官方综合油耗才6.1到6.5升! 这数据,让很多老老实实的1.8升燃油车都脸红了。 怎么做到的? 关键就是它多了一两个“帮手”电动机和电池组。
堵车蠕行时,这台3.5L的大机器基本“熄火睡觉”,就靠前面的电机静静地推着车子走,完全不用烧油。 等速度起来跑顺了,发动机醒了,“脾气”好,和电机搭档干活,轻松分担力量,效率自然高。 最妙的是你踩刹车减速时,系统还能把车子往前冲的劲儿转化成电,存回电池里! 这种“见缝插针”的回收本事,普通车只能把能量白白磨刹车片变成了没用的热。
这等于给一个大胃王装了个高科技的“省油开关”和“能量回收口袋”,再配上科学管理,让它吃得科学,自然就省了。
发动机本身的技术也在突飞猛进,早把排量决定油耗的定律戳得稀碎。 缸内直喷技术,能把汽油直接精准地喷进气缸内烧,油雾又细又匀,烧得干净。 可变气门技术更是聪明,控制着“进气门”和“排气门”什么时候开、开多大、开多久,让发动机像有个智能管家伺候着,干活既有力气,又不浪费。 该猛的时候给足油,该省的时候精打细算。 你看大众那台明星发动机EA888 2.0T,明明比老款的1.8T排量还大了一点点,可油耗反倒更低了!
发动机自身的重量也不能忽略。 以前发动机里面很多用铁做的,死沉死沉的。 现在的“全铝发动机”,把钢铁换成轻巧的铝合金,瘦身成功! 车子轻了,带着跑自然更轻松,发动机排量大点带来的油耗压力也被抵消不少。 这就像你看到一个壮汉,虽然骨架大胃口大,人家天天锻炼身体倍儿棒(效率高),还努力减肥减掉大肚腩(轻量化),实际需要消耗的能量(油耗)反而不高。
把车开上路,路况才是那把真正的“油量调节器”,影响可能比排量本身还直接。 上面说了堵车会让1.4T这类小排量涡轮车“水土不服”。 可是换到高速公路,局面立刻就颠倒了。
想象一下:你开着1.6L或2.0L的自吸小车,在高速上稳稳跑120公里/小时,看看转速表,指针常常憋在3000转左右。 机器在使劲吼着维持速度,挺费劲的。 这时候换一辆装备3.0升V6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跑同样的120公里/小时,发动机转得从容不迫,才2000转左右! 转速低了,发动机负荷小,在它最舒服的区间运转,效率更高。 这就好比你要长途搬运货物,大卡车(大排量)挂个高档位慢慢悠着走,最省力省油;小卡车(小排量)得挂低档位轰着油门拼命跑,跑一趟反而更累(更费油)。
然而,车子再好,路况再顺,真正掌管油门的,可是你方向盘后面的那个人! 老司机说得最实在:“油耗这玩意儿,三分靠车子本事,七分看开车的人! ”这“七分”,一点没水分。
油门一脚猛踩到底,转速表瞬间飙到红区,变速箱像被揍了一拳,赶紧降挡,发动机呼呼灌油狂烧;离红灯100米了,才一脚把刹车踩到底,轮胎吱吱叫,刚烧出来那点劲儿全变成刹车片冒烟了。 这种开车风格,同样一台1.6升的车,百公里油耗轻轻松松比别人高出2升油! 车库里那点银子就这么给“踩”没了。
相反,学学老司机:起步缓踩油门,让速度慢慢悠起来;眼睛看远点,发现前面路口变红灯了,早早就把脚从油门挪开,带点刹车或者靠发动机制动慢慢减速;下坡时利用惯性滑行;预判前车的动作提前调整车速这些习惯加起来,立马能让你百公里油耗下降20%以上! 这比天天纠结选1.5L还是2.0L管用多了,实实在在省出来的真金白银。 举个现成的例子,同样是那台号称省油小能手的本田飞度1.5L,新手开着在城市里转,表显能到7升油甚至更多;要是换个有经验的老司机,就能稳稳控制在5.5升以内甚至更低。 差距不在车,全在脚底下那点功夫。
看看具体车的实例更清楚:本田飞度1.5L,靠什么做到超低油耗? 一是车轻,才一吨出头,拉着不费劲;二是那套i-VTEC技术(可变气门配气机构)聪明,市区低速时会省油。 走走停停,穿梭灵活,油耗漂亮。
大众高尔夫1.4T,跑高速稳当、有劲儿,前面说了,堵起车来可不算省心,尤其涡轮没劲儿时会有动力迟滞感,油耗也比飞度微高一丢丢。
雷克萨斯那个看起来“胃口超大”的RX450h,塞进一台3.5升V6,配上一堆电机和电池组。 在电机的加持下,这套系统把大排量的劣势直接变优势。 它那官方油耗6.1-6.5L的数据,要换成一个纯烧油的3.5L燃油车版本,想都不敢想,市区加高速没个10升油以上拿不下来。 这就是技术力量,硬生生把“油耗怪兽”变成了“持家好手”。
,挑车的时候,千万别钻了“排量迷信”的死胡同。 光看排量大小,没啥意义。 工信部贴在车窗上的那个黄标签(综合工况油耗)要靠谱得多,那数字是模拟了市区走走停停和高速稳着跑的平均结果,更有参考价值。 你得想想自己最常在哪儿开:如果天天在市中心堵得像停车场,那纯自吸或者混动车(飞度、混动卡罗拉、凯美瑞之类)绝对是更务实的选择;反过来,要是经常跑高速、省道,路况顺畅,一台排量稍大一点的自吸车(比如某些2.0L或2.5L)甚至某些大排量车型,可能反而不费油。
最最最关键的,方向盘握在你自己手里。 再省油的车,也架不住天天油门刹车当开关踩。 培养点好的驾驶习惯,比如该缓则缓、该滑则滑、提前预判、保持车距,比啥高科技都省钱。 你的黄金右脚,才是真正控制油箱盖下面那个“油老虎”的关键。
说到底,排量就像人的“天生饭量”。 有的人生来就是大胃王,人家新陈代谢快,吃完就消耗了,不见得胖。 有人吃得不多,可就是懒得动,能量全堆成脂肪。 汽车油耗也是一个理儿。 排量是“饭量”,发动机技术、车子轻不轻、你开车的环境(堵不堵)、你的右脚狠不狠这些才是决定“吃下去的东西”是变成力量推着车走,还是白白变成热量从排气管和刹车冒出去的真正“代谢”。
全部评论 (0)